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太空出租车” 明年首次发射 可重复使用15次

中国“太空出租车” 明年首次发射 可重复使用15次
2018年12月12日 08:56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美国的航天飞机因可靠性和成本问题退出商业市场之后,如何廉价地运送载荷进入宇宙空间再令其返回,就成了令全世界广大航天客户烦恼的问题: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的“联盟”和“龙”飞船容量有限,且都是一次性使用;美国的X-37系列无人航天飞机虽然能重复使用,但高度对外保密,更别提开放商用了。

  不过,这一问题将有望由中国在明年彻底解决:中国航天五院研发的首款可重复返回式卫星已经交付,将于明年年中之前进行首次发射。

图为航天五院研发的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想象图。图为航天五院研发的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想象图。

  一言以蔽之,尽管人类已经拥有了国际空间站这个能够“在轨长期运行”的试验平台,但它依旧无法完成全部的轨道试验任务,比方说某些特殊材料的空间实验必须在远离大气和地球引力的高轨道空间完成,运行轨道相对较低的国际空间站很难满足这一需求。

  但对于有需求的客户来说,即便多个客户一起“凑单”买下一台飞船来充当试验平台,成本也依旧让人高不可攀:不谈火箭本身高昂的发射成本,一次性的货运飞船也就只有国际空间站用得起。

  图为和国际空间站对接的“龙”飞船。未来向国际空间站提供物资的“龙”都将一次性使用。

  但在航天五院的“新一代可复用商业返回式卫星”这里,成本问题无疑将得到极大改善:以今年完成测试和交付,预计在明年4月首度发射的首颗该型卫星为例,它最终回到地面的返回舱上将有9成部件能够重复使用,而复用次数将达到惊人的15次。

  换言之,让“用不起的客户用得起,用得起的客户放手用”,就是“新一代可复用商业返回式卫星”的初衷。

  图为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的光定形3D打印机。这类实验今后可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

  可以肯定地说,随着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很多空间实验都可以用预设程序或地面指令“遥控”,甚至是“直播”,人类本身并不需要每次都参与到实验当中去。

  因此,在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需要低重力低过载环境进行实验时,廉价的可复用返回式卫星无疑将所谓的“平台门槛”放得更低,使得很多经费不足的企业乃至是院校等科研机构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做到航天成果全民共享。

图为搭乘“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抵达轨道又返回的“太空小麦”。图为搭乘“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抵达轨道又返回的“太空小麦”。

  而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相较未来可复用返回式卫星几个亿,甚至仅几千万的“上车成本”而言,其创造的经济价值要多得多。就拿同为中国发射的“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举例,其搭载的2000份农作物种子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20亿人民币,这还不算连带拉动产生的间接效益。

图为在轨道上“开舱”的X-37B航天飞机。图为在轨道上“开舱”的X-37B航天飞机。

  除此之外,虽然不具备美国空军X-37B航天飞机“来去无踪影”的变轨能力,但可复用返回式卫星也依旧要比定轨卫星更加灵活。同时,由于此款可复用返回式卫星也具备“开关舱盖”的能力,所以和X-37B无人航天飞机总是执行机密任务一样,某些不适合“露真面”的载荷也同样适合由可复用返回式卫星来携带入轨。换句话说,在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和无人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同类载具仍未成熟之前,可复用返回式卫星就是“白菜版”的航天飞机。而可以预见的是,就如同航天飞机和可回收复用火箭再一次带动了西方的航天热潮那样,可复用返回式卫星也将把中国进一步带入“全民航天”时代,功用不可小视。(作者署名:利刃/TO)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