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关系日趋紧张。1960年莫斯科会议召开,中苏双方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而发表了《莫斯科声明》,中苏关系也因此在表面上稍有缓和。1961年,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适时提出到中国部分省份自费旅行的要求,中方为了表示珍视中苏友谊也不便拒绝。此次活动,苏联使馆工作人员是通过“一看二问三谈四购书”的方式收集信息的。
从“看”来说,苏方人员到地方省份后都会提出参观经济、政治、文化部门等要求。苏方人员在“看”方面的特点:一是看细节,提出的参观要求重点突出,如对人民公社要求参观时间长,到基层生产队去;二是不受控制,提出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希望接待人员监督,可以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三是搞突袭,到地方后突然提出改变路线或找理由突然访问某地,造成接待方准备不足,可以看到非掩饰的信息。
从“问”来说,苏方人员对其非常关心的问题会连续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苏方人员提问的特点:一是问得细,问题准备得很充分,涉及普通百姓的吃穿用等;二是问得多,采取追问的方式,对感兴趣的问题抓得很紧;三是覆盖面广,包括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等;四是有层次,问题涉及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涉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中观涉及省市的发展现状,微观涉及群众的衣食住行。
从“谈”来说,座谈是主要的方式。苏方人员到各地都会提出要求当地负责人接见,并介绍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现状,从中掌握比较宏观的信息。
从“购书”来说,购买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图书、报刊、地图和纪念品。这是有效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次苏联驻华使节在中国境内自费旅行时间跨度比较长,基本贯穿全年;从人员层次上看,大使、参赞、秘书等都参与了自费旅行活动;从去向上看,基本覆盖中国主要地区。由此说明,苏方为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成本。这在当时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高度关注和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