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一眼看出东风26可随意机动发射:发射筒有玄机

2017年05月24日 07:5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作为目前世界唯一的也是最先进的中远程核常兼备陆基弹道导弹,东风26导弹从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首次亮相以来,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端重视。

  东风26导弹正式露面后,美国著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比尔格茨撰文《介入与反介入:中美反舰弹道导弹大战越演越烈》,对东风26导弹进行了分析,认为东风-26导弹除了使用具有滑翔弹道的新型高速再入飞行器的末制导战斗部以外,还首次大量应用了只有俄罗斯白杨M弹道导弹才使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例如可延伸底部发射筒,快速瞄准和发射技术,从而一举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中远程弹道导弹。

  从东风26发射筒的形状可以明显断定,该导弹很明显能够无依托阵地,在野外机动发射,也就是发射车开出去,随便找个河滩等一小块平地,竖起来就射了。奥秘就在于东风26的发射筒,采用了先进的悬垂发射筒和自适应延伸橡胶底座技术,这是野外机动发射的核心技术之一。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少数几种弹道导弹采用此类技术,包括中国东风21D、东风26和东风41,以及俄罗斯的白杨M和亚尔斯导弹。

  美国和苏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陆基洲际导弹的无依托野外发射技术,战略导弹发射车可在无路或泥泞、松软土壤及沙漠等地区活动,在非预定地点发射。发射场不需要预先准备,发射车在机动过程中可随时停车发射。

  要实现弹道导弹野外随机发射,就必须使用的悬垂发射筒和可延伸底座技术。野外地面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只有0.5兆帕以下,导弹被弹出瞬间对地面的负荷很大,高达几十至几百吨,所以导弹需要一个可延伸的底部,延伸筒由橡胶制成,套在发射筒上。导弹发射后,在燃气作用下,延伸筒膨胀变形,相当于一个汽车气囊,燃气冲压膨胀形成保护囊,后坐力便通过气囊缓冲渐释放到地面,同时延伸筒能随地面的下陷变形而向下自适应延伸,能够大幅降低对发射场坪的强度要求。

俄罗斯SS-27 白杨M公路机动导弹的使用的自适应延伸底座,底座有一定伸缩性。俄罗斯SS-27 白杨M公路机动导弹的使用的自适应延伸底座,底座有一定伸缩性。
俄罗斯SS-25“白杨”导弹发射车在训练场进行无依托发射俄罗斯SS-25“白杨”导弹发射车在训练场进行无依托发射
这是白杨导弹发射完毕以后的场景, 可以看到顶部筒盖已脱落,而且发射筒后部的可延伸底座与地面的松软土壤接触良好。这是白杨导弹发射完毕以后的场景, 可以看到顶部筒盖已脱落,而且发射筒后部的可延伸底座与地面的松软土壤接触良好。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外军一直认为中国导弹都是有限公路机动发射的弹道导弹,平时隐蔽在大型洞窟基地内,战时从洞窟基地开出,进入附近的预设发射阵地,这些阵地都事先经过精确的测量和技术保障,发射场坪的基础经过特别设计,由加厚混凝土构筑,能够承受几十吨导弹发射时的后坐力和冲击力。场坪有预先埋设的中心定位点,导弹发射车可直接开到定位点,经过简单整备就可以发射。

  上图为美国卫星拍摄的中国战略导弹部署照片,导弹野外发射阵地由公路相连,均为坚固的混凝土预设阵地,信号特征明显,很容易被卫星和侦察机发现。

  东风26在2015年九三大阅兵亮相以后,其外形独特的发射筒所代表的机动发射能力,极大的颠覆了各国情报机关对于东风26导弹的传统判断。由于高度保密,美国和日本等国军队情报系统只是在东风-26导弹亮相的前一年知道了型号名称,对导弹性能细节毫不知情,甚至不知道这种导弹已经装备中国的火箭军并形成了战斗力。对此美国海军情报局自责这是“21世纪初以来美国最大的军事情报失败案例之一”。(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