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塔山阻击战影响辽沈战役走向 敌军用死尸垒工事

2016年03月31日 18:19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作者:光亭

  摘要:一提起解放军的阻击战,十有八九都会提到塔山阻击战。在解放军众多的阻击战例中,塔山阻击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而且塔山阻击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辽沈战役的走向,对于东北乃至全国的战争进程都具有深远影响。

  来了两桌的客人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在东北已陷入困境,虽然总兵力还有50万之众,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地区,所控制的面积还不到东北总面积的3%,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有近百万之众,在战略态势和兵力对比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在此形势下,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首先就是主力南下北宁路(北京到沈阳),攻占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的唯一陆上通道。

解放军十大铁血阻击战之三:塔山阻击战 解放军经过激战依然牢牢控制着塔山

  10月1日,解放军攻克义县。国民党军意识到东北决战已经揭开序幕,蒋介石飞赴北平与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紧急磋商,决定从华北抽调第17兵团的2个军和独立第95师,从烟台抽调第39军,尽快海运葫芦岛,连同锦西地区的4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统一指挥,自锦西经塔山,增援锦州。同时沈阳主力抽调11个师又4个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协同东进兵团在锦州地区与解放军决战。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最初估计,锦西方面国民党军最多抽出2个师增援锦州,因此只部署第11纵队和3个独立师进行阻援,而将阻援的重点放在沈阳之敌上。但10月2日国民党军向葫芦岛增兵4个师,这样锦西就至少可出动6个师增援锦州。而且锦西距离锦州还不足50公里,沿途是一片无险可守的丘陵平原,解放军一时又抽不出足够的阻援兵力,因此其威胁程度甚至超过了沈阳之敌!听到这一消息,林彪脱口而出:“准备的是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为此,林彪曾一度动摇,想放弃攻打锦州回师打长春,但最终还是坚定了打锦州的决心,并立即以第4、第11纵队和热河第4、第6独立师,共2个纵队又2个师的兵力阻击锦西来援之敌。

  塔山,北距锦州约40公里,南距锦西约10公里,既无塔也无山,只是因为在百十户人家的塔山村(也叫塔山堡)里有个明朝天启年间的烽火台而得名,地势平坦的塔山村就处在丘陵山地之中的狭长走廊上,公路从村中穿过,北宁铁路在村东约1公里处与公路平行而过。从锦西到锦州走塔山要比走高家屯、虹螺山近约20公里,是要道捷径,而且越向北地形越平坦,因此可以说塔山是连接锦州锦西的咽喉要冲。从作战角度来看,塔山北距锦州外围国民党军阵地不到20公里,南距锦西国民党军前沿阵地只有2000米,而且完全处于对手部署在大东山、小东山、影碑山等高地的炮火射程内,既无纵深又无制高,毫无地利可言。整个防线正面也不过12.5公里,从打鱼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地形狭窄这点对于攻方更为不利些,因为在这样狭窄的正面即便拥有数万大军也无法同时展开,但是如此狭窄的防线同时又将预示着只要战端一开,就必将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惨烈之战!

  塔山村是关键

  10月6日,4纵先头部队就赶到了塔山地区。次日主力相继到达,连夜开始构筑工事积极备战。

  8日一早,东野第2兵团司令程子华亲自来到塔山,带着纵队、军、师、团各级主官到前沿察看地形。决定将防御前沿前推到塔山村、塔山桥一线,以扩大防御纵深,随后又在现场确定采取集中兵力、重点防御、控制强有力预备队的防御原则,以4纵12师和11师32团为一梯队,在从东起打鱼山西至白台山的8000米正面组织防御,以铁路桥、塔山村和白台山为核心阵地。一线部队都要保持一定兵力(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作机动力量,保证有足够力量投入反击。12师35团、36团3营和师警卫营为一梯队预备队。第10师和第11师31团、33团为二梯队。

  火力部署采取分散部署集中使用的原则,按照“两群三线”进行部署,当时配属4纵的炮兵除纵队炮兵团外还有加强该纵的第2兵团炮兵旅一部,实力相当雄厚,不包括60炮(4纵每个步兵连均编有1个辖3门60炮的炮排),共有火炮119门!其中56门92步兵炮为第一线,由团掌握;28门75毫米山炮为第二线,由师掌握;26门榴弹炮和9门高射炮为第三线,由纵队掌握。第三线的火炮又分为两群,4纵炮兵团负责支援塔山村以西部队,炮兵旅负责支援塔山村以东部队。此外师团各级还统一组织对空警戒和部署高射机枪担负对空火力掩护。

解放军十大铁血阻击战之三: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示意图

  9日一早,程子华和4纵司令吴克华、副司令胡奇才、参谋长李福泽再次来到前沿视察作战准备,发现12师认为塔山村地势低,又处在敌火力控制下,部队难以运动,所以只在村里布置了1个连,而将防御重点放在村北小山上。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一致认为应以塔山村为防御重点,因为塔山村地势虽低,但村前有30米宽的饮马河可作天然屏障,而且公路从村中经过,铁路也在村内阵地的直接威胁下,反观村北小山地势虽高但位置孤立,一旦塔山村失守,敌军可以置小山于不顾沿村内公路绕山而过。但要是拿不下塔山村,那么大部队就会因为公路被截而根本无法通过,所以塔山村是整个塔山防御的锁钥。最后决定在村内部署1个战斗力最强的营——12师立即派34团1营防守塔山村,该营在1000米正面部署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60炮,形成了绵密火力。以后的战斗实际证明这步棋确实高明,可以说是一着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举。

  9日国民党军第62军3个师全部到达葫芦岛,考虑到部队在海上遭遇风浪官兵晕船体力尚未恢复,决定次日拂晓开始攻击。

  10日拂晓,国民党军开始对塔山全线攻击。先是由暂编62师乘退潮偷袭打鱼山得手,随后又进占岸边的高家滩。吴克华闻讯立即命令12师坚决组织反击夺回阵地,12师34团随即组织2个连在2门火炮掩护下同时从两翼反击,以凌厉的钳形攻势一举收复高家滩阵地。

  担负主攻的国民党军第8师、第151师分别向塔山村、白台山发起猛攻,从上午到下午,连续进行多次集团冲击,第8师一度突入塔山村,旋又被解放军反击逐出,第151师连续8次冲锋都被击退。随后又改以炮击与冲击交替战术,企图先以炮火摧毁工事杀伤守备人员再以步兵冲击夺取阵地。4纵一线守备部队发扬顽强的战斗精神,以手榴弹、刺刀与敌反复拼杀,击退敌之猛攻,守住了阵地。

  我只要塔山

  11日拂晓前,国民党军151师借助夜色掩护袭占白台山207高地,但脚跟还未站热,就被解放军猛烈反击赶了下来。

  清晨,国民党军即以62军151师、157师、54军第8师和暂编62师等4个师采取两翼策应中央突破战术发起大举进攻。进攻前首先进行了密集炮火准备,30分钟内就发射炮弹3000发。随即第8师在两翼部队配合下向塔山村猛攻,塔山村战斗至为激烈,守备部队在工事大部被毁人员遭受较大伤亡情况下仍顽强抗击,34团1连全连伤亡逾百人,连长刘景山组织文书、炊事员等勤杂人员坚持战斗,死守突破口附近一个院落。当村边三处房屋被敌所占后,国民党军乘势涌向村内,形势岌岌可危,一直从望远镜里观战的4纵政委莫文骅亲自打电话给34团团长焦玉山:“迅速组织反击,由你亲自指挥,一定要顶住!”焦玉山放下电话就组织预备队34团1营乘其立足未稳立即发动反击,将其击退恢复原有阵地。紧接着第8师又在炮火掩护下成营成连实施集团冲击,12师果断将师预备队警卫营投入战斗,协同守备部队将敌击退。

解放军十大铁血阻击战之三:塔山阻击战 塔山阻击战纪念碑

  解放军12师也看出国民党军渐显疲态,并不单纯被动防御,果断乘势组织师团预备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威胁最大的敌攻击出发阵地主动发起反击,在解放军强力反击下国民党军开始后退,有些部队甚至一直溃退到62军鸡笼山前进指挥所门口。这一出其不意的反冲击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迫使其推迟了下午的进攻,对巩固防御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天,铁路桥、白台山和北山各阵地守备部队也顽强抗击当面之敌的进攻,国民党军战斗意志也与往常大不一样,每次均由军官带头冲锋,151师451团正副团长就这样均在阵前被击毙。各处战斗都非常激烈,塔山村、铁路桥和白台山3个主阵地都一度被突破,到黄昏时分除泉眼沟被敌151师攻占外,其余一度被敌突破的个别阵地均被预备队反击所恢复。全天激战中,国民党军在阵地前遗留重伤员和死尸就1200多,被解放军俘虏20人,而4纵伤亡也高达563人。

  随着国民党军第92军21师和独立第95师陆续到达葫芦岛,决定12日休息一天,攻击部队军官则到前沿观察地形,13日再全力进攻。

  13日,凌晨4时30分国民党军就开始向塔山进行炮火准备。7时许,空军、海军舰炮都加入到火力准备中,整个塔山地区完全被硝烟笼罩,塔山村、铁路桥等处更是成为集中轰击的重点,遍地弹坑,4纵通往前沿的电话线路全部被炸断,工事大半被毁。

  当天最为激烈的战斗当属塔山村以东至铁路桥地段,攻击部队为独立95师和8师1个团,独立95师原是粤军底子,素以强横剽悍的战斗作风见长,在抗战中也是一支铁军雄师,战绩不俗,据说从未曾丢过1挺机枪。在1941年大校阅时成绩名列榜首,被称为“当阳部队”(即有赵子龙勇武战当阳的意思),所以该师后来也就以“赵子龙”师而闻名。而解放军守备铁路桥的10师28团是4纵头等主力团,其前身是胶东军区6师16团,也是久历战阵的虎贲雄师。28团在铁路桥600米宽的阵地上,仅重武器就配置了8挺重机枪、11挺轻机枪、9门60炮、4具火箭筒、2门战防炮和1门机关炮,如此密度的火力配系自然将对敌营团规模的集团冲锋造成大量杀伤。单从两支部队资历、兵力和火力对比上就可预见到这场王牌之间强硬对话的激烈程度。

  独立95师一上来就是以营为单位实施波浪式攻击,1个营为一波,1个团为三波,波波相连持续不断。轻重机枪集中火力压制,步兵带足手榴弹进行集团冲锋,而且营团军官全部带头冲锋,气焰相当凶悍。28团一线守备部队顽强抵抗,多处发生惨烈的近战肉搏。28团及时投入预备队进行强力反击,击退敌多次营单位的集团冲击。独立95师随即改变战术,先以小分队攻击,组织多梯队跟进,以后续梯队迎击解放军预备队反击。攻击中甚至用死尸垒成活动工事,向解放军阵地步步推进。用第10师师长蔡正国的话说,其凶猛程度是解放战争以来从未见到过的。28团在敌连续猛烈攻击下,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团预备队已全部投入战斗。亲临前线指挥的4纵副司令胡奇才一面命令10师投入师预备队,一面要求炮火集中轰击铁路桥正面,这才将敌击退。

  17时30分,独立95师组织敢死队,全部脱光上衣,人手一挺轻机枪或冲锋枪,向铁路桥冲击。此时28团团、营、连之间的电话线路已全部被炮火打断,各阵地完全是发挥独立作战精神各自为战。如坚守桥头小营盘阵地的1营2连1排,此时连伤员在内只剩下7人,弹药耗尽又与上级、友邻断绝联络的不利情况下,仍在指导员程远茂的带领下用石块、铁锹、刺刀与敌浴血苦战,一直坚持到预备队3营8连赶来。面对95师这次最后的攻势,4纵组织10师预备队29团、12师预备队31团以及一梯队所有预备队,在全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冲击,终在各阵地守备部队配合下粉碎了95师的最后进攻。

  13日是整个塔山阻击战中国民党军投入兵力最多、火力最猛烈、进攻最凶悍、战斗最激烈的一天,也是基本打掉敌之锐气的一天。因此4纵政委莫文骅后来在回忆录里将13日的战斗称之为“是对塔山存亡具有决定意义的惊天动地的一天”。4纵共毙伤和俘敌1245人,自己伤亡1048人,是整个塔山之战伤亡最惨重的一天。尤其是首当独立95师冲击的28团,伤亡超过800人,很多连队伤亡减员都在百人以上。但是团长鞠文仪和政委张继璜却只报告伤亡500人,还希望能继续战斗在第一线。4纵很清楚一线部队伤亡较大,为了保持一线足够的战斗力,决定由30团接替28团,将28团撤下作为师预备队。

  林彪对塔山始终是牵肠挂肚,除了要求4纵每天早、中、晚三次报告战况外,还不时主动打电话询问最新情况,并叮嘱4纵如有困难和要求必须及时提出,保证予以解决。在战斗最激烈的13日就先后打了12个电话!当晚程子华报告全天塔山战况,提到部队伤亡数字时,林彪立即打断话头,干脆地说到:“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话是这么说,一向用兵谨慎的林彪还是做了最坏的准备,将总预备队第1纵队——也就是东北野战军头号王牌,日后赫赫有名的万岁军——调到高桥,进可直接支援塔山4纵作战,退可在塔山失守后以野战手段阻敌。

  14日5时根据蒋介石“拂晓拿下塔山,中午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的严令,东进兵团投入第151师、157师、8师和独立95师全线发起攻击。国民党军还是采取火力掩护,“敢死队”为前导的集团轮番冲击战术。常常是一个营的冲击还未结束第二个营又紧跟着冲了上来,战斗异常激烈,塔山村、铁路桥和白台山3处,国民党军先后9次突入解放军阵地,但随即都被解放军各团预备队在守备部队配合下的反冲击所逐退。当天铁路桥饮马河南岸桥头堡4号阵地战斗最为激烈,在此据守的30团2营4连首当独立95师的攻击锋芒,英勇顽强,并多次与涌入阵地的敌军展开白刃肉搏,很多战士负伤不退裹伤再战,先后击退敌2次大规模集团冲击、8次波浪式连续冲击,阵地岿然不动。

  15日凌晨,国民党军5个师借助夜色掩护发动偷袭,其中暂编62师、第8师、151师攻击高家滩、铁路桥,独立95师攻击塔山村,157师攻击白台山。独立95师强攻时相当凶悍,偷袭时也非常狡猾,足足2个营的部队全部匍匐在地,从出发阵地开始就以爬行慢慢接近塔山村,这样解放军就很难发现。塔山村34团1营战士魏海云从后方取子弹回来,发现交通壕里有人在爬行,仔细一看帽子上都有帽徽,知道是敌人,立即扔出手榴弹!随着手榴弹的爆炸,正在休息的战士们惊醒过来,机枪班长严成兴反应最快,第一个冲上阵地,此时最近的敌人距离已不到10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严班长机枪首先开火了,紧接着战士也纷纷进入阵地一起开火,这才将敌击退。而在铁路桥桥头堡阵地,守备的30团7连因抢修工事,忙了大半夜比较疲乏,加上警戒不严,被151师偷袭得手。9连立即派出2个班前来支援,双方在桥头展开激烈争夺。随着天色渐明,独立95师的攻势也越来越猛烈,30团阵地已岌岌可危,这时4纵果断投入师预备队,同时集中全部炮火轰击独立95师后续部队,经过激战终于恢复阵地。战至中午前后,国民党军伤亡枕籍锐气丧尽,不得不撤回出发阵地。国民党军因连日受挫,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强攻不成,如今偷袭仍未得逞,加上下午锦州方向炮声逐渐稀疏下来,而锦西方面再也联系不上锦州,估计锦州已经是凶多吉少,只得于黄昏时分全线后撤。

  15日18时许,解放军攻占锦州。在4纵、11纵英勇顽强奋战下,塔山阻击顺利达成预期任务。从10月10日至15日这六天激战中,国民党军仅在塔山阵地前遗弃尸体和重伤员就达6000以上,另有副团长以下620人被俘,解放军伤亡3774人,其中4纵伤亡3571人。

  塔山阻击战的辉煌胜利,林彪在11月8日致中央军委的电报中称“对当时攻击锦州取得调整部署、与攻击准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高度评价为“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战后4纵12师34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12师36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称号;10师28团被授予“塔山英雄守备团”称号;4纵炮兵团被授予“威震敌胆炮团”称号。在一次战役中一个纵队就有4个团级单位获得光荣称号,不要说在东野,就是在整个解放军都是前所未有的殊荣。集体荣誉如此,个人立功获奖就更多了,仅12师就有2026人立功,20人荣获毛泽东奖章。

  关乎全局的赛点

  塔山之战国民党军到底是什么原因输掉了这场原本毫无悬念的战斗?从战略上讲,国民党军并没有失误的,甚至可以说是国民党军在整个辽沈战役中惟一的机会,国民党方面也确实抓住了这个机会,并立即投入所能投入的最大力量,形成国民党军东、西两路大军会师锦州城下的局面,将对东野主力造成腹背夹击之势,如果这样,不要说攻占锦州解放全东北,恐怕东野主力连全身而退都不容易了。一旦三路大军在锦州击破东野主力之后,无论北上沈阳,还是南进华北,都将一举打破国共双方的战略均势,从而彻底改变战争的结局。因此,塔山虽小,却事关整个东北乃至全国,是国民党军扭转战局的一个决定性的“赛点”,国民党军虽然看到了这点,但缺最终没能拿下这个至为重要的“赛点”。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塔山之战是创造了奇迹,是觉得国民党军兵力多、装备好、火力强,又有海空协同,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先说兵力,国民党军东进兵团序列上赫然是11个师,而实际上39军的3个师是16日才到达,最高潮的战斗根本就没参加。仔细一数,在最为关键的10日至15日,葫芦岛锦西地区总共只有9个师,而其中独立95师和21师都是10日、11日才刚刚到达的,扣除必须用以守备葫芦岛和锦西的2个师,能使用的兵力不过才7个师,而实际国民党军进攻塔山同时投入兵力最多不过5个师!还要看到塔山地形狭窄,整个防线正面也不过12.5公里,从打鱼山到白台山正面只有8000米,纵有万马千军也施展不开。再看解放军方面,塔山一线部队为4纵、11纵和第4、第6独立师,共8个师的兵力,这还不包括战役期间调到高桥的1纵3个师,其中直接用在防御上就有6个师。双方兵力对比,差距并不很大。

  装备和战斗力方面,国民党军的9个师中,暂编第62师和暂编第57师都是新建的部队,装备差人员少,重武器尤缺,战斗力较弱。54军第8师和第198师都是嫡系部队中的主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54军军属炮兵营有美制105毫米榴弹炮12门,8师和198师各有师属美制76毫米山炮12门。92军21师也是中央嫡系部队,装备好,战斗力也比较强的。62军属粤军系统,但是在杂牌部队中,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可算是翘楚之辈,也有相当战斗力。独立95师号称“赵子龙师”,更是东进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师。

  解放军部队中4纵前身是原胶东部队,属于东野一等主力部队,而且1948年时的4纵早已不是小米加步枪了,因为大量缴获装备已经大为改善,战斗力颇强,只是长于野战,阻击战经验相对较为缺乏。11纵则是由冀热辽军区部队改编而成,是新组建的部队,无论兵员、装备、战斗力都与4纵尚有一定距离。

  两相比较,无论是解放军4纵11纵,还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从战斗力来看都是各自军中的中上水准,相差不大。

  再说海空协同,国民党军虽然每天都有5-7架飞机前来助战,但是其空中支援强度根本无法与美军同日而语,甚至还有误伤自己部队的大乌龙,实际作用简直是忽略不计的微乎其微。海军表面上看是很卖力的,出动了包括最大军舰“重庆”号在内的大大小小13艘军舰,舰炮轰击起来也是震天动地,但是“重庆”号却借口吃水太浅在很远距离开炮,精确度很低,所以舰炮支援真个是雷声响雨点小,徒有虚名而已。

  最后说说炮火,这才是塔山之战的关键,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塔山之战中,是解放军而不是国民党军占据了炮火优势!4纵炮兵团连同加强的炮兵旅一部,口径在75毫米以上的火炮就超过100门,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不算战役中间补给,仅战前储备就达4万发之多!战前,炮兵就对阵地前沿的要点、隘口和便于集结的地段等进行了侦察、测试和试射,在8000米的防御正面上构成了严密的火制地带。战斗中,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战斗第一天的10日,12师反击打鱼山岛之敌,2门支援野炮先是各发两发试射,均为近弹,旋即增加400米射程,第三发便准确命中敌集结地,继而每门炮以急速射连放10发,将敌队形打乱,迫其仓惶回窜,然后逐次修正,实施火力追击。在战斗最激烈的13日,炮兵支援地面部队连续射击几无空暇,中午炮兵观察所发现敌在塔山村前树林展开1个山炮营,立即组织12门野、榴弹炮进行火力急袭,将其全部消灭,获得纵队通令嘉奖。

  战斗打响的最初阶段,国民党军炮兵大口径火炮只有第8师师属炮兵12门76毫米山炮,暂编62师师属炮兵4门120毫米重迫击炮,54军军属炮兵4门105毫米榴弹炮(54军军属炮兵为105毫米榴弹炮营,但是此时第2连在锦州,第3连人员在菊花岛休整,火炮在锦西,参加塔山的就只有第1连的4门火炮,炮弹约3000发)。即便后来再加上62军的军、师属日式山炮,仍与解放军的炮兵力量相差悬殊。

  战斗中,解放军强大的炮兵部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以炮火轰击敌冲锋队形,封锁敌预备队,还对敌炮火进行压制。国民党军第8师副师长施有仁感慨地回忆到:“(解放军)炮火之猛烈,是我对解放军作战以来所仅见。我们从来是靠火力压制敌人,以绝对优势炮火开道。现在第一次遇到我方炮火处于劣势,部队士气受到极大震撼!”

  塔山的烽烟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但站在这片旧战场,依旧会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气息,正如战后曾先后五次重回塔山的胡奇才所说“不知怎么,每当我站在塔山村,眼前就是一片火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