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巨浪3导弹技术或并非源自东风41 094核潜艇也能部署

巨浪3导弹技术或并非源自东风41 094核潜艇也能部署
2019年06月09日 11:16 观察者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有关中国的几次海上发射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热点,先是周一各方报道的中国东部上空“不明天象”被推测为新型的“巨浪3”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再是周三,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11号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在这两次对中国都相当重要的发射背后,都体现了同一代至关重要的洲际导弹的身影。

  本周,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中国东部上空出现的“不明天象”。为各类航天发射而产生的景象在如今的中国虽然说不上是家常便饭,但在航天发射越来越频繁的当下,“不明天象”十有七八是我军“大杀器”的概念已经慢慢形成。既然这次天象来自海滨,那么其发射地点就应该来自海上,于是潜射弹道导弹的推测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而本周三发射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也因为其与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一样的冷发射形式,让人们从它身上看到了中国战略核武器的影子。

  长征11号运载火箭的冷发射方式非常的弹道导弹

  从技术上说,无论是“巨浪3”未来计划替换的“巨浪2”,还是这次在海上成功实现首次发射的长征11号运载火箭,二者的技术基础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东风31洲际导弹项目上,而在东风31与巨浪2这一对孪生兄弟身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许是最说不清楚的。

  在中国航天工业的历史上,巨浪2的名称比东风31出现得更早。早在1976年10月,巨浪2潜地固体导弹就已经正式立项研制,当时这款导弹规划的三级固体发动机方案以及发动机直径的设定已经和后来的东风31完全一致,不过同一时期的地地弹道导弹规划还停留在东风22号液体洲际弹道导弹和东风23号固体远程弹道导弹上,并没有东风31号的影子。

  东风31洲际导弹直到1999年才首次公开亮相

  巨浪2在这样的环境里独自研制,并在80年代初先后完成了该型导弹三级发动机的试车工作,直到1984年末、1985年初航天工业部调整了战略导弹的项目安排,并在1986年论证了“陆海兼顾、技术共用”的导弹方案之后,东风31才作为以巨浪2为技术基础的陆基洲际导弹项目正式展开论证和相关研制。在此之后,巨浪2号的相关研制逐步暂停,研究力量则转入了东风31号弹道导弹的研制之中,直到1999年该弹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实现首次试射之后,巨浪2才再次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

  东风31的入役也是21世纪的事情了

  事后证明,虽然我国在80年代就取得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但在整个90年代国防工业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将东风31变成一款成熟可靠的战略导弹并不容易。东风31导弹直到2000年以后才实现了正式定型与交付使用,巨浪2作为我国研制的首款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则面临了更多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技术难题。在东风31技术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后者还遇到了发射失败的问题,导致该弹直到2015年前后才正式装备解放军使用。

  巨浪2导弹的试射也经历了不少坎坷

  巨浪2的服役让中国的水下战略核力量首次具备了实际的核威慑力,而其后续型号的研制也很快展开。在最近两次中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中,由于美国媒体将其称为“巨浪3”,有关中国新一代潜射战略导弹的讨论也就接踵而来。对于一款武器装备而言,名称也许是改变起来最为容易的,在研制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称呼的情况在我军中相当常见,因此纠结于这款武器的具体名称在这时候并无必要,相比之下,这款导弹的研制目的与发展之处更加值得关注。

  在当代先进战略导弹系统的研制中,导弹本身所受到的限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面对的载具——这不仅包括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尺寸,多轴导弹运输-起竖-发射车的长宽和载重,也包括战略核潜艇上导弹发射系统的大小。在这些因素中,战略导弹核潜艇因为造价高、结构复杂且更改难度大,一旦建成就极难更改。

  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为了提升本国潜射弹道导弹的性能,先后研制了多型潜射弹道导弹,而由于每一型新导弹的长度都比老型号长,苏联海军不得不耗费巨资连续建造了667型、667B型、667BD型、667BDR型和667BDRM型等多款数十艘核潜艇,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导弹型号。

  667系列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龟背”越造越大,越修越高,也成了苏联海军的吞金巨兽

  当代的中国海军核潜艇建设显然没有冷战高峰期那么疯狂,东风41作为解放军新一代重型机动战略导弹,其长度和直径都比东风31系列有了增加,不可能在现有的094型核潜艇上使用。在5艘094型建成服役没多久的情况下,如今既然要研制和换装“巨浪3”,显然不可能如外界所说直接“量体裁衣”专门研制所谓的096型战略导弹核潜艇,而要让这型新导弹能够适应094型核潜艇的尺寸范围,以便在其研制成功后取代现役的“巨浪2”型战略导弹,成为中国水下战略核威慑的核心武器。这也就给“巨浪3”型弹道导弹的研制设下了一个基本前提:其整体尺寸基本要控制在“巨浪2”的水平上,而性能则要较后者有明显的提升。

  东风41的体积和巨浪2差距太大,对核潜艇的适装性并不友好

  目前在介绍“巨浪3”的可能改进之处时,外界纷纷猜测要么该弹会引入高超音速弹头以大幅增强突防能力,要么会增加导弹携带分导弹头的数量或者当量,这两种推测都是基于“巨浪3”是“东风41”水下发射型号的基本判断做出的。不过若是“巨浪3”在尺寸上基本和“巨浪2”接近,则该型导弹在弹头部分的空间和投掷重量提升有限的情况下,导弹性能提升中最重要的,很可能就是导弹的最大射程。

  “巨浪2”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第一款用于执行战备值班的洲际导弹,其与094型核潜艇组成的艇-弹搭配在当代中国海军的作战运用想定中却存在一些尴尬:由于094型核潜艇的水下隐蔽性和生存能力距离世界先进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还有一定的差距,从提升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生存性和隐蔽性的角度考虑,中国海军选择在南海构筑堡垒海域保护094型核潜艇进行巡航,而非让他们“独闯大洋”。

  “巨浪2”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虽然接近8000公里,却无法让094型核潜艇在堡垒海域攻击美国本土。这样的矛盾导致094型核潜艇在使用中被迫在两种矛盾的情况中纠结:要么躲在堡垒海域里无法充分发挥核威慑力,要么为了威慑力冒险深入一二岛链之间水域。

  由于中国水下舰队整体力量与美国的差异,094型核潜艇独闯大洋并不安全

  基于这样的考虑,“巨浪3”弹道导弹在“巨浪2”的基础上增大的射程对于这款导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并非单纯性能指标上的增长,而是094型核潜艇未来能够形成有效核威慑能力,而非只具备“理论上的作战能力”的关键。如果按照导弹从中国南海发射,则巨浪3至少需要11000公里以上的射程。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当年092型核潜艇能够发射导弹却没有形成实际可靠核威慑能力的惨痛记忆之下,把094型的战略核威慑能力真正落到实处,毫无疑问是对这几年海军水下核力量建设付出的最好答卷。

 

点击进入专题:
每日军情TOP5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