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歼15双座型亮相中国舰载机基地 为电战型服役做准备

歼15双座型亮相中国舰载机基地 为电战型服役做准备
2018年12月11日 09:1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扬基帧察站

  最近央视播出了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相信大多数军迷们最关注的,还是周末播出的第十五集《强军战歌最嘹亮》。这一集长度35分钟,很多新素材新画面(包括很多珍贵的较高清历史画面)都不错,运镜和特效也比较用心,值得一看。

  在片中讲述人民海军的发展时,从无到有的舰载战斗机部队自然又成了宣传的重点。由于“辽宁”舰现在也才刚结束坞修不久,还停在大连造船厂的码头上,加上这种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周期一般不短,所以关于舰载机部队的素材,更多是在位于兴城的舰载机训练基地拍摄的。

  又有新臂章胸章亮相

  过去航母LSO的打分板用洋文(上),现在至少在舰载机岸基训练基地的板子上写的是中文了,内容有所调整;上图的X-IM-IC-IR对应下图的起始-中间-接近-舰尾(决断)四个阶段

  之前咱也说过,在没有航母的日子里,想胡诌一点航母的动态,难免有些“强行分析”之嫌;所以如果仅凭上面这些内容弄个大新闻,那我当然是拒绝的。幸好幸好,在舰载机训练基地的机棚里,我们发现了一架值得胡诌的“熟悉的陌生人”。

  别的不说,双座机和单座机的区别还是挺大的

  双座特征很明显,强化的双轮前起落架也排除了歼-11BS的可能性,理论上能来捣乱的就剩下歼-16了。然而和歼-15一样为了航母起降而加肥加大的襟翼和副翼,这特征还是明确指向双座歼-15的;再加上翼尖是向下的挂架而非庞大的电子战吊舱(歼-15电战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来这儿),所以这货是久未谋面的歼-15S双座型舰载战斗机,妥妥的。

  就算是这种糊到昏天黑地的图,歼-15电战翼尖吊舱的视觉效果那也是杠杠的

  自打这飞机2012年11月首飞之后,这六年来啊是图少得很、消息也少得很;别说航母了,就连舰载机训练基地此前也没见它来过,要不然咱们也没必要对着截图,拿别的双座“侧卫”瞎合计半天——双座舰载机出现在舰载机训练基地,明明是双倍的快乐,可是。。。。。。

  歼-15S首飞的时候,其驾驶舱舱盖后隔框位置后移,和后舱仪表板基本在一条线上;当时大家认为,这样有助于后座飞行员在进近时和前座飞行员有着类似的目视参照条件

  今年上半年,网上出现了同一架飞机以试飞院的561编号+观测标记亮相的图,不知为啥,驾驶舱舱盖又变成了经典“侧卫”串列双座型的样子

  。。。。。。怎么就不能早点呢!

  自打舰载机部队正式成立,五年来啊,我军首支舰载机部队的骨干,都已经靠着“海山鹰”和歼-15凑合训练出来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你咋菜赖nia!

  好吧,虽然晚了点,但有歼-15S来帮着训练训练也不是坏事。大概也许可能。。。。。。等到“辽宁”舰回到部队继续使用的时候,歼-15S会配合搞点舰机匹配试验,也算是物尽其用。但歼-15单座型眼看都要更新换代了,现有的歼-15S还有必要继续生产吗?

  利用歼-11D平台验证的任务系统,会成为歼-15改进型发展中重要的技术铺垫

  所以结合到歼-15电战的调度模型已经登上国产航母这事儿,咱有一个大胆的推论:歼-15S来到舰载机训练基地,还有另一大作用——让舰载机部队的飞行员提前感受一下,串列双座的歼-15飞起来是啥感觉,这样等到真正的歼-15电战交付之后,也能减少适应新机型的时间。

  冬天,依旧是双倍的快乐

  无论如何,咱们的双座“飞鲨”家族以后肯定是串列双座了。然而毛子当年搞双座苏-33时,想法却是搞一个和苏-34座舱布局相似的苏-33UB。自打1986年苏联海军和航空工业部提出双座苏-27K的研制要求之后,苏-27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就觉得,并列双座方案是保证教员和学员进近时视野相同的良药。

  当初在“尼特卡”训练基地,苏-27UB正是在1986年完成的滑跃起飞和拦阻着陆,西蒙诺夫可能因此对串列双座布局的“侧卫”的视野问题有所怀疑

  为了证明这一逻辑,西蒙诺夫凭借他在苏联航空工业部的地位,让1990年4月才首飞的苏-34原型机T-10V-1在三个月之后就转场到位于萨基的舰载机训练基地,并从7月底到8月初,在正忙于比较苏-27K和米格-29K孰优孰劣的“第比利斯”上进行了几次模拟进近。随着照片被塔斯社公开,不仅西方国家就此认为T-10V-1就是苏联新型舰载教练机,就连戈尔巴乔夫看了都专门作出批示称赞。

  1990年7月28日,T-10V-1在“第比利斯”号(现“库兹涅佐夫”号)上空模拟进近,塔斯社当时宣称该机“正在着舰”,但该机并无着舰钩,说这话就是为了忽悠美帝

  尽管由于官方文件中从来没有批准T-10V-1参加舰载机与航母的联合测试,从程序上说这是绝对的“以权谋私”,所以米格设计局总师贝利亚科夫对此十分愤怒,航母回港之后就去航空工业部举报西蒙诺夫了。然而戈尔巴乔夫都表态资瓷了,航空工业部领导自然也觉得西蒙诺夫这是“壮我国威,强我军威”,除了保证不把T-10V-1的这次“插队”正式记录在案之外,并没有任何要批判一番的意思。

  跟我斗?老贝啊你还是naive!

  大家刚开心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按道理说苏-33双座型基本也就没啥必要搞了。然而到了1995年,大概是因为“库兹涅佐夫”能出海了,俄罗斯就觉得自己又成了能玩得起航母的国家了;于是乎把一架苏-33原型机调回共青城厂,按照苏-33UB的方案进行了改装,又把苏-33的静力试验机也照此进行改装(这么看还是穷),这样七七八八准备到1999年4月,苏-33UB就首飞了。

  该机在“尼特卡”岸基训练基地和“库兹涅佐夫”上进行了一系列起降测试

  进入21世纪,随着库罗耶多夫掌管俄罗斯海军,要建6艘航母之类的“大海军”豪言层出不穷;为此造势,苏-33UB连续参加三届莫斯科航展一展身姿。那阵正赶上“瓦良格”刚拖回大连造船厂,所以当时就有传言说咱们要引进苏-33UB,甚至还有人说,苏-33UB就是为咱们研制的。。。。。。

  由于机头和边条设计大幅更改,可以主动控制的前翼的气动外形也进行了优化设计,面积更大,前缘后掠有折角,与其他三翼面“侧卫”均不相同

  现如今自然不会有人说引进这个已经死透了的玩意儿了,但除了座舱布局之外,苏-33UB还有些别的设计值得玩味。比如在把前翼、机翼和平尾面积均放大之后,苏-33UB将机翼折叠转轴外扩到平尾尖之外,这样一来平尾就无需折叠,也不会导致折叠后飞机的高度难以塞进航母机库。

  由图可见,苏-33UB(苏-27KUB)相比苏-33(苏-27K)的放大

  可见机翼折叠位置和不需折叠的平尾。在苏-33改进型的研制阶段,还曾经规划过更鬼畜的“二次折叠”,也就是一直折到翼根附近,前翼和尾翼也照此办理。但苏联解体后,也就没人折腾这个除了增加载机量之外,徒增复杂度,啥好处没有的方案了

  虽然这增大了飞机的停放面积,不过当时俄海军的航母规划那也是“熊心勃勃”,大一点不算事儿;而且这样改进之后,在降低了结构重量,保持平尾部分强度的同时,翼下非折叠区也多了一对重载挂点,使得舰载机挂弹整备工作更加容易。相比刚才说的那个鬼畜的“二次折叠”,这倒是体现当时俄罗斯舰载机运用经验丰富起来之后,设计思维上的一些变化。

  苏-33UB长期被用于各种测试,注意此时该机更换了AL-31FP矢量推力发动机。俄罗斯人当时的实验结果表明,矢量推力技术与舰载机相结合,还需要解决不少问题

  我们的舰载机使用经验,也在慢慢丰富起来。四代舰载机出现之后,未来的国产航母还需要使用歼-15的改进型与之配合使用一段时间。如果航母的空间足够大,那么需要与四代舰载机配合执行对地对海打击任务,携带大型弹药的歼-15是否也会进行类似的改进,将是分析中国航母作战使命的一个有趣细节。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航母舰载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