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台海危机前后一直到现在,每当美国联合日韩在中国周边进行联合军演,或是台军又开始汉光系列演习,亦或是解放军前出太平洋时,这一型飞机都会准时飞临,记录下这些国家的飞机中有几部雷达开机、部署地点、常用工作频率、甚至包括雷达操作员的使用习惯等等……作为空军唯一堪用的大型喷气式电子侦察机机型,它们就是中国空军的神秘力量——图-154MD电子战飞机。

众所周知,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战飞机将更趋完善, 在现代化战争或局部战争中,为了更好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电子战飞机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中国空军的空中电子战力量一直是一个迷团,目前确信存在的大型电子战飞机包括轰电-5、以及部分运输机的改型,但具体情况均不详。而图-154MD显然是其中最精锐的型号。令人尴尬的是,如前文所言,图-154MD是目前空军唯一堪用的大型喷气式电子侦察机机型,自其引入改装成电子战飞机后,已有20余年,不得不说的一个事实是,它已经进入暮年。那么,如果未来图-154MD电子战飞机退役后,解放军哪一种机型可以接替它成为下一代中型电子战飞机呢?
很多人认为,未来一旦图-154MD电子战飞机退役后,中国完全可以用运-8/9为平台的高新机来弥补中国电子战飞机不足的问题。但这种想法可能过于乐观了。拜优秀的原始设计所赐,图-154MD的速度优势(尤其在机动性和敏捷型)仍然要比运-8/9平台本身高出一大截。而这对侦查活动十分重要。

历次的现代化局部战争和局部冲突显示,侦察机的飞行速度在反应速度和时效性要求都极高的侦察活动中十分重要。高速飞行侦查抵近,既可以在战术上出其不意,又可以利用高速特性尽可能压缩敌方反应时间,减小敌方战斗机过早出动进行拦截,妨碍己方飞行并影响己方侦察机前出距离和侦察效果。所以由运-8/9平台改进的高新机,并不十分适合作为电子侦察机。正如有评价称,图-154MD目前依然是解放军唯一算得上战略电子侦察机的特种机型。
从平台空间的角度看,起飞重量100吨的图-154M客舱容积比起飞重量60-70吨的运-8的机舱大的多,而其巡航速度则几乎是运-8的两倍,比轰-6也要高出100多千米/小时;对比之下,同期研制的轰电侦-6电子侦察机再也没有了后文。
未来,一旦图-154MD退役,解放军要想尽快获得一款堪用的战略侦察机,那么在国内现有大中型喷气式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应该是一条最为合理的选择。
放眼中国现有喷气式飞机,受制于合同限制,解放军显然不能用波音和空客的民用飞机改装电子战飞机。同理,ARJ-21型客机和C919虽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但由于发动机等重要元件都源于进口,同样无法军用。
再细数下来,国内拥有的可以军用的机型恐怕就只有图-204、轰-6K和运-20的机体了。
先来看图-204。虽然从是可以机型,但其存在的问题一是产能不够,二是与大家印象中的感受是不一样,图-204 的改装同样会受到限制。图-204于1990年开始正式生产。原计划每年生产80~90架,以满足俄民航当局订购500架的要求。然而,前苏联解体后,而且由于俄罗斯经济下滑,资金匮乏等原因,图-204系列飞机研制、生产进展缓慢。中国如果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该型飞机,很有可能面临跟购买伊尔-76时,俄方将资金挪用改造生产线的问题,毕竟中国吃过这方面的亏。另一方面,俄方对于民机进行军用改装的也有着严格要求。俄罗斯世界武器研究中心主任科罗特琴科曾在2012年11月指出,俄对华出口五架图-204-120CE货机的合同之所以履行缓慢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俄方发现中方将首架图-204-120CE货机运送至位于陕西的空军试飞中心进行改装。由此可见,想要用图-204改装成为战略电子侦察机也有着较大的障碍。

我们再来看一下运-20运输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内生产的运-20都会用在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和战略辐射能力的机型上,即生产运输机和改装成为加油机,毕竟解放军在这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当然未来利用运-20改装成为各类特种战飞机不成问题,但在图-154MD退役和运-20产能足够进行特种飞机改装的这个档期,解放军仍然需要一款“承上启下”的战略电子侦察机。

回头再看,剩下的大型喷气飞机国内只有轰-6K了。虽然轰电侦-6电子侦察机没有了音讯,但在轰-6平台基础上重新设计的轰-6K机体本身,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利用其成熟的机身,加装电子侦查设备改装成为一种电子侦察机或许是一种最为合适的无奈选择。虽然这样改装下来,其工作量将十分繁重,甚至不亚于设计一款新飞机。但由于中国有使用、改装和设计轰-6平台的经验,这在技术上完全可以使得解放军可以尽快获得一种堪用的战略侦察机。(作者署名: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