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核潜艇移植一设计与美军弗吉尼亚级相当

2016年07月01日 10:5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图片,注意其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图片,注意其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
中国海军稍早的攻击核潜艇在这里处理就比较粗糙中国海军稍早的攻击核潜艇在这里处理就比较粗糙

  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6月25日,中国海军核潜艇编队通过马六甲海域,编队包括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导弹护卫舰运城舰和远洋打捞救生船永兴岛号,其中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露面水面,让外界可以首次得到中国海军新型攻击核潜艇的图片。

  从相关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指挥塔采用了填角结构,同样的结构也可以在美国海军最新型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面看到,这个设计从而改善了潜艇的水动力性能,降低了潜艇的噪声和阻力,提高了潜艇的整体作战性能。

美国海军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可以看到其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美国海军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可以看到其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
这张特写就更清楚这张特写就更清楚
早期洛杉矶级的处理也比较粗糙早期洛杉矶级的处理也比较粗糙

  我们知道潜艇作为水下作战武器,静音、快速性能是其主要的战术技术指标,而这两方面的指标都涉及到潜艇的水动力设计,如同空气动力决定着战斗机的性能一样,提高潜艇水动力设计那么艇体必须光滑平顺,这要水压分布曲线才会比较缓和,不会形成湍流,而湍流的存在会增加潜艇的阻力和噪声,不利于提高潜艇的静音和噪声。

  潜艇水动力设计一个难点就是指挥塔围壳,它作为潜艇最大的附体结构,对于潜艇的水动力设计存在非常大的不利影响,指挥塔围壳不仅自己会产生湍流,增加阻力和噪声,并且它形成的湍流还会干扰推进器的尾流,从而进一步增加潜艇的噪声,所以我们看到现代潜艇的指挥塔围壳尽量前移为了减少湍流对于推进器尾流的影响。

早期的潜艇指挥塔围壳位置靠后早期的潜艇指挥塔围壳位置靠后
现代潜艇的指挥塔围壳位置就要靠前的多现代潜艇的指挥塔围壳位置就要靠前的多

  对于潜艇来说,除了指挥塔围壳前移之外,指挥塔围壳本身及其与潜艇艇体的过渡部分都需要进行修形处理,以便平滑水压分布曲线,改善潜艇的水动力性能,降低湍流的强度,从而减少阻力和噪声,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最新式弗吉尼亚级潜艇就在指挥塔围壳与艇体结合部进行了填角修形处理,以降低潜艇噪声和阻力。

  中国海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着手第二代常规及核潜艇的设计,并且对它们的静音、快速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潜艇外形、指挥塔围壳及艇体过渡部分都提出了修形要求,考虑到部队对于新型潜艇的要求比较迫切,相关设计比较复杂,所以中国海军和相关单位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先在相对简单的常规潜艇上进行相关设计,等技术和条件成熟之后再移植到核潜艇,首先在039型常规潜艇上进行指挥塔围壳的填角处理,初步改善了潜艇和指挥塔围壳及过渡部分的水动力性能,降低了噪声和阻力,然后在039B型常规潜艇上面对指挥塔围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处理,则进一步降低了潜艇的阻力和噪声,提高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的作战能力,在此基础,这个设计又被移植到093型攻击核潜艇,改善和提高攻击核潜艇的性能。

中国海军039常规潜艇,可以看到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中国海军039常规潜艇,可以看到指挥塔围壳的填角结构
039B常规潜艇对指挥塔围壳进行了整体修形设计039B常规潜艇对指挥塔围壳进行了整体修形设计

  当然中美两国核潜艇指挥塔围壳的处理还是比较简单的,前苏联/俄罗斯攻击核潜艇的三元流体指挥塔围壳则有着更加良好的水动力性能,噪声和阻力也更小,当然前者的和建造相对比较简单,成本和费用也比较低,而后者的设计、建造都比较复杂,成本和费用较高,但是它的性能显然更加诱人,因此美国海军也计划换装这样的指挥塔围壳,所以中国海军也会采取这样的设计,至于未来取消指挥塔围壳可能会是一个方向。

当然与前苏联/俄罗斯三元流体指挥塔围壳还有差距当然与前苏联/俄罗斯三元流体指挥塔围壳还有差距
由于它的性能突出,美国人也准备采用,相信中国海军也会跟随这个潮流由于它的性能突出,美国人也准备采用,相信中国海军也会跟随这个潮流

  (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