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法媒:IMF表示全球经济前景好于6月份预期

法媒:IMF表示全球经济前景好于6月份预期
2020年09月25日 11:39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9月25日报道 据法新社9月24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9月24日表示,全球经济前景不像6月份那样惨淡了,这预示该组织下个月可能调高经济预期。

  IMF发言人格里·赖斯表示:“最新数据显示,经济前景或不再像6月24日更新《世界经济展望》时那么悲惨,部分全球经济已经开始跨过难关。”(编译/魏晓慧)

  【延伸阅读】首届外滩大会在沪开幕 IMF总裁呼吁各国加快推进金融科技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9月24日,首届外滩大会在上海开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开幕主旨演讲中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话,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她认为,普惠和金融科技将推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更公平、更快速、更智慧地复苏。

  图为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外滩大会主旨演讲,呼吁持续推进金融普惠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在疫情暴发前,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就已经是全球各国的头等大事。但目前,这项任务正变得更加紧迫,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造成了沉重打击,包括低收入家庭、小微企业和妇女。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科技将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抓住机遇,避免陷入贫困。

  她指出,数字金融服务正帮助政府迅速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帮助失业人员生存,还确保他们把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在自己所在的社区中消费,为企业提供支持,进而加快经济复苏。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缓解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在疫情中,无接触交易大受欢迎。而数字支付服务向数字贷款领域的拓展创造了更经济、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为难以获取贷款渠道的人群提供信贷支持。

  格奥尔基耶娃的说法已经得到了现实的有力证明。今年6月,网商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5年,科技发展使中国100万以下小微贷款可得率大幅提升,全国小店贷款可得率超过50%。仅网商银行无接触贷款累计服务的小微经营者就超过2900万。他们户均贷款3.6万元人民币,80%过去从未获得银行贷款。

  在疫情暴发期间,许多小店主无法出门,无法当面获得银行的贷款资金支持,无接触贷款发挥了重要作用。3月初,全国工商联联合网商银行发起“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包括三大政策银行在内的100家银行共同加入,在3个月时间内服务了超过1000万小微经营者,为他们提供无接触的资金支持。

  首届外滩大会于9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召开,主题为“科技让未来更普惠”。这也正是格奥尔基耶娃的观点。她建议,各国政府应当投资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培养人才,提高人们的金融素养和数字科技素养;消除数据偏见,避免弱势群体被挡在机会的门外;以及投资一系列软措施,促进行业竞争,以最低成本提供最优服务。

  “随着金融科技在上述各个方面不断发挥实效,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更快地创造发展机会。如果我们能及时采取明智行动,就可以发挥出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科技的发展将开启共享繁荣的新时代。”格奥尔基耶娃说。

  (2020-09-24 16:38:07)

  【延伸阅读】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减少疫情不确定性是当务之急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9月3日发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学教授肯尼思·罗戈夫的题为《不确定性大流行》的文章,文章认为,全球经济现在正处在十字路口。决策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减少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巨大而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同时继续向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个人和经济部门提供紧急救助。相关内容摘编如下:

  未来几个月将向我们展示很多关于即将到来的全球复苏状况的情况。尽管股市看涨,但有关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仍然无处不在。因此,不管疫情的发展方向如何,迄今为止世界与这种病毒的斗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政治。

  让我们从可能的好消息开始吧。在乐观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将在今年年底前批准至少两种主要的第一代新冠疫苗。由于非同寻常的政府监管和财政支持,这些疫苗甚至在人类临床试验结束之前就投产了。假设这些疫苗有效,那么生物技术公司到2020年底前手上将有大约2亿剂疫苗,并且还会再生产数十亿剂疫苗。分发疫苗本身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部分原因是需要让公众相信进入快速通道的疫苗是安全的。

  幸运的话,想要疫苗的富裕国家公民到2021年底前就能接种疫苗。在那之后的几年里,世界大部分人口也将接种疫苗,包括那些生活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人口。

  这种情况是可信的,但意识到这一点远非确有把握。这种冠状病毒可能比预想的更加顽固,第一代疫苗可能只在短时间内有效,或者其副作用比预想的要严重。

  即便如此,经过改进的检测规程、更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的研发以及公众和政客们(希望有他们)更好地遵守行为指导意见,将导致经济状况逐步正常化。

  值得回忆的是,可怕的1918年至1920年流感大流行最终消退,并在没有任何疫苗的情况下消失。那场大流行造成全世界至少5000万人死亡,其中许多人是死于致命的第二波疫情。我们现在就担心新冠肺炎出现那种第二波疫情。

  但在比较悲观的情况下,其他危机可能会在这场疫情危机结束前发生。这些危机包括美中贸易摩擦急剧增加、网络恐怖袭击或网络战、与气候相关的自然灾难或大地震。此外,即便是乐观的情况也未必意味着迅速恢复到2019年底的收入水平。

  尽管疫情凸显了发达经济体中存在的严重的不平等问题,但穷国遭受的痛苦要多得多。未来几年,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可能将与新冠肺炎缠斗,面临失去十年发展的时间这样一种真正的可能性。毕竟,很少有政府能像美国、欧洲和日本那样提供大规模紧急财政支持。低收入国家的长期衰退可能导致债务和通胀危机迅速蔓延。

  但是,新冠危机也可能给发达经济体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创伤。由于担心再度发生公共卫生问题或暴发另一场疫情,更不用说这场危机所加剧的巨大的政治动荡,企业可能对投资和招聘更加谨慎。

  除了对投资和招聘产生的直接影响外,新冠疫情还将带来长期的生产力成本。到这次大流行结束时,一代儿童,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实际上将失去一年的学校教育。在仍然停滞不前的劳动力市场苦苦寻找第一份工作的年轻人预计未来的收入会低于他们原本应有的收入。

  也有一些亮点。尽管疫情在许多城市引发了商业地产价值暴跌,但它可能导致郊区以及长期饱受困扰的中小城市出现建房和投资热潮。总的来说,曾经不愿意接受远程办公的企业现在认识到,远程办公可以运转良好,而且有诸多好处。

  全球经济现在正处在十字路口。决策者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减少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巨大而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性,同时继续向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个人和经济部门提供紧急救助。但在最糟糕的情况已经过去很久的情况下,疫情引发的不安全感很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压力。

  资料图片:2020年8月14日,科学家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加林市的新冠疫苗研究实验室内工作。(图片来源:彩色通稿)

  (2020-09-11 12:18:22)

  【延伸阅读】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文章:疫情推动世界转向数字货币

  参考消息网8月11日报道 英国《卫报》网站8月6日发表题为《新冠疫情是否会让各国放弃现金采用数字货币?》的文章,作者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思·罗戈夫。文章称,新冠危机加快了无现金化趋势,疫情后的世界在支付技术方面将飞速发展。央行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文章编译如下:

  新冠危机加快了无现金化趋势(至少是在遵守税务规定的合法交易中),有关数字货币的官方讨论正在升温。从脸书即将启用的天秤币,到中国拟议中的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发生的事件可能会重塑下一代全球金融格局。美国30人团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如果央行希望有所影响,它们需要开始快速行动。

  关乎全球金融稳定

  此事关系重大,包括关系到全球金融稳定和信息控制。如果管理不当,金融创新往往会造成危机,而美元使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监督和制裁能力。美元的主导地位不仅关乎使用何种货币,而且关乎结算交易的制度。包括中国和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越来越希望挑战这种制度,这些地区正在孕育着创新。

  央行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对现有系统进行重大改进:降低信用卡和借记卡的费用,确保金融包容性,并升级系统,从而使数字支付能够立刻结算,而不用等待一天。

  美国在这些领域全都严重落后,主要是因为银行业和金融游说集团实力强大。平心而论,决策者还需要担心支付系统的安全性:下一个冲击全球经济的病毒很可能是数字化的。迅速的改革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与此同时,任何维持现状的努力都应为新成员提供空间,无论是像脸书天秤币那样与某种主要货币挂钩的“稳定币”,还是像亚马逊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型零售技术公司推出的可兑换代币。

  最激进的方法是推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零售央行货币,允许消费者直接在央行开户。这可能有一些巨大的优势,比如保证金融包容和消除银行挤兑。

  激进变革存在风险

  但是,激进的变革也有很多风险。其一是,央行在为小型零售账户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或许以后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或扩大邮局分支机构的金融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上,在零售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经济学家们担心的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银行失去了大多数零散储户——也就是低成本借贷的最佳来源——那么谁来向消费者和小企业贷款呢?

  原则上,央行可以把从数字货币存款中获得的资金转手借给银行,但这将导致政府对信贷流动以及最终对经济发展的过度控制。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优点,但大多数央行行长可能对承担这一角色持保留态度。

  安全是另一个问题。在目前的体系中,私人银行在支付和放贷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体系已经在世界各地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它的确存在问题;但尽管银行业危机带来了种种挑战,安全方面的系统性崩溃并不是主要问题。

  中国引领时代潮流

  技术专家警告说,尽管新的加密系统(许多新想法都建立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前景光明,但它可能需要5到10年时间才能“固化”。

  中国的新数字货币提供了第三种更为温和的设想。正如30人团报告所详述的,中国的做法是最终取代大多数纸币,但不取代银行。换言之,消费者仍将在银行持有账户,银行又在央行持有账户。

  然而,当消费者想要现金时,他们收到的不是纸币(反正纸币在中国城市正迅速成为过去时),而是会在央行的数字钱包中收到代币。与现金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没有利率,从而使计息银行账户拥有竞争优势。

  当然,政府之后可以改变主意,开始提供利息;如果总体利率水平暴跌,银行也可能失去优势。这一框架确实消除了纸币的匿名性,但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许多货币管理机构已经就引入匿名低价值支付展开了讨论。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转向数字货币将使实施负利率更加容易,正如我多年来一直主张的那样,这将大大有助于在危机中恢复货币政策的效力。无论如何,疫情后的世界在支付技术方面将飞速发展。央行不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

资料图片:脸书准备启用的加密数字货币天秤币(Libra)Logo。(法新社)资料图片:脸书准备启用的加密数字货币天秤币(Libra)Logo。(法新社)

  (2020-08-11 15:31:40)

新冠肺炎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