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潮头听涛丨“望天顶”上写忠诚

潮头听涛丨“望天顶”上写忠诚
2021年08月22日 19:00 军报记者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原标题:潮头听涛丨“望天顶”上写忠诚

者 | 雾海蓝光

  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南部战区《潮头听涛》。今晚,让我们一起聆听《“望天顶”上写忠诚》。

  ▾  点击收听  ▾

  在广东省惠州市,有一座高山名曰大南山,海拔足足有一千米,它沿海而立,高耸入云,眺望海天。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战略位置特殊,这里有了第一代海军官兵。那个年代,没有工程机械,他们开山修路、遇河架桥,靠着不屈意志,在山顶上修建了简易的营房。

  在没有水电的情况下,他们又修建蓄水池,靠着沉淀下来的雨水生活;再后来,有了山路,车辆虽然能通行,但上山道路九曲十八弯,甚至有的拐弯口下面就是百米悬崖。

  那年,我第一次坐卡车上大南山时,几乎可以用惊险刺激来形容。不置可否,那次我害怕了,可联想到这些年来,一代代官兵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掌握本领,保家卫国,这点害怕又算得了什么。

  有人说,看得多了,也就不会注意沿途的风景。我想这也是一代代官兵拥有的本能反应吧!但我的本能反应却不同,从山脚下开车到营区需2个小时,车辆忽快忽慢,两旁的花草快速往后倒退,车辆越到高处,风景越美,但欣赏的同时,我并不敢向下面张望,只是趴着,默默闭上眼睛。

  那一刻,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因为在我的记忆里,从没有走过这样的路、坐过这样的车。

  等到达营区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营区坐落于海拔800多米一块平地之上,虽然高,但平视前方,和平原没有区别。回过头来,身后一座被官兵戏称为“望天顶”的山峰令人拍案叫绝。

  它几乎没有多少植被,是一座显得光秃秃的山峰,官兵每天拾级而上,到达自己的战位——位于海拔973米的雷达值班室。

  973只是一个数字,但在官兵眼里它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因为每当倾盆大雨、每当台风过境,973米变得高不可攀,就像登天一样难,顾名曰“望天顶”。

  从营区登上“望天顶”需要攀登402级台阶,台阶并不直上直下,从下面看显得扭扭曲曲,但坡度均超过了45度,即使在晴朗天气下,一边向上爬,一边往下看,就令人不寒而栗,更别提“风吹石头跑”似的台风天气。

  那年,台风“海燕”正面来袭,很多官兵在“望天顶”上值完班后,饿着肚子也不愿意下来,生怕被无情的台风刮跑。

  我也很多次直面台风,那股鬼咆式嘶吼声让人惧怕,仿佛空气被炸裂了一般,若是身在高山之巅、海岛之上遭遇台风,最好的办法要么待在屋里,要么躲进坑道。

  曾经,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广东湛江。我所在位置是硇洲岛,湛江东海岛外一小岛,台风连刮了一天。窗外杂物飞舞,屋顶上的天线摇摇欲坠,连队里养的狗像是被拔了毛的丧家之犬一样艰难行走。

  等台风过境后,人们走向室外,满目疮痍,惨不忍睹,树木被连根拔起,岛上成片的香蕉林被拦腰折断,很多人家里门窗被吹裂开。

  踏着“威马逊”的步伐,台风“海鸥”更是了得,虽然风力没有“威马逊”那么威猛,但正面袭击湛江后,又来了个近180度大转弯,并二次登陆。台风过后,小岛狼藉一片,像是灾难片一样。湛江硇洲岛海拔只有80余米,和“望天顶”不可同日而语,低海拔的地区遭遇台风都束手无策,何况在近千米的高山之上呢!

  台风的无情,对很多官兵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们每年都会经历。老同志经历多了,也就不觉得害怕,但年轻同志却怕得直哆嗦。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曾讲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细品这句话,似乎也在诉说着这群“望天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一往无前的坚守,代代官兵才能在这里扎下根儿,种下信仰的种子。

  前几日,忽闻“望天顶”新变化时,我不禁一喜,喜的是官兵告别昨日登顶的艰难,只需要在营区里值班值勤,再也不用风吹日晒。这种可喜的变化,是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就像是全国各支边海防部队的新变化一样,成了这里近年来最大的“喜事”。

  我想,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前方有何危险,我们这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一定能乘风破浪,守护着万家灯火团圆。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主播 : 房兆励

  南部战区权威发布

  监制:梁启英田军里编审:姜博西

  主编:孙炳祥  责编:张姝琪  刘书语   版式:范力元

湛江市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热门推荐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