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巍巍太行山见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巍巍太行山见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2019年12月30日 13:00 军报记者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更是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要地。毛泽东曾说,“扼太行者扼天下”。巍巍太行山,见证着一场场胜利,见证着流血牺牲,见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巍巍太行(中国画)。郭红星作

太行脊梁

■二 立

“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场大雪,将太行山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雪停,层峦叠嶂,银装素裹,蔚为壮观。站在山脚仰视,茫茫天色,有触手可及的错觉;登上一处山顶俯瞰,群山苍凝深邃,让人引发超越时空的遐思。

太行山,又被人们称为王母山,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的故乡。太行山之雄奇,自古闻名。曹操曾发出“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的感叹,白居易初入太行山,便写下“羊肠不可上”的诗篇。苏轼言,“上党从来天下脊”。元代诗人熊戴有诗云,“天下多名山,太行居第一”。

从版图上看,中国地形自西向东,顺势而下,唯独太行山从北向南挺起一道脊梁,险峻雄奇、矗立北国,自有雄视中原、俯瞰燕赵的气概。太行山脉群山万壑、峭壁嶙峋、地势险要,历来被视为兵家要冲之地。从春秋战国到新中国成立前,两千多年间,烽火不息。齐桓公伐晋,入孟门、登太行。秦伐韩,在太行山“决羊肠之险”。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在今晋城高平境内,展开著名的长平之战。刘邦受困于荥阳、成皋之间,最终靠太行天险转危为安。隋末,李世民进据虎牢,使窦建德不能越过太行,李世民趁机收复河东之地……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更是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战略要地。毛泽东曾说,“扼太行者扼天下”。巍巍太行山,见证着一场场胜利,见证着流血牺牲,见证着中国军民团结一心抗争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1937年全民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抗日根据地。太行山脉深深的褶皱里,星星点点的小村庄犹如一颗颗红色种子,在太行母亲的哺育下,发芽,开花,结果。

不断发展壮大的抗日力量,让侵略者变得疯狂,敌人沿着交通线修建碉堡、炮楼,“网”越绞越密。如何挫败日军“囚笼政策”?八路军决定实施对敌交通线的破击作战。

大战前的夜晚,出奇的静。八路军悄悄潜到战斗位置,静静等待。一声令下,将士们迅速扑向日军控制的据点、车站、铁路线,喊杀声犹如霹雳闪电。此后的几个月里,太行山见证了1800多次大小战斗。“百团大战”的熊熊战火,密密麻麻地燃遍了太行山。

日寇遭到沉重打击,恼羞成怒,开始疯狂扫荡。太行母亲巍峨耸立,张开宽广的臂膀,拥抱、鼓励着不平凡的儿女。“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水源自己挖,没有衣物自己织。抗日军民在艰难中孕育着翻天覆地的力量。

正如那首歌中所唱,“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中国军民在太行山上,挺起不屈的脊梁,绘就一幅幅慷慨激昂的壮烈画卷,书写着民族抗战的英雄史诗。

1948年,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迎来党中央的脚步驻留——一轮朝日正喷薄欲出,新中国在这里孕育。

如果不是来到这片小山村亲眼看到,谁能想到,那4间低矮的土砖房,就是解放军总部作战室。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党中央指挥着数百万军队,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纵横驰骋,连续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把人民战争血与火的华彩乐章演奏得雄壮激昂。

硝烟远去,站在历史的窗口眺望,太行山这条从东北到西南跨越400余公里的山脊线,在那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里,分明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血性忠义、坚贞不屈,这片大山赋予子民特有的品格气质。上世纪60年代,面对旱魃肆虐,十万太行儿女“誓把山河重安排”,一头扎进茫茫深山,劈山修渠,引水入林。

当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但勤劳勇敢的太行人民,仍然激情燃烧、舍生忘死、十载苦干,他们让太行山上少了1250个山头,多了152座渡槽、211个隧洞。一条人工天河“红旗渠”沿着山腰流淌,滋润了2046平方公里的林州大地……

冬日暖阳,为雪后的山林染上一片金光,静谧、祥和。伟大的太行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奋力前行。延绵八百里的太行山,也正在走向蓬勃繁盛的未来。

抗日抗战毛泽东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军事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新浪军事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