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喔喔喔——!大公鸡扯着嗓门儿一声啼叫,就拉开了垓上村早晨的帷幕。
殷红的太阳从薄霭中探出脑袋,粲然一笑,整个村子的山岭河汊与房舍田园便明亮起来。鸭儿们在池塘里跳起了芭蕾,狗儿们在小楼前撒欢,牛儿们在绿草间早餐。一条条宽敞的乡间水泥路上,平板车、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来来往往……
垓上村隶属于革命老区江西兴国县埠头乡,战争年代有720人参加了红军,其中137人成为烈士。兴国县从战火中走出了56位开国将军,其中就有两位出自这个村子。如今的垓上村,正在脱贫致富的大道上阔步前行,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站在村头的晨风里极目四望,一幅幅田园美景令人陶醉。
最耀人眼目的,是那一排排明晃晃的蔬菜大棚。走进去一瞅,一垄垄豇豆,一株株茄子,一块块瓜地,枝叶繁茂、瓜果飘香。垓上村距县城只有10来公里,这些蔬果既丰富了县城居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村里可耕面积只有2669亩,蔬菜大棚就占地350亩、观光果业200亩,还有300亩的红榕苗木和250亩的红提基地。特色农业,大大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晨光里,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子正在地头询问村民蔬菜早间上市的情况。他就是这个村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生。当兵3年退伍后,他去广东打工,经过艰苦打拼,开办了自己的家具厂,走上了“先富”之路。村里老支书身体不好,急需一个年轻人接班,于是29岁那年他应召回乡,支部书记一当就是18年。令他自豪的是,他带出了一个全县的模范村。他告诉我,这片果蔬基地,是通过土地流转而来。当时有些村民想不通,他一家家做工作。有对老夫妻担心自己都六七十岁的人了,如果地“被没收了”,生活没着落。他就掰着手指头给老两口算了一笔账:“您家3.8亩地如果流转出来,每年可补贴600多元,比自己种庄稼收入高,还省去了繁重的劳动。你们两人可转变成农业工人,农忙时每天每人45元收入。而且,土地所有权还是你们家的。”这笔账一算,老两口开窍了。村民思想一通,啥事都好办。
一束晨光挤进窗户,照射在37岁的残疾村民钟效熊的床头。他一骨碌翻身,就坐到村里给他送来的崭新轮椅上,然后双手转着车轮,到洒满阳光的乡村小道上去“散步”了。他在床上一躺就是4年,是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一条腿,又使腰椎严重受伤。父母都是70多岁的人了,哥哥与姐姐都是弱智,家里就他一个健康的劳动力,这个日子还怎么过?就在他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乡村干部在全市组织开展的“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中,给他送来了生活的希望。村里给他办了低保,每月有150元左右的收入。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爱心服务站”,每月定期给他送粮、送油、送衣服。村里与他结亲的“三送”干部还给他家改建了特殊的厕所与洗浴间,为他配备了轮椅。于是,他常常坐着轮椅,去欣赏村子里的美景,与左邻右舍交谈,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像他这样受到“爱心服务站”帮助的残疾孤寡老人,在村里就有20来个。他说,他从心里真正感谢共产党,共产党比爹娘对他还要好!
在赣南老区,人民群众始终对党怀有很深的感情。而党的形象又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具体形象体现出来的。在垓上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很好。已经76岁的原村支部书记钟效根,有着43年的党龄,1986年就被评为省劳模。现在是官越当越小,退休后成为村民小组长,但他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村里要搞新农村建设,100多户人家的空心房谁都不愿拆。他亲自上阵做工作,问题全解决了。老人的父母都当过苏区干部,伯伯参加红军牺牲,他自身过得硬、威望高,老百姓对他信服,说话管用。而前年58岁时才入党的村里社区理事长钟福元,一人与3个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其春耕秋收,解决其遇到的生产与生活上的困难。他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办实事。那首名扬天下的《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歌曲,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如今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正在被村里新一代的党员干部发扬光大。
在和煦的晨风里,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宽敞明亮的村小学楼里传来。紧挨学校的是村里新建的文化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建筑别致的“进士走廊”,上面介绍了附近李姓人家历史上曾连出8名进士的故事。过去人们只知道兴国多“烈士”与“武士”,没想到这里还曾出了那么多的“进士”和文人墨客。重视孩子的教育,是垓上村的优良传统。现在村里孩子的入学率已达百分之百,并为所有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使这些孩子从小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村支书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农村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正交谈着,他在省城南昌读大学的儿子放暑假回来了。
临村而过的平江,此时正静静地流淌着欢乐的歌。一座300多米长的“连心桥”跨越了多少个世纪,将垓上村与外面的世界紧紧相连。从乡政府开来的一辆小轿车停在了桥头,车上走出到垓上村蹲点的乡党委书记李赣兴。这座桥,就是他2010年上任后,经过多方筹集资金700多万元,为村上办的第一件实事,因此他深得民心。
爷爷是红军烈士的李书记,今年才35岁,垓上村是他新农村建设的“实验田”。他告诉我,老区建设这些年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很落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正逢七一期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老区人民兴高采烈,一个个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突然想到李书记的名字很对这个意思,就问他那是不是代表着振兴赣州与江西的理想。他笑笑:“我这个名字早就有了,但肯定是代表了父辈们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期望吧!”
此刻,晨光中一阵热风吹来,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波浪起伏……
朱金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