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第二款四代机并不等于FC31 弹仓尺寸与歼20看齐

中国第二款四代机并不等于FC31 弹仓尺寸与歼20看齐
2018年10月18日 09:28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关于解放军的第二款四代机(有习惯叫五代机的请适应一下),虽然差不多成为了大家的月经话题反复被提起,但是实打实的新消息却是少得可怜。珠海航展是两年一次,航空工业部门发布带有几个“新机”镜头的宣传片和FC-31模型的频率于是就和这一样。

  ▲ “鹘鹰”的各种细节和变化,一多半都来源于2014和2016两届珠海航展

  眼瞅着新一届珠海航展再过20天就要开幕了,这时候要没点啥特别的,一般来说就只能像施佬这样,对着八股文胡诌一番了。比如上个星期中航发贵阳所发布的这条“孙聪、王永庆、张志冰到贵阳所就某型发动机研制工作进行调研”的新闻。

  ▲ 恩,就是这则短短的新闻

  一说起航发贵阳所,就要提起中国航发黎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大家一般也是以黎阳来指代贵州的航空发动机体系。这回这个“某型发动机研制工作”,不消多说,就是坎坷了很多年的国产中推新型号的研制了。

  ▲ 当年这个朴素的模型可是把大家撩拨到今天……

  我国的涡扇中推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基本的脉络和其他产品差不多,都是80年代寻摸参考美国那一套,90年代到本世纪初后转向学习俄制产品,2010年前后在继承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尝试自行研制,中间也顺带考察过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

  ▲ 中国的中推研制应该说也是见多识广了

  国产中推的一个尴尬之处,在于搞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找到能够量产的装机对象:90年代初的歼-8系列保守和激进的改进都使用涡喷发动机,之后的歼-10和歼-11则全部用了涡扇大推,使用涡扇中推的“枭龙”自用尝试没有结果,巴基斯坦作为主要的外方用户则对更换一款中国发动机兴致阑珊……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稳定的项目能支持涡扇中推的研制。

  ▲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实际上多少还是有这个型号定生死的味道

  当然这不是施佬今天聊的重点,以后有机会可以专门胡诌一番。

  在国内的这些个机型里,沈阳这边和黎阳的合作其实并不少,这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是FC-31“鹘鹰”,另一个就是之前试飞的“利剑”无人机。当年参加珠海航展的FC-31还是一台毛发一台国发混装。这次来贵阳所的孙聪大家都知道,是歼-15战机后期的总师,王永庆则是歼-15的常务副总师,虽然黎阳之前也承担过太行舰载型号的研制,但那都是好多年前的旧事了,歼-15也不可能换中推,那么这次来贵阳所,毫无疑问就是和沈阳所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有关。

  ▲ 沈阳和黎阳……大家第一时间就想到他了

  在这篇短短的报道里,有一组相当重要的关键词是需要大家伙儿关注的:“飞发协调”、“飞发匹配”、“飞发融合”……当然对于发动机设计单位和飞机设计单位来说,他俩凑到一块儿主要的话题也就是这些。这其中比较传统的内容包括发动机吸气流量与进气道的尺寸的配合之类,进步一些的则比如扭转进气道以实现对发动机叶片的遮挡(实在没辙的话还能加个格栅什么的),至于更复杂的,可能就涉及到发动机与飞控系统、甚至火控系统的整合,也就是所谓的“飞火推一体”。

  ▲ 如果遮盖不好,就会被大家黑说你隐形不了

  当然,既然是沈飞的四代机,同时还牵扯到了黎阳的中推,那么不管情感上能不能接受,一款相对歼-20更加中型的四代机,虽然还没有真正一锤定音,但在形势上也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当然施佬个人并不赞成将新的四代机和“鹘鹰”划上等号,就好像“大黄蜂”和“超级大黄蜂”实际上是两块战斗机一样,这里面的差异早已不是单纯对原设计进行改进就能得到的了。

  ▲ 两种“大黄蜂”的区别,可能就和051和051B的区别一样大

  有关第二款四代机的问题,互联网上有无数的讨论,力挺重型机、贬低中型机,甚至称中型机支持者为“神教”的也大有人在。但对于军方来说,解放军四位数的战斗机部队就算只换装一半的四代机,那也是800架朝上的规模,如果全部装备重型机,成本上的压力那不是一般的大。现在的歼-20采购价格比起三代重型机已经是翻倍地涨了,未来歼-20的改进发展型号性能更好,价格自然也不大可能往下掉,如果再研制一款新的四代机还是这个吨位这个价格,那真的除了让空军装备体系复杂化一点儿好处没有了。

  ▲ 既然是搭配,那总得有点差别么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型号的四代机既要和歼-20系列有机配合,还要考虑上舰需求(毕竟中国海军这个航母规模,专门从头研制一款舰载机肯定是经济性极差的),新四代机在成本上的要求,自然会让其在部分配置上多少出现一些“节俭”的地方。

  ▲ 有的放矢既不是“抠门”,也不是那里嫌贵砍哪里

  当然,所谓的中型机没省多少钱但是却损失不老少战斗力的“中型机陷阱”理论早就已经非常完善,而要跳出这个理论的关键,就在于在研制的时候拒绝不必要的“诱惑”,同时尽量保证“核心性能”不受影响。对于中国的中型四代机来说,面对183架F-22和至少1500架F-35的对手,空战性能毫无疑问是最优先要保障的。有关中型四代机的一切性能取舍,都得在满足这一“核心利益”的前提下进行。

  ▲ 数量也是一种质量,中美两国都明白这个道理

  有关空战性能的几项配置,一个是相关的机载航电设备,一个是载弹量,尤其是弹舱内的携弹量,还有一个就是战机本身的机动性和飞行性能。这其中弹舱携弹量可能是对设计影响最大的一部分,根据目前披露的情况和“鹘鹰”的情况参考,再加上歼-20在我军对抗中的经验,基本可以肯定中型四代机的弹舱尺寸应该会和歼-20看齐,即能够携带4-6枚PL-15级别的空空导弹。

  ▲ 弹舱容量决定了空战的持久能力,歼-20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如果要用中推作为动力,整架飞机的几何尺寸都会减小,在核心的弹舱不许动的情况下,歼-20这样的侧弹舱自然就只能被牺牲掉了。这一思路其实在F-35的研制过程中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后者为了塞下升力风扇,不得已将最好的弹舱位置让了出来,并将两个分开的弹舱往外“挤”,显著增加了战机的宽度,这也是F-35最后不得已成为“肥电”的一个重要原因。

  ▲ F-35B的性能要求拖累了A和C型的性能,否则F-35会成为更强大的对手

  当然这样一来,格斗弹也只能和F-35一样选择外置挂载,不过考虑到四代机空战的独特情况,中美在这一级别战机的空战想定,应该基本是相似的。

  ▲ F-35最后还是大大咧咧把格斗弹翼下挂载了

  围绕着这个弹舱和发动机,整机的布局和设计框架也就差不多了,因为我军不需要这款战机垂直起降,还有能力为该机配备矢量喷口,在强化机动性的角度,中型四代机的可优化之处也有很多。至于价格,目前看来更多还是要依靠歼-20带动国内四代机相关产业的技术突破形成规模效益来省钱,这一点上美国F-35的生产成本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可行性。

  ▲ F-35目前的飞离价格已经降到了相对低的水平上,其较高开支的主要是研制过程

  虽然施佬早年也对F-35在研制中的反复拖沓和经费超支多家嘲讽,但从目前战机采购的飞离价格(更加接近战机的单机成本)看,F-35并没有显著的比同样高配置的一些三代半战机贵出太多。如果国产四代机能够控制好研制成本的话,跳出“中型机陷阱”并非不可能。(作者署名:胡诌施佬)

  ▲ 如果中型机是另起炉灶研制的话,那就不乐观了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