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解读:疫情会否阻挡全球化步伐?

解读:疫情会否阻挡全球化步伐?
2020年03月27日 13:24 参考消息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文/桂涛)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是一面放大镜,将各国政治模式与治理能力的优缺点清晰呈现。但它同时也可能是一架望远镜,让预言家们从各种乱象中理出发展大势,一窥未来。

新冠病毒在全球传播,引发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同时,这场健康危机无疑将传导至经济领域,冲击全球经济。

产业链布局或出现调整

同样的事实,不同立场的人却做出不同的解读。

支持全球化的人认为,这场疫情再度强调了一个事实,即全球化时代,各国休戚相关,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全球化概念”首倡者、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告诉《参考消息》记者,传染病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让人类意识到协作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此次疫情有助于思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的质疑者们则认为,疫情让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暴露无遗,开放的边境带来的风险也一览无余。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学教授伊恩·戈尔丁已经发出警告,不断在全球蔓延的疫情揭示了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管理的缺陷,北美和欧洲已经开始出现在全球化问题上重新调整的趋势。一些人开始提议调整产业链布局,加快就业岗位回归本土。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教授邓钢也警告,全球供应链运转是以没有战争和瘟疫为基本前提的,一旦出现战争和瘟疫,市场价格必然失常,导致供应链“掉链子”。他认为,疫情会使美国的“再工业化”加速,也加速与世界“脱钩”,导致全球化碎片化,向区域化转变。邓钢认为,中国这样的超大制造业经济体要为这种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做大蛋糕的动力不会变”

虽然现在无法就全球化的未来下定论,但此时思考几个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思路。

首先,此次疫情作为一次重大公共危机确实将刺激全球产业链的避险调整与重塑,但是否必然导致全球化减速甚至逆转?

事实上,许多跨国企业在布局自身产业链时,并非完全基于对利润和效率最大化的追求,避险早已是其题中之意。特别是经过福岛核泄漏事故、埃博拉和猪流感疫情等重大危机之后,它们抗危机的意识与韧性已大大提升。

工厂设在湖北的光华伟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3D打印耗材研发、生产、销售的企业,公司董事长杨义浒告诉记者,此前中美贸易争端和目前疫情都对企业湖北工厂生产造成冲击,于是疫情发生后,公司启用此前布局的越南工厂衔接生产,目前还筹备在与欧美及阿拉伯诸国均有自贸协定、政局稳定的摩洛哥建厂,规避各种风险。“这次疫情实际上加速了我们企业的全球化进程,符合我们客户调整供应链、规避风险的需求。”

其次,逆全球化能否解决今天全球化带来的问题?

如果看看英国脱欧第一阶段持续了三年半的痛苦撕裂进程,就知道要从经济一体化中抽身有多困难。在创新链和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要对抗资本逐利的本质谈何容易,资本会想尽办法越过贸易壁垒。全球化确实在一些国家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传染病难防的问题,但如果从全球角度和历史角度看,正是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平衡程度下降,传染病造成的伤害降低。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副主任、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中方主任唐晓阳告诉记者,此次疫情可能会造成短期的全球化进程调整,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牺牲经济利益,试图通过阻止全球化、调整产业链来缓解全球化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但长期来看,谁也不能忽视经济利益,全球化作为长期生产力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不会变,也不会出现停滞或逆转。

“不论是脱欧、‘美国优先’政策的提出,还是当前疫情下呼吁工作岗位回归本土,都是全球化进程中在利益分配调整问题上出现的不同声音,是在如何分蛋糕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唐晓阳说,“但通过全球化做大蛋糕的动力不会变。”

再次,全球化进程是否只由经济决定?

按照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的判断,全球化的驱动力不仅是商品和生产的交换,实际上也是知识的交换。在这层意义上,全球化只会变得越来越快,它不再是狭义的经济问题,它更多的是人类之间的全面交流,其中就包括疫情带来的不同文明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协调与摩擦。

【延伸阅读】英媒:全球化并非疫情替罪羊,而是解题答案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4日发表文章称,全球化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财富,人们现在却受悲观情绪影响,正在丢弃这些财富。文章编译如下:

75年来,我们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自由,越来越相互关联。二战后的经济自由化使人类幸福感空前增强。战争不再常见,饥荒几乎被消除,识字率和寿命大幅增长,暴力和压迫骤减。

悲观情绪导致否定全球化

问题是,我们从未努力去理解是什么推动了人类的富有。事实上,我们拒绝相信人类比过去更富有。自1945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约两倍,而生活在赤贫线以下人口的数量下降了约三分之二,比例下降了约90%。然而只有10%的人相信贫困人口减少了。

在预期寿命、全球不平等和受教育机会等问题上,我们同样悲观,也同样错误。瑞典医生汉斯·罗斯林曾就世界现状对人们进行调查,他开玩笑地说,如果把答案写在香蕉上,扔给黑猩猩,它们挑选出正确香蕉的次数会远远超过悲观的人类。

这种与生俱来的悲观情绪对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祖先非常有用,但在今天却具有误导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通过自我保护和抱怨全球供应链来应对新冠病毒。这是一种原始思维,而不是理性思维。我们的“蜥蜴脑”对一种未知疾病的反应是要把一切都拒之门外。

在紧张时期,我们又回到了部落思维,将陌生人视为更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人。随着对感染的恐惧超越了实际的感染,几乎可以肯定,我们的情绪会变得更强烈。

两个星期以来,我们一直在阅读关于流行病如何成为全球化产物的文章。“我们应该减少对中国等国家的依赖”,“我们应该自己多种粮食”,“自己生产更多疫苗”等等——这些论点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穴居人”。它们貌似直观,却大错特错。

此次疫情的预期死亡率为0.5%左右——虽然按现代标准衡量已经称得上是灾难性的,但不能说它是全球化的产物。

人们不应无视全球化益处

自给自足并不能带来安全。很多国家过去曾以生产大部分或全部粮食为目标,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本地化生产很容易受到歉收、自然灾害、虫灾等局部冲击的影响。

真正保证粮食安全的,是利用分散的全球供应网络的能力。全世界粮食最便宜的国家是新加坡,但该国一粒粮食也不生产。

我们的财富所依赖的全球化从未引发太多争论。几乎没有选民被它说服。它只是这样发生了,而由于它确实发挥了作用,人们也就默认了它的存在。问题在于,它的基础始终脆弱。正如行为心理学家阿莫斯·特韦尔斯基常说的,“坏胜于好”。人们把零售、金融服务、生物技术、法律、编程或视听领域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视为理所当然。而一旦有一家造船厂关闭,可能就会有人说全球化失败。

甚至在疫情开始之前,这种反应已经出现。在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保护主义正在抬头。

但是,支持自由市场绝非“教条”。这种支持基于经验,而不是感觉。它绝非意识形态,而是建立在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人的理念之上。对于市场,更好的理解是,没有强制规定,可实现自我安排的一种状态。

当人们面对迫在眉睫的疫情惊慌失措时,这些在最有利的情况下都难以服人的论点,几乎是不可能被表达出来的。

开放市场让数十亿人摆脱了贫困,让我们的寿命延长了几十年,赋予了我们过去被认为只有巫师或神明才可拥有的能力。但我们从未注意到这些。

(2020-03-18 14:32:43)

【延伸阅读】英媒:新冠疫情是“全球危机”,但非“全球化危机”

参考消息网3月18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是全球危机,而不是全球化的危机。文章编译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的严重性已经毋庸置疑了,我们需要弄清楚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危机。它有可能对世界经济和人类造成伤害,但这并不是世界经济的组织存在缺陷的结果,也不是人员、商品和资金在全球流动的结果。这是一场全球危机,而不是全球化的危机。

这个区别很重要,因为如果政治家和商界领袖从这场危机中吸取了错误的教训,世界应对下一场危机的能力就会减弱。

“零和思维”不是应对良方

当新型冠状病毒看起来还只是中国而不是世界的问题时,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说,尽管病毒令人遗憾,但它将“有助于”就业岗位加速返回北美,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如果把世界经济看做是零和游戏,那么一国的损失必定是另一国的收获。

对于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来说,这种病毒表明,“我们不一定要依赖其他国家,甚至是亲密盟友,来为我们提供所需的物品”。在他看来,应对任何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拉起经济吊桥。

更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想法并非独树一帜。这种病毒揭示了全球供应链的隐性成本和脆弱性,引发了对全球化的“反冲”。

值得高兴的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反冲只出现在政界人士和专家当中。是的,一些供应链早在病毒出现前就被缩短了,而这场危机将导致其他供应链发生变化。但企业仍然看到了全球贸易的优势,消费者仍然从中受益,而且这仍然让世界变得更加安全。

多元供应链尤为重要

在经济上看,新型冠状病毒与福岛地震和核事故、美中贸易冲突以及最近发生的其他全球动荡可以说并驾齐驱。它们的共同之处是,显示了高度集中、准时的供应链——而不是国际供应链——的危险。

科尔尼公司的供应链咨询师佩尔·洪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在安排业务时都只考虑成本。然而,危机“凸显出企业需要围绕风险竞争力来设计供应链”,而不是单单围绕成本。他所合作的企业并没有将供应本土化,而是通过地区多样化来降低风险。他说:“这与放弃我们供应链的全球性质是完全相反的。”

福岛核事故表明,全球微芯片供应链中有很大一部分要经过日本,许多低端供应商集中在震区附近。但后来大客户看到了风险,于是将部分采购转移到了台湾。他们并没有转向国内芯片生产。

微芯片是一个完美的例子,说明了在世界各地的本土专业化分工如何创造出比一地生产更好的产品:最好的芯片制造设备来自荷兰;最强的芯片设计来自美国等等。

全球化是繁荣稳定之源

利润受到威胁的企业也无法容忍纳瓦罗关于所有威胁都源自国外的谬论。

这并不是要否认让生产与需求更接近的价值。在服装行业,迅速应对不断变化的品位和技术进步为“近岸”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论据。“李维斯”牌牛仔裤公司正在运用全自动技术,用激光来最后制作或“磨旧”牛仔裤。这个在终端市场附近完成的90秒的过程,以前需要一个低成本国家的工人用半小时来完成。

但是,像“李维斯”这样的公司选择近岸外包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而不是为了降低国际贸易的风险。

全球化公司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产物,这对全球化的批评者来说是一个攻击点。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公司对其所有利益攸关方都负有责任,我们真的希望这些责任根据这些利益攸关方的出身而有所不同吗?

这将是不道德的。建立跨越边界的互利关系是跨国公司的美德,而不是罪恶。全球化将我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这些纽带使我们集体变得更加富有,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接受了全球化贸易、教育和投资的国家正是最繁荣的国家。1990年全球化兴起以来,有10多亿人摆脱了赤贫。政府和企业都不应该因为新冠病毒而放弃这一遗产。

即使在当前的危机中,全球化也能让世界更安全。各国经济因为跨国公司而融合,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在帮助他人时都有私利。这是一个稳定之源,而反全球主义言论只会冲淡它。

(2020-03-18 12:26:18)

【延伸阅读】德媒评论:不应让全球化为疫情“背锅”

参考消息网3月10日报道 针对目前西方部分国家有人将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与“全球化”挂钩的情况,德国媒体近日发表评论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不应归罪于全球化。全球经济已然交织在一起,疫情没有国界,值此之际,全球应当共同抗击疫情。

全球化有代价更有希望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7日刊文认为,全球化正在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的“替罪羊”。

文章提及,在法国,有人已经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找到了“替罪羊”。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公开指控全球化。他最近说:“有必要把某些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业务带回法国。”德国联邦议院基民盟议会党团负责人拉尔夫·布林克豪斯也坚信,人们现在将对全球化进行“新思考”。

文章认为,民粹主义者接受这种论证模式并加以利用只是时间问题。他们会质问:难道不是世界主义的精英人士在全球开会并通过坐出租车把病毒传播开来吗?难道不是激情澎湃的资本主义创造了现在面临断裂危险的全球供应链吗?高墙和隔离不是针对远东致命危险的正确方案吗?所有这些说法很快都会出现。

文章指出,全球化的世界总体来说极其高效,但也极其脆弱。全球化不是一辆慢悠悠行驶的老爷车,而是一辆超级跑车,路面稍微有坑洼它就能在拐弯时飞出跑道。而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此前谁都没有预料到的路面坑洼。

文章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给人们带来的诸多教训之一便是:全球危机也是全球化的代价。这种代价无法完全避免,也没有特效药。政府必须明白这一点,并且坦诚地告知民众。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危急时刻依然保持冷静的头脑。文章同时强调,带给人们希望的,也正是全球化本身。全球化天生就能促进创新与进步,它将继续提高生活水平,虽然它也永远不会完美。从前的那个互相分隔的世界不应该重现。以前也有流行病,也有灾难,但是当时的世界根本不像今天这样具备良好的应对措施。

阻击疫情需要跨国合作

德国《每日镜报》网站3月6日发表题为《疫情需要全球一起抗击》的文章指出,疫情没有国界,全球应共同抗击。

文章称,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不仅影响全球卫生系统,而且也影响各国经济。那意味着营业额损失、供应短缺和失业率上升。任何试图通过各自国家的措施来寻求救赎的人,很快就会发现这样做没有前途。全球经济交织在一起。2008年的时候是这样,今天更是这样。新冠病毒疫情没有国界。因此,答案必须是跨国界的。

文章认为,抗击全球疫情需要最高层面的合作。世界各国领导人必须协调他们的战略。他们必须帮助避免出现一级输家和二级输家。遗憾的是,特朗普、马克龙、约翰逊和默克尔目前全都关注自己的事情,他们似乎都不理解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曾经有一段时间,全世界日益认识到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这段时间过了没有多久,但现在人们却忧伤地渴望这段时间。

(2020-03-10 16:39:57)

【延伸阅读】英报评述:反全球化无法阻止新冠病毒传播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3月3日发表文章称,对疫情来说,分享信息和资源至关重要,反对全球化阻止不了疫情或任何全球威胁。文章编译如下:

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十分惊人,但并不令人感到意外。随着贸易、金融、旅游、网络和其他领域的规模扩大和互动增加,全球化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稳定。

混沌理论之父爱德华·洛伦茨指出,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可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龙卷风。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和日趋复杂的一个内在结果是,它也存在“蝴蝶缺陷”。

全球化产品的超级传播者,比如主要的机场枢纽,也是坏东西的超级传播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戏剧性例子,说明传染病如何能够一夜之间从美国蔓延到全球市场。网络病毒的迅速传播也是如此。

金融危机之后,当央行打开货币救火水管时,他们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即缺乏现金。而他们现在提振市场的努力,例如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能产生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这是因为市场仍然充斥着流动性过剩。由于利率处于创纪录低点,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不大。这也是因为,日本、欧洲和美国对连续降息的反应减弱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财政政策方面原本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多,但现在也不会那么有效——甚至还可能出现通胀,因为在疫情暴发期间,由于工人隔离、工厂关闭和供应链中断,满足现有需求将变得更加困难。

金融当局为防止上次危机重演而采取的保守措施所要付出的代价是,社会无法建立对疫情等新威胁的复原力。

例如,监管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资金集中在少数地区有关的风险。各竞争对手的总部都在相邻的建筑物内。因此,当一场疫情或其他事件导致华尔街或伦敦金融城关闭时,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

导致金融危机的自满情绪与对疫情缺乏准备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十年里,利润和收入的迅速增长以及其他危机的短暂性质,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危险的信心,认为另一场大萧条的威胁已经消失。结果,新的系统性风险升级了。

在卫生领域,不断提高的预期寿命和在防止1918年毁灭性的流感大流行重演方面的成功创造了虚假的安全感。但是,世界现在更加相互依赖。全球化以及国与国之间贸易和旅行的激增使数十亿人摆脱了贫困,但也传播了传染病。

随着威胁升级,各国政府开始对国际体系置之不理。世界卫生组织缺乏资源和权威,尤其是面对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又发生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面临巨大压力、财政紧缩和私有化导致政府能力受到削弱的时候。

疫情不同于其他全球风险,因为它可能发源于任何地方。在金融系统、气候变化、抗生素耐药性或网络空间等问题威胁的情况下,少数行为体即可以降低风险。在疫情方面则不然,监测和干预各地情况以隔离疫情的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最贫穷的国家。同时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研制疫苗。分享信息和资源至关重要。

高墙阻止不了疫情或任何全球威胁。对一体化的复杂系统来说,最薄弱环节的强度就是整个系统的强度。疫情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命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人们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资源。现在面临考验的是人们是否有合作的意愿。

(2020-03-05 16:16:32)

【延伸阅读】美媒:疫情或使全球化遭遇更多阻力

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5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疫情令本已备受民粹主义者攻击的全球化遭遇更多阻力。文章编译如下:

全球化已经受到民粹主义者、恐怖分子、贸易斗士和气候变化行动分子的抨击。现在又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问题。分析人士和专家说,新冠病毒的传播或许意味着关于世界在多大程度上融合或分离的激烈辩论到了决定性时刻。

世界互联遭受质疑

即便在病毒蔓延到欧洲之前,气候变化、安全忧虑和对不公平贸易的抱怨就已经加剧了对全球航空旅行和全球化工业供应链的焦虑情绪。

病毒已经给增速放缓的经济体带来又一个打击,让民粹主义者再次呼吁对移民、旅游者甚至是跨国公司严加管控。这些主张带有一些种族歧视和排外色彩。

在对全球化的所有挑战中,这次病毒可能与众不同。

位于维也纳的人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伊万·韦沃达说:“这次病毒提出了所有这些关于我们所打造的世界相互关联的问题。航空旅行、全球供应链——所有这些是有关联的。”

位于伦敦的研究机构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负责人罗宾·尼布利特说,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制裁和经济相互依存“当做一种新型高压外交,这意味着越来越不愿为全球化冒险”。

各国协调软弱混乱

经济研究机构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研究所负责人贡特拉姆·沃尔夫指出,疾病的全球化不是新问题。

他说:“所不同的是,由于有了飞机,事物可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最直接的冲动就是退避并设置屏障。“我们已经看到航班数量大幅减少”。

有气候意识的公民早就不鼓励随意决定的航空旅行。数码技术也不鼓励这样做,因为数码技术使远程参与和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在某种程度上,这次病毒凸显了全球化的不平衡状态。私营行业的供应链变得非常有效。航空旅行范围广泛且没完没了,因此私营行业不断在世界各地游走。但是,任何一种政府协调反应,不管是在气候变化、健康还是贸易问题上,常常是软弱无力和组织混乱的。民族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以侵犯主权为由,抨击任何旨在加强全球化公共努力的行动。

民粹主义更加得势

位于柏林的研究机构新经济论坛负责人西蒙·蒂尔福德说:“我们已经看到,民粹主义者对全球化的好处有很多担忧。”

就在病毒轻易跨越边境的时候,坚持管控边境和移民的政界人士也将得到助力。蒂尔福德说:“他们将提出这样的观点,即现行制度不仅对经济、而且也对事关生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我们无法为取悦大企业而这样敞开大门。”

病毒传播带来的种族意义上的影响很微妙。

意大利前外交官斯特凡诺·斯特凡尼尼说:“如果这发生在你自己的社区,发生在像你自己这样的人群中,情况就不同了。如果这发生在丹麦、西班牙或意大利,你会感觉这发生在与你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所以你可以认为这发生在你身上。”

意大利社会学家伊尔沃·迪亚曼蒂的忧虑更有哲学意义。他24日在《共和国报》撰文说:病毒传播到意大利“对我们确定无疑的事提出了质疑”,因为“这使防御系统在面对我们的安全威胁时变得更为复杂,这个世界不再有不可渗透的边境”。

迪亚曼蒂写道,为了防范病毒,“人们防范外界”,躲在家里,关闭电视、广播和互联网。“为了不因被他人感染而死、不让自己成为病毒传播者,我们要孤独死去”。他认为,这是“比冠状病毒更大的风险”。

(2020-02-28 16:53:12)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