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少将评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或为侦侧S300电子信号

中国少将评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或为侦侧S300电子信号
2019年01月23日 15:0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据报道,叙利亚军方21号说,以色列当天凌晨使用导弹从地面和空中对叙利亚发动多轮袭击,叙防空系统拦截摧毁了大部分来袭导弹。其中,俄罗斯向叙利亚提供的“山毛榉”和“铠甲”防空系统发挥了主导作用,没有消息说叙军使用了S-300防空系统。

  “山毛榉”和“铠甲”防空系统在叙利亚应对以色列的空袭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对抗状态何时才能结束?就相关话题,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尹卓将为您作深入解析。

  山毛榉防空导弹

  报道称,叙利亚军方的防空系统击落了超过30枚巡航导弹和制导炸弹。

  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尹卓分析,叙利亚的“山毛榉”和“铠甲”两套防空系统,足以应对轻型导弹袭击,没有必要动用S-300防空反导系统。

  “山毛榉”和“铠甲”,这两套系统,它们两个担负不同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要地防空中末段的防御。“山毛榉”的射高大概可以达到六七千米,是在中空这个范围内进行,完全可以覆盖。

  “铠甲”这个弹炮合一系统主要是中空和低空,包括一部分的超低空。在中空的时候可以使用“山毛榉”进行拦截,在低空的时候可以用“铠甲”系统进行拦截,这样中空和低空形成很密集的拦截网,而且判断以色列对叙利亚的攻击,主要是用轻型的导弹,并不是一些大型导弹,射程也就在一百多公里两百公里这样的范围内,利用“山毛榉”和“铠甲”拦截是完全可以的,对它战斗部进行拦截以后引发爆炸,可以保护地面目标,特别是大马士革周边的军事目标,包括伊朗的驻军,都可以进行保护。

  这种轻型导弹用S-300拦截过于昂贵,S-300不在必要关键的时候不会冒然的拿出来,只会最后打击以色列大规模空袭的时候可能会使用。用这种中小型的防空武器来拦截,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从这次战斗结果来看,确实拦截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铠甲”-S1防空导弹系统

  据媒体报道,这次空袭可能是俄罗斯向叙利亚方面交付S-300后,以色列对叙利亚发动的最大规模空袭。

  在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尹卓看来,以色列这次发动空袭一方面是为了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侦侧S-300防空反导系统的电子信号。

  以色列现在对叙利亚的空袭包括导弹的打击是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首先就是清除伊朗在叙利亚的基地,特别军事力量,造成伊朗人员的伤亡,这时候逼迫伊朗不得不撤出这些力量,这是以色列最终的目标,但是在进行这次打击的时候,同时带有一些军事技术目标,就是如果叙利亚部队使用俄罗斯给的S-300,对新型的S-300要进行侦测,对它的电子信号进行掌握。

  另外当然它也不排除对于叙利亚现在整个的防空系统和雷达系统进行一下判断和了解,相当于侦测系统,发现它的弱点在什么地方,一旦今后进行大规模的空袭,有人驾驶飞机进入叙利亚的领空,那时候它的电子站就会起关键的作用,现在只是在军事技术上进行一些试探。

  俄铠甲S1防空导弹

  CNR国防时空军事观察员尹卓认为,如果美国不调整在中东的战略,叙利亚和以色列的对抗冲突状态还将持续。

  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这种对抗,它没有像美国这样的政治目标,这里核心部分就是伊朗,伊朗如果它的军事力量被清除出叙利亚,本身以色列安全就会得到更大的加强,所以它对叙利亚的打击主要目标是在清除伊朗的军事力量,而不是在阿塞德政权,也不是在把俄罗斯赶出中东,它没有这样的能力。

  只要伊朗势力在叙利亚,以色列跟叙利亚之间的军事交锋就不会终止,会不断侵入叙利亚的领空领土,对伊朗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这个要持续多长时间就能持续多长时间,而且美国会给它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支撑以色列进行这样的军事行动,因为美方不方便自己直接采取这样的行动,通过以色列来做,它是完全能达到美国的战略目标。

  当然这种打击是一种侵犯叙利亚合法政权,侵犯人民领空领土的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应该说它没有任何的国际法的基础,当然要改变这样一个状况,就是美国在中东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现在看不到美国调整中东战略的这样一种目标,更看不到以色列对伊朗敌对关系有所缓解。因此,这种对抗会持续下去,对当前叙利亚乃至中东局势都会造成巨大的复杂因素,对以色列安全实际上是一种重大的威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