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系统关键测试被指造假 可能无法实战拦截导弹

2017年05月16日 17:37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5月9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的报道称,美国国会在5月4日的一份内部智库报告中,披露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了赢得合同而在萨德系统关键测试过程中造假,萨德很可能不具备拦截实战弹道导弹的能力。

  [图]俄罗斯卫星新闻网的报道截图

 

  有一些美国媒体披露称,2011年和2012年期间,萨德系统在夏威夷的两次关键测试中,洛马公司技术人员事先将目标导弹的轨道数据输入了萨德的计算机系统,然而即便如此,萨德系统实际上也只能击落约一半的目标,因此萨德系统很可能并不具备在实战中拦截朝鲜弹道导弹的能力。因此有人认为,萨德系统其实并不具备任何价值,他只是一个预算严重超标的军事工业综合体项目(MIC),只是为了让这套系统看起来像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防御手段,洛马公司这么做是为了确保国防部的合同以及获得国会连续性的财政拨款。

  [图]美国媒体报道截图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各类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过程中第一次曝出作弊传言。

  2016年2月份,美国国会在一份报告中指责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测试“简直就是在作弊”,当时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五角大楼的作战试验与论证局已记录了该系统的严重缺陷,其他政府机构和独立专家也持类似观点,而根据报告内容,美军在测试之前同样输入了模拟敌方导弹的轨道参数,包括何时何地发射,飞行的速度和轨迹,既然如此拦截成功率还不到一半。

  2000年9月份,中新网援引外媒的报道称,FBI启动了对世界第9大军火商美国天合公司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过程中作弊的丑闻。当然,这些丑闻的调查最终也都没有了下文。

 [图]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进行测试

 

  美国在导弹防御系统研制过程中出现造假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美国最初提出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本身并不是出于军事目的,更多是政治目的。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国内对弹道导弹技术扩散的担忧加剧,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下令导弹防御系统要在2年内初步成型,在这样的政治压力下,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下令导弹防御局不受五角大楼标准采购规则和测试标准限制。

  但是导弹防御系统是一项复杂而且精密的综合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技术的全面发展,在研制和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败是正常的事情,甚至在较长的某个时间段出现技术瓶颈、停滞不前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出现多次实验之后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或者好消息,项目很有可能变成美国实权机构进行政治博弈的筹码,比如国会很有可能因此失去了对项目的信心和耐心,从而削减财政拨款甚至可能取消项目。

  面对这样的压力,偶尔释放出一些好消息,可以避免前期投入沦为沉没成本,保证后期研发继续进行,通过作弊的方式获得一些“鼓舞人心”的成果也就成了无奈之举。

  [图]萨德系统是“银杆蜡枪头”?

 

  因此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萨德身上也不会让人意外,事实上美军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其KKV拦截导弹的射程范围甚至不能够覆盖韩国首都首尔,因此美韩两国宣称萨德系统是为了保护韩国的说法,很难让别人信服。

  如果萨德导弹的关键测试数据作弊传言属实的话,那么萨德拦截导弹最有意义的保护目标其实是萨德系统的雷达本身,韩国的安全其实并不在美国的考虑范围以内;作为特种兵出身的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应该知道萨德系统中的猫腻,采取怎样的做法才是有利于韩国和韩国人民,文在寅真的应该好好想一想。(作者署名:迷彩派)

  [图]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
 [图]萨德入韩对于韩国来说更多是一种累赘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广告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