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在珠海展示全球最快反舰导弹 巴铁军官驻足良久

中国在珠海展示全球最快反舰导弹 巴铁军官驻足良久
2018年11月07日 10:32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下同)的首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即展出了多种面相外国用户的新锐反舰导弹。这些导弹型号众多,功能各异,普遍针对未来战场的高对抗性特征,着重于提高导弹的轻便性、兼容性和突防能力,简言之,就是具有“小”、“易”和“快”的特征。记者将在下文中为您介绍上述武器。

  在航天科工集团展区的反舰武器部分,三种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轻量化特征的导弹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这三种导弹就是C705KD多用途导弹武器系统,C701小型导弹武器系统和CM-502KG小型近程空面武器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在现场发布的资料显示,C701导弹的尺寸小、重量轻,可由机动车辆、小型快艇及直升机等小型平台装载,且对于不同的装载平台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在作战性能方面,这种小型反舰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为25公里,命中精度高,毁伤效费比高(即成本相对低廉,可以大量发射),适合有近海作战需求的中小规模海军打击对手的中小型水面舰艇。对于那些海军规模较小,面临爆发局部战争或小范围领土冲突风险,而冲突烈度和技术水平又不高的国家来说,这种导弹可以有效提升其对海作战能力和威慑能力。

  如果说C701导弹是一种“效费比友好型”导弹,那么C705KD和CM-502KG导弹则是代表着未来反舰作战模式发展方向的“朝阳型”武器。从性能指标上看,C705KD和CM-502KG与此前的一些国产反舰导弹相近,前者射程为130公里,可打击护卫舰以上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后者射程为25公里,作战对象为小型舰艇和轻型装甲车辆等陆海小型目标。二者的“亮点”则是优秀的平台兼容性——不仅可以在各类海陆空基有人操纵平台上装载,也可以安装了各种无人机平台上,通过对相应的雷达、红外成像或电视导引头设备的整合,使其成为无人机反舰作战的利器。由于无人机具有成本相对低廉、无需担心人员损失和目标较小不易被侦测的特点,在未来的海上作战中,挂载反舰导弹的陆基或舰载无人机可能成为威力巨大的大型水面舰艇的克星。而在国内无人机系统的发展方面,无人机挂载的反舰导弹的发展,也可能促进具有反舰能力的无人机的发展,进而弥补这一空白。

  除上述依靠“个头”和载具优势发扬“火海战术”的武器外,具有“唯快不破”之“独门秘籍”的外贸型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也在此次航展上高调亮相。据航天科工集团发布的信息显示,这种型号为CM-401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导弹是国产新型弹道高速反舰导弹,射程范围为15-290公里,平均飞行速度4马赫,最高速度可达6马赫,可在临近空间的空域进行全程高超音速机动飞行,在末端对敌舰艇编队进行高速俯冲天顶攻击,具有多弹道协同和突防能力强的特征。

  从官方发布的性能指标看,这款导弹飞行速度超过4马赫,属于近年来美俄等国热炒的高超音速武器的概念范畴。高超音速武器之所以被外国军方广泛关注,就是因为现有的舰载反导武器尚难以对高超音速反舰武器进行有效的拦截。而对于拦截难度较大的弹道导弹来说,又存在对舰艇平台适应性不强和精度无法满足打击移动目标需求等问题。CM-401导弹的面世,意味着中国军工业已经为上述问题的解决交出一份答卷,类似的装备或将在未来装备国产新型主力水面舰艇。

  从军事技术竞争的角度说,国产高超音速反舰导弹武器的出现,也意味着中国可能在同类武器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据记者了解,在各国现役反舰导弹装备中,尚无在飞行速度指标上超过CM-401的导弹出现。美军装备的NSM和JASSM等导弹,均寄望于通过提高弹体隐身性能来提高其抗拦截-突防能力;而美海军主导的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仍处于研发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的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目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于中国军队和军工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此外,记者还在航展现场注意到,关注上述先进反舰导弹的不仅有各国的媒体同行,也有不少外军的参展代表。在记者采访的同时,来自巴基斯坦军方的一个高级代表团就在中国军工企业代表的陪同下驻足良久,逐一聆听对上述导弹的介绍,其间还有多名代表团成员用手机拍下现场公布的技术资料。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在“巴铁”或其他国家的舰艇上见到这款性能超群的武器。(文/马骐騑)

点击进入专题:
专题:第十二届中国航展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