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测绘仿制的首款战机 居然诞生在歼20腾飞的地方

中国测绘仿制的首款战机 居然诞生在歼20腾飞的地方
2018年10月18日 09:43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一说到中国航空工业早期的仿制产品,大家难免想到歼-5、歼-6、乃至歼-7基本型,及其对应的米格家族型号。但以上这些,从生产图纸到加工设备生产线,那都是由苏联方面走正规渠道转让给我们的,所以这种“正规仿制”,用更准确的说法就是授权生产。而测绘仿制,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这可是正经授权的“中”字号2333

  说回60年前的今天,国营132厂(曾用名“成都峨眉机械厂”)在成都西郊的黄田坝正式破土动工。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为加强战备,航空工业建设转向内地的重点工程,132厂的选址可以追溯到1955年2月。当时新厂筹建人员会同4名苏联专家,先后奔赴西安、甘肃、新疆、汉中等地进行筛选比较。因条件不适,才于同年4月辗转入川,初步察看后把厂址定在成都。

  飞机制造厂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下来的。测量地形、勘探地质、观察气象、调查水文……一个都不能少。而这些数据的取得,都是靠人工一点一滴、一步一步测算出来的。从1955年入川,到最后定址黄田坝,我们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在全面收集水文、气象、交通、资源等资料后,1957年,在北京召开的厂址方案论证会上,大家统一了认识:新的歼击机厂就建在成都。

  ——132厂前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基达

  屠基达院士在132厂门口留影,屠老已于2011年2月逝世

  因建材物资来得集中,短途运输跟不上,大批材料堆放在车站无法运到132厂。关键时刻,成都军区调集30辆军用卡车和一个营的官兵运送物资、拉运土方。132厂职工更是干劲倍增,靠人力将满载60吨水泥的车皮从成都东站推到黄田坝。

  和112厂一样,132厂也是作为歼击机大型制造厂设计和动工的。而在132厂还处于建设阶段的时候,其第一单生产任务就到了;要生产的型号还不是歼-5、歼-6,而是前一阵咱写“痛打狗特务”系列(说明一下,最近咱正在寻访当年参战老部队里的老前辈,所以下部大家还得等等)里的我军主角——米格-17PF。

  米格-17PF的三面图

  空军的要求是1961年4月下达的,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没法继续引进米格-17PF;由112厂试制的米格-19P(歼-6甲)虽然理论性能略好,但在“大跃进”时期投产的它,试制周期过短,急于求成,导致其质量问题严重;该机在生产83架后就于1960年12月停产,根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的严令,这些飞机当时全部在厂集体返修,直到1962年才交付部队使用。

  “大跃进”对全国航空工业的影响都很严重,当时仍在建设中的132厂也不例外

  此时112厂一方面在为自己的“大跃进”买单,一方面还得组织日后成为空军绝对主力的歼-6基本型的试制,又刚刚接到仿制米格-21F-13(歼-7基本型)的工作;所以填补我军夜战能力空缺的希望,就落在还没有彻底建设完成的132厂头上了。

  上级也清楚,让全无基础的他们一上来就接米格-19P不太现实,所以安排给132厂试制的,仍为稍显落后的米格-17PF。为了保证试制进度,除了从部队调拨了2架米格-17PF之外,上级还从112厂调拨了一批人员和全套歼-5基本型(米格-17F)的图纸和工装。

  米格-17F歼-5三面图,对比可见,米格-17PF/歼-5甲主要的改动在前机身

  饶是如此,送往112厂做静力试验的1号原型机还是忙中出错。由于该机的升降舵拉杆和方向舵拉杆装反了,导致升降舵操纵系统静力试验失败;于是大家赶紧检查用于首飞的2号原型机情况如何,这一查不要紧,在一架小小的歼-5甲上居然排查出了2000多项故障;本来计划为国庆15周年献礼,这下必须得拖了。

  一番折腾后,完成排故后的2号原型机被运到了陕西阎良准备首飞,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这时候132厂的试飞跑道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成。而首飞的日子,恰好又赶上了一个纪念日——1964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成立15周年。

  和王昂(左)同期荣获“科研试飞英雄”称号的滑俊,曾担任歼-5甲的试飞员

  空军对这份生日礼物总体来说还是很满意的,虽然通过16个架次的试飞发现,由于经验相对欠缺,使得歼-5甲相比米格-17PF,空重略有增加,这导致在该机在5000米高度时的速度和航程,相比米格-17PF稍微差一点。

  不过对于当时国土防空夜战来说,这也不算是特别要命的问题——部队实在是太缺夜间截击机了,所以首飞后一个月,歼-5甲就被批准定型,在刚刚完成机场收尾工作的132厂投产。该机总产量124架,填补了米格-17PF数量不足的空缺。

  当时在部队,歼-5甲和米格-17PF混装的情况也一直持续着

  空军这时候缺的还不仅仅是夜战机。虽然由于米格-15和米格-17本质上大差不差,所以无论在苏联还是中国,都用乌米格-15作为米格-17的教练机。但咱们当初随米格-15进口的乌米格-15教练机,随着米格-17/歼-5系列大量装备部队,这时候就很是不够用了。

  尽管后来空军修理厂开始把米格-15/15比斯改装成“国产乌米格”,但让寿命不足的老飞机这么用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上级又把歼教-5的生产任务交给了132厂,这时候132厂正在批产歼-5甲,遂决定尽可能利用歼-5甲的工装来生产这种教练机,这就是歼教-5进气道唇口上部也有个凸起的原因。

  为容纳第二个座舱,该机前机身也略有延长。试飞表明,歼教-5改出“自动俯冲”时的操纵性,优于米格-15比斯和歼-5甲

  在短平快的总体思路下,加上总结歼-5甲的经验教训,歼教-5的01号原型机于1966年4月就在132厂自己的场地完成了静力测试。这回132厂的机场也没问题了,02号原型机在1966年5月8日首飞成功后,又在本场经过29个架次的飞行,很快定型交付部队。

  歼教-5这一生产就是1000多架,比歼-5系列其他几个型号加在一起还多。该机不仅广泛装备于我军和其他国家空军(很多装备米格-17的国家看到,我们有独一无二的米格-17双座型,所以很愉快就决定了要一批)还被选为“八一”飞行表演队的表演机,而“八一”在歼教-5时代的九机大编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1984年国庆阅兵,它们护航着轰-6率先出场

  通过歼-5的两种重要改型的生产,132厂逐渐积攒出了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科研生产队伍,从歼-7I(主要特征是增加一门航炮)开始,逐渐开始了对米格-21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吃透之旅。而无论从自用还是外贸市场来看,132厂的歼-7系列,都比研发实力更雄厚的611所(1970年成立)在米格-21MF基础上研制的歼-7C/D系列更加成功。

  “美国的F-22,比你们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我和它谈笑风生!”

  特别是132厂在这趟“吃透之旅”上的终极产物——歼-7FS/MF,虽然因种种原因并未投产,但咱小时候对这两种飞机一直特有好感,大概是那时候觉得咱们就该用这种“低端机口”赶紧换掉老飞机吧。相对如今更加突出教练/多用途特性的“山鹰”家族,也许它们才是更加“原教旨主义”的“终极鱼窝”。

  那时候这俩孩子是真招人稀罕

  后来,通过歼-10系列的批量生产交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132厂进一步提升了在人民空军装备采购体系中的地位。而“枭龙”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以及“翼龙”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也继续为132厂保持着在我国航空外贸装备生产领域的“高端”地位。

  已经交付近百架的歼-10C,以其良好的出动率和优秀的空战性能,广受部队好评

  其最新一代产品歼-20,不仅正在稳定投产交付部队,还保持着让用户非常满意的生产质量;这不仅使得132厂一举反超112厂,成为中国目前唯一具备批量生产第四代隐身歼击机能力的航空生产基地,更使之成为“中国制造”在航空领域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良好的生产质量,是新型战机批量形成作战能力的基础,这个都达不到,其他免谈

  而如今看来毫不起眼的“波爱夫”机(当时内部对米格-17PF的叫法)和歼教-5,正是这一切辉煌的起点。。。。。。(作者署名:扬基帧察站)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伴航的是一架歼教-5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中国歼20战机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