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万万没想到 “伟光正”的美国史是这样被解构的

万万没想到 “伟光正”的美国史是这样被解构的
2020年07月01日 12:19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斯托利亚]

  1492年8月3日,热那亚人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女王给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大船驶出西班牙巴罗斯港,随后一直向西航行。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航行之后,当年10月12日,哥伦布发现了一片陆地,也就是位于今天中美洲地区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由于哥伦布一直到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因此,后人又将此地称为西印度群岛。

  虽然哥伦布并不是第一个达到美洲的欧洲探险者,但他却是那个时代最具标志性意义的航海者,并且将欧洲殖民者带到了美洲,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当作近代新航路开辟的代表性人物。

  尽管哥伦布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到达中国,也没有将西班牙女王的国书交给中国皇帝,但他让美洲进入欧洲国家的视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在美洲建立大量的殖民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海上帝国。后来,英国、法国也在北美地区相继建立了殖民地。他们驱赶当地土著族群印第安人,又从非洲贩运大量的黑人奴隶来到美洲的种植园从事生产劳动。欧洲国家通过欧洲、美洲、非洲间的三角贸易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进入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并随后将这波近代化浪潮从欧洲波及到整个世界。

  在欧洲中心主义盛行的时代,主流学者皆认为是欧洲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其中哥伦布发现美洲显得尤为关键,这是典型的现代进步主义史学笼罩下的历史研究。不过,由于此前美洲国家的政治基本上由来自欧洲的白人后裔主导,因此不少美洲国家大规模塑立哥伦布的雕像,甚至还设立哥伦布日,纪念哥伦布在10月12日登陆美洲,这其中便包括由英国殖民者后代所建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

  可当时这些雕像的建造者又有谁能料想到,在几百年之后的2020年,这些已经成为“文物”的哥伦布雕像却在北美遭受被“斩首”和推倒的命运。究其缘由,笔者以为与哥伦布的形象在美国史书写中的变迁密切相关。

  经典美国史中的哥伦布

  广袤的北美大陆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主要居住着土著印第安人。1607年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并在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此后又相继在大西洋西岸建立了十二个殖民地,这便是美国最早的雏形。后来这十三个殖民地又联合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最终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又不断向西开拓,将国土从大西洋西岸扩展到了太平洋东岸,西进的历史也是一部对土著印第安人的驱逐和屠杀史。美国的政治也一直是由欧洲白人后裔占据主导,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历任美国总统全部都是白人。

  即使是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种植园中的大量黑人奴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的政治建设和历史书写却没有黑人和其他族裔的位置。以至于著名美国历史学家阿普尔比等人曾感叹,黑人虽然自1619年就来到英属美洲殖民地,但在历史教科书里却只有模糊的影子,白种美国人一直隐瞒黑人存在的证据,而且一直把黑人的经历排除在美国历史之外。

  《乱世佳人》剧照

  的确如此,传统的经典美国史书写一直聚焦于盎格鲁—撒克逊种族的起源、民主体制的确立等所谓的“宏大叙述”,丝毫未曾提及土著印第安人和其他有色族群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而哥伦布作为欧洲殖民者的先驱,也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人物。

  他们把哥伦布说成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西方近代精神崛起的推动者,同时也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的重要人物。甚至认为哥伦布彻底改变了欧洲和美洲两大本来孤立发展毫无联系的文明的命运,使得新旧大陆开始有了正常的接触,让新旧两个世界的文明交汇在一起。同时,也为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黑人史的兴起与哥伦布形象的重构

  正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书写在族群认同的维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少有意识形态能够与之匹敌。

  长期以来,美国作为在美洲新大陆成长起来的年轻国家,其历史书写的核心就是“成为美国人”的历史。当然,这其中主要是指欧洲移民后裔如何来北美拓荒,并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甚至在南北战争之后,历史书写也没有提到黑人对于南方种植园和北方工业化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甚至还刻意强调黑人在南北内战中的懦弱无能和在被解放后的野蛮行径。

  当然这样的历史书写也是为当时黑人、白人种族隔离政策提供历史依据,通过历史教科书的形式影响整个接受教育的人群,让他们坚信黑人不能作为自由人而存在,黑人和白人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刻意的遮蔽未必有效,黑人群体中也出现了一批业余的黑人历史书写者,比如伍德森和杜波伊斯等人。伍德森的经典作品《我们历史中的黑人》旨在证明黑人也是属于人类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时指出黑人来到美洲是因为当时殖民地对于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因此,黑人应该是美洲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

  杜波伊斯也出版了《黑人的重建》一书,书写南北战争中黑人的卓越表现,证明黑人可以为争取自己的自由而斗争,也能够成为典型意义上的忠诚于美利坚合众国的现代公民。

  这些业余爱好者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加强了黑人群体的凝聚力,希望他们为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奋斗,同时也希望能够消除白人对黑人的歧视。

  杜波依斯

  不久之后,业余的黑人历史书写也影响到美国的高校。大约在20世纪初期,美国高校开始零星出现一些从事黑人史研究的美国历史学者。这一潮流其实也与现代学术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

  美国的高校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大规模建设研究型大学,追求学术创新。对于人文学科的历史学而言,寻找新的研究领域显然是学术创新的终南捷径。

  于是,一批相对年轻的历史学者开始不约而同的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到黑人史这一领域之中。他们反抗主流美国史否认或者歪曲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甚至还把自己的著作视为黑人民主斗争和反抗美国现实社会的一种武器。

  这一新的历史书写潮流,改变了传统美国史的学术版图。随着黑人史的兴起,经典的美国史模式也开始被解构,马丁·贝尔纳在长篇巨著《黑色雅典娜》中甚至断言,欧洲文明源于非洲。与此同时,那些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被这些历史学家所揭示,比如美国的国父华盛顿曾经拔掉黑奴的牙齿为自己安装假牙。而作为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哥伦布,其形象也不再光辉。他开始被冠以土著种族屠杀者等名号。

  马丁·贝尔纳与《黑色雅典娜》

  黑人民权运动与哥伦布雕像的命运

  美国黑人历史书写与黑人民权运动可谓是相辅相成。首先,黑人史的书写不仅重构了美国历史,而且也成为黑人争取自己权益的武器。其次,20世纪以来不断出现的黑人民权运动,又客观上促进了黑人史的发展。很多学者开始投身于黑人史的研究,其中不仅有黑人学者,也有白人学者。他们认为美国种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白人不知道黑人在历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而知识是最好的消除种族不平等的工具。撰写黑人史对于黑人群体而言,是希望提升其族群自豪感,并鼓励其为自身权利而斗争。对于白人群体而言,则是希望他们能够了解黑人的历史,接纳其融入美国社会。

  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政府在1964年、1965年相继出台强有力的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的法律。而美国历史教科书也在20世纪70年代迎来的重新书写,一些著名历史学家开始尝试重构美国史,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签署废除黑奴法案的美国总统林肯开始取代美国国父华盛顿,成为现代美国的缔造者,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这一举措,显然是因为受到黑人民权运动和黑人史研究冲击,为弥合美国的族群撕裂的现实需求而书写的新美国史。

  虽然黑人的种族隔离早已被解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针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仍然没有彻底消除,今年5月份发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黑人弗洛伊德被杀事件就是典型代表。此案一出,迅速激起美国民众的抗议。包括哥伦布在内的众多欧洲殖民者的雕像开始被抗议者破坏,这其实也是美国式“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因为当初这些雕像的塑造,正是白人建立自己文化霸权的体现。

哥伦布欧洲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