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志愿军特等功臣柴云振:希望柴家每代都有人参军入伍

志愿军特等功臣柴云振:希望柴家每代都有人参军入伍
2021年07月19日 11:50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

  1951年,他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歼敌百余人,是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

  1984年,他作为失踪33年的“烈士”重新回到世人的视线中;

  2021年,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获得者。

  他就是原15军45师134团8连7班班长柴云振。

  7月,笔者在“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的帮助下,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岳池,拜访英雄的家人、探访岳池乡亲。

  一

  代父亲柴云振领回“七一勋章”,柴兵荣回到岳池的第一件事,便是全家一起将勋章带到父亲墓碑前。柴兵荣说:“爸爸,看看勋章长什么样。党没有忘记,共和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你……”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1984年。那一年,失踪了33年的柴云振被找到时,他也曾感叹“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

  柴兵荣清楚地记得,那是1984年9月12日,28岁的他随手拿起一份报纸,上面写道:

  “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扑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与部队失掉联系……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我发现国家正在找的英雄和父亲形象很重合,上面提到英雄的右手食指在战斗中被敌人咬掉一节,还有头上的伤口……这些细节都对应上了。只是上面的名字是‘柴云振’,而父亲叫‘柴云正’。”

  当年的寻人启事,图自四川日报。

  柴兵荣激动地将报纸拿回家,在这之前,家人们只知道柴云振当过兵、负伤致残,他的功绩,几十年里他却只字未提。拗不过家人的连番劝说,他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前往孝感部队。柴兵荣回忆:“后来才知道,部队在全国各地找了他几十年了。领导人邓小平还亲自指示‘大海捞针也要找出来’!”

  原来,1954年秦基伟刚回国便指示有关部门寻找下落不明的柴云振。柴云振原是45师警卫连战士,在朴达峰阻击战时作为补充连战士,临时整编、杀敌作战。当时战场情况太紧急,登记名字的山东战友,错把平翘舌不分的四川话“正”听成了“振”。

  此外,柴云振伤情严重,回国后辗转各地医院进行治疗,部队始终无法联系上他。1952年,他在医院中悄无声息地申请了退伍复员,从此消失在人海中。朝鲜军事博物馆里,甚至挂上了柴云振的“烈士遗像”。

  直到1984年,这位失踪33年的“烈士”才重回公众视线。

  1985年,金日成特邀柴云振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活动,为他颁发“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在朝鲜,柴云振参观了朝鲜军事博物馆和志愿军烈士陵园。当他看到挂在博物馆里墙上的一幅画像时,不禁笑道:“我还活着的呀!这‘遗像’我得带回去!”金日成也说:“找到柴云振,历史应该改写过来,柴云振不是烈士,是活着的英雄!”后经中朝双方洽谈,柴云振亲手取下了自己这张悬挂了多年的“遗像”,并带回了老家。

  金日成(右六)同柴云振(右三)等英雄合影

  1989年,一辆小轿车停在了秦基伟的家门口,柴兵荣搀扶着柴云振下了车。柴兵荣回忆:“警卫员来接我们的,我远远看见秦将军站在家门口等候。他当时是国防部长,但对待父亲就像亲密的老战友一样,没有一点官和兵的区别。他在家中备好了饭菜,还特意准备了川菜。”

  柴兵荣回忆着当年的场景,感动地说:“后来,我父亲回了几次老部队。老首长、老战友们出来迎接他。那都是些挺大年纪的老兵了,一见面,他们高兴得像孩子一样搂着蹦、抱着跳,脸紧紧地贴在一起,又哭又笑。”

  二

  柴云正也正式更名为柴云振。也因这次经历,家人第一次完整地认识了他。

  事实上,柴云振不仅是抗美援朝的作战英雄,也是解放战争英雄。

  在渡江战役中,柴云振作为副舵手,大胆沉稳、灵活机动,全船无一战士牺牲;后作为突击队员率先冲上南岸,英勇作战,荣立二等功。随后,15军转战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柴云振再立战功,于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5月,美军一个师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金化西南30多公里的朴达峰扑来。

  朴达峰山势险要,是敌军进犯必经之地,同时也是15军五圣山阵地最后的防线。敌军一旦占领这里,便可以充分发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优势,一马平川地向北推进。当年彭德怀曾说:“谁丢了五圣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因此,15军45师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人十天。

  经五天五夜的激战,双方伤亡较大。最终,我军丢失了南侧三个关键制高点,敌人逼近前沿阵地,情况十分危急。为了守住朴达峰,炊事班、文书皆补充到一线作战,45师警卫连的柴云振也临时整编为8连7班班长。

  生死存亡关头,柴云振率班上剩下的几人突袭刚被敌人占领的阵地,以奇袭抢占了敌指挥所,又一口气夺回三个关键制高点,随后,他们搜集武器,修补防御工事。在柴云振的指挥下,战士们在多个制高点迂回穿插,利用敌军的枪支弹药,共歼敌200余人,柴云振孤身消灭敌人百余名。

  打到最后,敌我双方都弹尽粮绝,柴云振和一个美军撕打在一起。他扣扳机的右手食指被敌人生生咬断,扯出一条肉筋,脑袋被敌人用石头砸得血肉模糊。柴云振忍着剧痛抠掉了敌人的眼球,随后昏死了过去。

  不久后,我增援部队冲上了主峰阵地,在清理战士们遗体时,发现了一息尚存的柴云振,随后将他紧急转送到了医院。

  朴达峰阻击战,保卫了志愿军前线指挥部和后方医院的安全,为志愿军兵团顺利北移赢得了时间,对巩固我军阵地起了关键性作用。

  战斗结束后,志愿军总政治部于1952年发布第一号命令,授予柴云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柴云振所在部队成为英雄部队,柴云振所在八连被评为“特功八连”。

  很少有人知道,柴云振是黄继光、邱少云等知名英雄的偶像。他在朴达峰的壮举如同火炬,照亮了15军的精神高地。笔者拜访的15军老战士中,至今仍有不少人视他为榜样与力量。

  特等功臣唐章洪托志愿者将自己保存多年的旧照交给柴老英雄家人

  然而,就是这位激励出诸多上甘岭英雄的传奇战士,他的荣誉与勋章在军史馆的橱窗里默默沉睡着,几十年无人认领。

  三

  为什么隐姓埋名三十载?

  柴云振被找到时,有人问他:“你当时在后方医院,为什么不联系部队啊?”柴云振说:“部队正在打仗嘛,我现在残废了再去找部队,又不能为国家效力。”

  正是怀揣着这种想法,1952年4月,柴云振在国内医院疗养恢复后,发现自己无法重返战场,立即申请了退伍复员。他拿着500公斤粮票和三等乙级伤残证明,主动选择回到贫困山区大佛乡。

  早在1951年,四川就有一站式服务的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简称荣院)。当别人问他负伤致残,为什么不去找荣院时,柴云振回答:“当兵就是为了打仗,打仗流血是再平常不过的,负伤了不能打仗当然就回家种地,当兵前也是种地的嘛。”

  浴血奋战,战功卓著。但自从回到家乡,过去的一切,都被柴云振刻意尘封起来。此后几十年,“特等功臣”柴云振勤劳的身影,出现在大佛乡的田地乡间、高山溪谷,却很少再迈出岳池县。

  他从群众中来,又回到了群众中去。

  80年代,时任八一制片厂导演的李娴娟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找回属于你的荣誉和待遇呢?”柴云振回答:“我这个人能生产,靠自己双手能养活自己,我们国家也有困难,我少给国家添负担,我自己的汤圆自己搓得圆。”

  当李娴娟追问“为什么不回部队,难道不想看看老战友”时,柴云振淡淡地说:“我的连长牺牲了,我的排长牺牲了,和我一起战斗的战友们都牺牲了,我还能看到谁?”听到这个回答,也曾是志愿军战士的李娴娟,落泪了。

  上世纪80年代,柴云振的事迹被拍成了影视作品,他的故事上过各大报纸头版头条,他也因此成为了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

  不论他走在哪里,身在何方,都会迎来亲切的问侯、敬佩的目光和数不尽的夸赞。岳池县更是炸开了锅,大家纷纷来瞻仰这位老英雄,赞美和夸奖之声不绝于耳。

  柴兵荣告诉我:“几十年来,无数人夸赞父亲,但父亲从来不觉得荣誉是自己的,他总是说荣誉属于国家和人民。别人称呼他‘柴老英雄’,他也总是‘纠正’别人。说自己不是英雄,只是运气好活了下来,真正的英雄都在朝鲜,没有回来……”

  柴云振在部队作报告

  四

  在老英雄“失踪”及重拾荣誉后的几十年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没有战场的惊天动地,却震撼人心。

  笔者此行,在陵园、在花店、在路边都曾听到当地群众讨论着柴老英雄的故事。很多好心人在知晓我们此行要去祭奠老英雄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面对答谢,当地人说岳池是英雄的家乡,柴老英雄为岳池百姓做了太多。

  上世纪五十年代,柴云振复员回乡时,带回了1000斤大米。老英雄的老伴,刘传琼奶奶告诉我:

  “老柴家着急他的婚事,打听到我不错,见面后两家也都很满意,他家便拿大米去我家下聘礼。但老柴看到村里有些人快掀不开锅了,就想把大米散出去。”

  对于此举,双方家长都不同意。柴云振和刘传琼便各自回家说服长辈。柴云振告诉母亲自己是党的战士,哪能一返乡就看着乡亲们挨饿。

  刘奶奶沉浸在回忆中,时不时抬头凝望着墙上柴爷爷的照片。她慢慢地说:“村里有人说,隔壁村老柴家祖上是木匠没钱,唯一值钱的大米还要拿出去散。想和比他小7岁的好人家‘刘家姑娘’结婚,怕不行哦。但我认准了他,我就看中他一是共产党员、二是复员战士。”

  子女补充道:“我妈以前说过,‘就图你是个志愿军’。还说自己是新青年,不搞花轿彩礼这些老形式。”就这样,柴云振和刘传琼在结婚时,拿出400多斤大米分给了困难乡亲。

  刘传琼奶奶回忆过去

  80年代初,柴云振借钱买来两头母猪。他在战争年代“人马健康运动”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起早贪黑、精心护理,终于在1982年时,两只母猪产下了22头小猪。

  柴爷爷的大女儿柴昌英回忆:“当时我们家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过年了,正好把猪卖了改善下生活。结果没高兴多久,有个残疾群众找上门请他赊一头,他倒好,干脆把22头猪仔全‘借’给乡亲们了!咱家辛苦了一场没赚到一分钱,还欠了不少饲料费,当时我气得够呛。看我抱怨,爸爸说‘别个也是人,有难处,也要生存’。”

  面对家人的怨言,柴云振让子女放宽心。他说只要有这两头母猪在,就能勤劳致富。柴兵荣说:“说是借,其实他就是到处送。他说乡亲们借的猪,可以等他们养大了生了小猪再还嘛。但后面两年,母猪生仔了咱家也是到处送,所以84年看到报纸,我们想去湖北孝感找部队,只能忍痛把母猪卖了换车票。”

  成名之后,柴云振多次受邀返回部队,接待他的首长和战士热情周到,可他整天坐卧不安。在参加完相关活动后,面对部队的盛情挽留,柴云振总是坚持回家。

  柴昌英说:“他一出去,挂念着的就是岳池的事。村中小麦田没播种完、田里还有待挖的红苕;家中的猪和牛怎么样了;村里哪家和哪家的矛盾还需他去协调……爸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多年坚持学习,懂政策讲科学,做事讲道理、重公平,好多当地政府和村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得靠他。”

  面对功勋荣誉,柴云振仍然一如既往,朴实谦逊、脚踏实地,把自己视为一名纯粹的基层党员。

  柴云振旧照

  不过既然出名了,亲朋好友自然想沾点光。1984年,省上想将柴云振夫妻从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女儿请父亲给组织提一提,把子女们的户口也落实一下。

  “好凶哦,脸拉得老长、阴云密布的,不得干。说国家和组织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准子女搞特殊。”柴阿姨回忆,“后来有天,派出所打电话喊我过去一趟,我还吓一跳,心想我全家老实本分的找我干嘛。过去后才知道,是政府调查了我们家的情况,知道我是医院临时清洁工、条件不好,出于必须有子女照顾老英雄晚年生活的需要,悄悄把农转非给我落实了,最后让我过去确认一下。”

  柴云振多次拒绝国家提供的物质奖励,政府在岳池罗渡为他修筑的四合院他坚决不要,找到他时给他的现金奖励他也拒绝。他以最严格的标准约束和教育后人,不曾为子孙争取分毫。

  精神荣誉他则分外珍重,在老英雄家中的墙上,精心保存和挂满了各种会议及讲座的出席证,各地政府或群众赠予的锦旗和绶带。

  客厅最醒目的位置,是他用心装裱的、进行爱国主义讲座时学校为他画的速写。

  柴老英雄最重视的,是他省市县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的职务,因为提案代表着百姓的心声,能解决乡亲们的实际问题。

  2000年初,群众对当地小河污染问题颇有怨言,柴云振立即递交了《整治安公河》提案。他不断调研和听取群众意见,改良建议和细化提案,三次督促县上落实,引起了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在县城改造时将治理污染纳入议事日程,并很快落实。当地百姓说:“这都全亏了老英雄为大家奔走呼吁。”

  “经常可以看到他严寒酷暑戴个草帽、拿个本子挨家挨户收集群众意见。后来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也不闲着,好多人劝他不要亲自做了让年轻人去做,他总说等他动不了再说,不要给年轻人增加负担。”当地高龄群众何自华回忆:“后来都坐在轮椅上了,他也要亲自去走访,听大家的意见。”

  多年来,柴云振提交了200余份提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

  从熟悉柴老的群众们口中,我了解到了太多细碎而感人的故事——赶集时谁家车上坡拉不动了,他不声不响在后面推一段;河道夏季涨水,河水没过了小桥,柴云振天不亮就守在河边,把孩子们一个一个背过河;岳池每年征兵都超额完成任务,那些听了柴老爱国主义讲座的青年们,报国热情十分澎湃;大佛乡的乡道每逢下雨泥泞不堪,柴云振坐上轮椅去县政府盯着领导、督促修路,那条脱贫致富路,被乡亲们取名为“英雄路”……

  2018年12月26日上午10点零1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四川广安岳池县因病逝世,享年93岁。

  英雄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人民的英雄

  “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信念深植在柴家后代心中,柴云振两个儿子、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都参了军。柴云振的孙女柴萍说:“爷爷的遗愿就是希望柴家每代都有人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洗礼与锻炼。”笔者获悉,柴老英雄正在成都读大学的曾外孙女卢俞冰也将在今年下半年参军入伍。

点击进入专题:
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
柴云振志愿军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