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高级士官在部队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兵龄长、业务精、善管理,有力地促进了部队各项工作。然而,一些从优秀士兵中直接提干或被保送入学归来的排长变成昔日士官班长的直接领导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新排长放不开手脚、拉不下脸面;老班长有时摆老资格、甚至为难新排长。如何化解新官老兵之间的“疙瘩”,让他们拧成一股绳为部队建设作贡献?4月中旬,记者走进第二炮兵某旅,就此展开了调查。
新排长老士官关系“不一般”
一次,刚从军校毕业的排长姚涛在组织5公里越野训练时遇到了“小情况”:曾给他当过班长的四级军士长陈志超以腿抽筋为由,在一旁“闲庭信步”。碰了“软钉子”的姚涛一时不知所措。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些老士官偶尔就给姚排长出出难题,磕磕碰碰的事时有发生。
同姚涛一样烦恼的还有排长孙虎。今年年初,提干不久的孙排长组织召开排务会,两名老士官因观点出现分歧争吵起来。孙排长担心两人闹僵,当场制止,谁知两个人没把他当回事,排务会不欢而散。从此,孙排长对这两名士官“视而不见”,而几位班长与他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但是,技术营新排长李杰上任后,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训练、管理中,他主动向老班长、老士官请教;课余时间,他乐于向大家推荐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并利用在院校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手把手地教老士官制作课件、上网……李排长和老士官们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关系日益融洽。每次遇到大项任务,老士官都主动站出来作表率当先锋,全排心气顺、干劲足,工作红红火火。
同在一个部队,为啥新排长与老士官的关系不是一般模样?问题出在了哪?
放下“架子”究竟有多难
排长李杰结合自身经历告诉记者,老士官在管理、训练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新排长心高气傲、不愿放下架子求教,老士官就不愿主动帮忙。优势不能互补,工作自然难上台阶。“关键是新排长要端正对兵的态度,应该用能力素质树立威信,端着架子不仅会降低威信,还会疏远官兵关系。”李杰感慨地说。
在调查中,不少官兵认为,大多数老班长都对提干的排长成长进步给予过帮助,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感情基础,只要新排长能放下身段儿,必然会换来老士官的支持和尊重。四级军士长陈孟刚结合自己与排长的相处经历表示:士官的兵龄再长、资历再老、技术再精,都是一名士兵,是士兵就要理解和尊重干部,支持和配合排长工作。个别老士官不配合新排长,大多是双方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其实大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如果双方能坦诚地进行沟通交流,所有矛盾和误会都能在相视一笑中云开雾散。
拧成一股绳要朝一个方向用劲
控制连连长孙亮德曾荣立过一等功,他总结自己的带兵经验时表示,能力素质是树立威信、赢得战士支持的基础。老士官管理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新排长必须看到他们的这些优点,瞄准自己的短板真诚地向老士官求教。在工作中,要发挥自身的人品官德、知识能力等“非权力因素”,用人格魅力赢得老士官们的支持、尊重和信任。
该旅旅长杨光认为,新排长和老士官要和谐相处,不是要1+1=2,而是要实现0.5+0.5=1,即新排长和老士官要正视自身缺点,各自主动削去自身不和谐的部分,才能合成一个整体。其中,部队搞好教育引导不可或缺,要让新排长明白,虽然在军校学到了不少知识,但不能因此骄傲而忽视老士官对连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老士官的服从意识,使他们明白无论兵龄多长、资历多老都应该当好普通一兵,积极配合排长工作,齐心协力干好工作。
杨永刚 董志文 本报特约记者 冯金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