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02式突击炮将退出一线 火力仍可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

我02式突击炮将退出一线 火力仍可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
2018年10月16日 15:29 新浪军事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少,随之而来的在各地区中、小型武装冲突则日益凸显出来。在讲究快速机动 快速部署的新环境中,五六十吨的主战坦克,由于反应速度慢,且中长距离快速机动性能较差。逐渐被新兴的轮式战斗车辆所逐渐替代。

  在高速公路较为发达的西欧国家法国在七八十年代就组建起了轮式战斗车辆部队,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法国的AMX-10RC式105mm轮式自行反坦克炮的突出表现,更是逐渐引起了各大国对于轮式战斗车辆的关注。后起之秀的美国人根据其在海湾战争中的经验,逐渐意识到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性,依托其先进的信息化优势便先后组建了数支斯特瑞克轮式步战车旅级战斗队,把轮装车辆的发展推到一个高峰,各国紧随其后争相开发。

  我国在轮式战斗车辆的研发方面也不落后,其中以20世纪80年代研究开发的wz551系列车辆最为成功。先后推出了ZTL-92轮式步兵战车、红箭9导弹发射车等。与此同时由于轻装部队缺乏直接支援火力,陆军开始小批量试装以WZ551底盘为基础,加装100mm滑膛炮的轮式突击炮。但是由于当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及军队忍耐一切发展让位与经济。军队资源有限,加上部分关键技术瓶颈没有突破。所以一直没有大批量装备陆军。

  直到90年代末,随着轮装车辆的热潮席卷全球,陆军对于轮式突击炮又重新提起了兴趣,在2000年先后有多种新型的轮装底盘被公开。包括两种8轮底盘和一种6轮底盘,加上原有的WZ-551式6轮底盘一共四种车体。

  由于ZSL92式步兵战车的广泛使用,就后勤与成本而言,直接使用WZ-551底盘改装成突击炮比较方便,但6×6的车体太小,要装上高膛压炮必须把后座力降低,由于其采用的是86式100mm滑膛炮为基础改进的火力系统,便重新设计了反后座装置,增加了炮口制退器的效率,身管带热护套,避免阳光下身管热不均衡弯曲影响精度;增加抽烟器,避免炮尾开闩后大量火药硝烟涌入炮塔。该炮身管制造时采用了电渣重熔、身管自紧等技术,最大膛压450兆帕,钨合金、铀合金脱壳弹两种穿甲弹炮口初速1610米/秒,直射距离大于1800米,在1800米处穿透450~500毫米均质装甲钢板,1000米立靶密集度为0.3米×0.3米,其性能足以对抗第二代主战坦克。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足够击穿M60坦克正面装甲。若使用最大仰角38度进行间接射击,射程可达13705米,射速可达8~10发/分钟。

  火控系统早期采用了与96式主战坦克一致的带“下反式”稳像观瞄镜的火控系统,主要由观瞄分系统、计算机及传感器分系统、炮控分系统等部分组成。后期改进采用了37B电同步微扰动火控,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瞄导合一的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可以选用热成像仪或二代微光夜视仪作为夜间观察设备,具备全天候稳像观察、短停炮击、行进间射击能力。

  由于采用的PTL02的底盘本为步兵战车而设计,越野性能优越,可以进行快速的远距离长途摩托化行军,也可采用大型运输机进行空运。由于突击炮毕竟不是坦克,在得到优异的机动性与火力之外,防护能力薄弱,只能防御7.62mm穿甲弹。且由于当时的环境限制PTL02式100mm轮式突击炮没有安装数据链,全车缺乏信息化发送、接收、共享能力,仅仅是单炮,不能形成系统战斗力。未加装激光告警器,在遭到敌激光瞄准时候无法告知,这是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轮式车本来红外特征较履带车小,然而02式的排气管安排在车体左后侧,红外特征明显,也是一个设计上的缺陷。

  在装备上主要隶属于师属炮兵团的反坦克导弹营,作战时视情况加强给步兵分队作为直射支援火力。随着新一轮军改的进行部分02式100mm轮式突击炮已经下放到了合成营作为支援火力。

  伴随着08系列车族的批量服役及新型中型合成旅组建。PTL02式100mm轮式突击炮将逐步的退出一线部队。(作者署名:武器正能量)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