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军歼轰7曾有另一种设计方案 采用并列双座类似苏24

我军歼轰7曾有另一种设计方案 采用并列双座类似苏24
2018年12月23日 14:15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30年前的1988年12月14日,歼轰-7“飞豹”001架原型机在著名试飞员黄斌新的驾驶下,在阎良中国飞机城首飞成功,我国首架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就此诞生。从那时起一直到歼-16诞生之前,歼轰-7“飞豹”一直都是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远、载弹量最大的国产战斗轰炸机,填补了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远程打击能力上的不足。

  1974年1月爆发的西沙海战充分暴露出我国空中力量在空中支援能力上的严重不足,于是在1975年的军备发展会议上,海军和空军正式提出了联合研制一种新型战斗轰炸机的要求,要求该机能同时取代轰-5前线轻型轰炸机和强-5歼击机,兼具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性能。

  不得不说在当时战斗轰炸机的概念还是颇为先进的,美国和苏联刚研制出F-111和苏-24可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欧洲国家也紧紧跟进,“狂风”战斗轰炸机即将首飞。超音速战斗机轰炸机具有极强的低空突防能力,不仅战场生存能力远高于传统轰炸机,同时与传统攻击机相比在载弹量和航程上又具有优势。

  但空军和海军在新型战斗轰炸机基本构型确定上却出现了分歧,空军希望新机能像F-111和苏-24那样采用并列双座设计,因为这种座舱布局针对空地任务进行了优化,飞行员和雷达官在作战中能更方便地进行交流,除语音通话外,双方还能进行肢体语言甚至眼神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协作效率。此外并列双座设计还能使两名机组人员共用许多座舱仪表,利于减轻座舱仪表重量。

  但海军希望新机能够挂载四枚空空导弹,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在执行远程反舰任务时无需其他战斗机护航,这就需要采用传统双座战斗机的串列双座设计减小机身直径,降低机身阻力,从而保证一定机动性。

  由于双方分歧过大,空军在1980年在确定新机将“一机两型”“串座先行”之后退出了研制,新型战斗轰炸机成为海军的独立项目,被命名为轰-7,串列双座海军型开始正式研发工作。最后歼轰-7在1988年首飞成功后,又因其出色的航程/载荷能力引起了空军的兴趣,成为同步装备海军航空兵和空军航空兵的先进战轰。

  在“飞豹”首飞30年之后再来看当年的并列与串列双座之争,不得不说最终选择串双座设计是明智而正确的。因为我国当时航空技术的储备并无法保证并列双座型的研制成功,加粗前机身增加的阻力将使两台“斯贝”涡扇发动机进一步动力不足,并列双座的弹射逃生也将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资金和技术双双不足的时期,集中精力先解决有无问题无疑是最正确的。(作者署名:阿姆斯壮)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