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歼轰7B战机可载两款全新弹药攻击美宙斯盾系统

2016年06月30日 12:01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美日“宙斯盾”防御网自吹无人可破,中国军方亮出一装备迅速打脸

  据悉,歼轰-7B装载了全新的飞控、航电与电子战系统,而伸缩式受油管使其获得作战半径的提升,加上翼下鹰击-12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足以使中国海军航空兵对周边海域的打击范围和控制能力飙升。歼轰-7是我国第一种采用数据总线的作战飞机,它的航空电子系统以HB6096数据总线为骨干(对应于美国ARINC429数据总线),分别对应机载雷达、飞控、导航等系统,可以系统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可以自动瞄准机动,在导航系统方面歼轰-7配备了563A惯性导航系统、210多普勒导航雷达、无线电导航系统等设备,提高飞机的导航精度,并且可以支持反舰导弹的使用。

  歼轰-7装备部队以后,其低空能力强、飞行状态稳定、武器投放精度的优点得到体现,但是由于对地攻击系统的缺乏,让其对地攻击能力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对地精确制志武器、吊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空军决定在歼轰-7的基础上改进歼轰-7A型飞机,歼轰-7A型飞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它基于GJB289A数据总线(对应美标1553B),具备多条数据总线,系统核心是任务计算机,由于GJB289A的带宽和速度要高于HB6096,并且可以进行双向数据传递,所以其系统综合程度远高于前者,所以歼轰-7A航空电子系统的数据交换能力要强于歼轰-7,这样就为它提高对地攻击能力打下了基础。

美日“宙斯盾”防御网自吹无人可破,中国军方亮出一装备迅速打脸

  航空电子系统的进步,让歼轰-7具备了挂载国产昼夜全天候精确导航/瞄准吊舱的能力,其中导航吊舱可以利用地形跟踪雷达、前视红外系统探测前方的地形,通过与飞控系统交联,产生飞控指令,让飞机自动完成地形跟踪飞行,崦光电吊舱利用光电探测系统、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探测、锁定目标,并且投放精确制导打击地面目标,歼轰-7A研制成功,有效的增强了我国空军昼夜全天侯条件下的对地打击能力。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机载武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研制成功YJ-12超音速反舰导弹、隐身防区外弹药布撒系统、卫星/惯性制导炸弹、新型电子战吊舱等,这些武器、吊舱与以前系统相比,其速更快、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相应的体积和重量也更大,对于载机飞行性能、航空电子系统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所以为了配合这些武,歼轰-7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更好使用这些机载武器。未来在“飞豹”的饱和攻击下,彻底撕碎宙斯盾的防御网。这样新型“飞豹”机群将有能力从空中毁灭日本海上自卫队威风凛凛的“十·九”舰队。

美日“宙斯盾”防御网自吹无人可破,中国军方亮出一装备迅速打脸重载外挂弹药会大大增加阻力,影响飞机的机动性

  而如何在不增加飞机空重的情况下,增加飞机的航程,答案就是空中加油系统,利用空中加油系统,可以让歼轰-7B突破自身载油的限制,提高飞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我国空军正在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化,强调作战飞机的远程打击能力,而歼轰-7B做为空军和海航近一个时期的主力远程打击飞机,提高它的航程指标显然有较大的意义。笔者注意到歼轰-7B似乎采用的是收缩式空中加油系统,而是歼-8D/F、歼-10采用的固定式空中加油系统,固定式空中加油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缺点就是阻力大、噪声大,而收缩式空中加油系统的受油探头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缩在机体里面,因此阻力小,噪声小,虽然结构比较复杂,但对于远程作战飞机来说,其优点还是非常突出的。歼轰-7B也是我军第一种采用收缩式空中加油系统的作战飞机。

美日“宙斯盾”防御网自吹无人可破,中国军方亮出一装备迅速打脸歼轰-7B可能使用了收缩式空中加油系统

  歼轰-7B其他的改进可能还包括在机载雷达中添加高精度的对地、对海工作模式,如合成孔径成像模式、逆合成孔径成像模式,对地面和海面目标进行精确成像,用全军综合数据链替代原来的数据链,以便更好的与空警系列预警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由后者为它提供更加完善的目标指示及战场态势地图,让飞行员可以据此进行突防和攻击。其他改进还包括用分子筛制氧系统替代了原来的氧气瓶系统,降低了飞机的重量,提高了安全性。

  实际上从外军一系列作战飞机的改进来看,也不倾向于对机体进行较大的改动,而采用JASSM这样隐身防区外攻击系统来提高飞机在现代化防空系统条件下的突防能力,所以歼轰-7B的改进显然符合这个潮流,显然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做法。(作者署名:鼎盛军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