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俄这款独特战机曾令中国军迷关注 苏57问题靠它解决

俄这款独特战机曾令中国军迷关注 苏57问题靠它解决
2018年11月16日 11:04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如果要从俄罗斯战斗机中选出一种颜值最高的,那么这架战斗机必须成为最热门的候选人之一。这便是大名鼎鼎的苏-47(原称S-37)“金雕”技术验证机。

  苏-47战机最大的特点,便是一对与众不同的前掠翼了。苏-47是世界上唯一被制造出来的双发重型前掠翼战机,光是这个名号就足够名垂青史。弯刀或飞镖状的前掠翼,黑色的炫酷机体,使得苏-47外观极具辨识度,因而不仅收获了极高的人气,也是各种空战或科幻电影、游戏中经常出现的机型了。

  对曾经的苏霍伊设计局来讲,苏-47的作用不仅仅是验证前掠翼技术这么简单。苏霍伊设计局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都只能在苏-27的机体设计上缝缝补补,哪怕是如今已经转正的全新一代苏-57战斗机,都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苏-27双发宽间距、中央升力体布局。唯独苏-47,是苏霍伊设计局近年来完全摆脱苏-27气动布局身影、全面重新设计和制造出来的唯一型号,没有之一。

  苏-57地面展示,注意前部弹舱门打开了

  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国歼-20双机编队打开弹舱的展示飞行令世界瞩目。令人没想到的是,对歼-20弹舱的讨论,顺道让苏-57的弹舱问题再次成为军迷热议的焦点。近日,俄罗斯方面坐不住了,又公开了一则采访俄航空专家的视频,镜头中地面停放了一架苏-57战机中的T-50-2号原型机,打开了前部弹舱门。

  苏-47早期照片,腹部平坦,弹舱设计类似F-22

  这是苏-57战机第一次公开展示弹舱,虽然不是飞行中展示的。值得一提的是,苏-57的弹舱技术跟苏-47“金雕”关联紧密。在苏-47刚制造出来的时候,其腹部设计有矩形主弹舱,跟F-22的布局类似,同样采用对开折叠式舱门,只是尺寸要小一圈,毕竟只是用来初步验证相关技术。

  苏-47后期试飞照,注意腹部弹舱样式发生了变化

  2010年苏-57原型机T-50亮相,其采用了独特的前后串列式主弹舱,但直到现在也没有飞行中打开弹舱的照片公布。不过,在苏-47近年来新公布的照片中,却有很多打开弹舱飞行试验的画面;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弹舱的外形相比之前变化很大,宽度明显变窄,且变成了双门对开方式,跟苏-57的弹舱尺寸、样式都非常接近。

  根据2017年迪拜航展上,外媒采访俄罗斯著名试飞员博格丹的说法,俄方充分利用已经完成前掠翼技术验证的苏-57,对其机体进行了很多改造,用来验证苏-57所采用的各项技术。比如说,改造了苏-47原有的弹舱设计,安装了苏-57的完整弹舱结构。

  苏-47(上)和苏-57(下)弹舱对比

  根据博格丹透露,他也参加了苏-47的试飞工作,曾经多次进行空中各种飞行姿态下的内置弹药投掷试验,了解了气流对舱门的冲击受力情况、对机体的气动干扰情况,获取了大量一手试飞数据。这些数据对苏-57的弹舱结构、材料设计应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上图中就可以看出,苏-47后期和苏-57的弹舱门形状几乎一样,只不过苏-47只有一个弹舱,而苏-57有2个,前后串列布置。

  可以看到,由于新加装的弹舱结构比苏-47原有弹舱更深,甚至有一部分凸出机体外,为此苏-47特地加装了整流罩过渡,整个整流罩足足有半个机身长度。因此可以推测,苏-57的弹舱深度确实比较充足,可以容纳尺寸较大的空对地战术导弹。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苏-57开舱发射空地导弹视频的真实性。

  苏-57弹舱布局设想图

  苏-57从内部弹舱投掷空地导弹

  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十分复杂,牵扯到的学科和工业领域非常广泛,需要极大的资源投入。俄罗斯在经费并不充裕的情况下研制出苏-57,少不了苏-47技术验证机充分发挥余热,默默立下的汗马功劳。从这个角度讲,苏-47虽然不能说是正牌五代机,但“五代机先驱”的头衔还是名副其实的。(作者署名:妹子杨)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苏-47导弹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