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金 唐永梅 程亮明
开栏的话
转变是一种求索,转变是一种境界,转变更是一种创新。今天,本报特辟《转变·亮点——后备军建设重头戏》专栏,旨在连续推出省军区系统围绕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得意之笔、精彩之作,充分反映后备军转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与做法、成果与启迪,以此不断推进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大漠戈壁,沙场点兵。
隆隆战车驰骋高原,一群奉命从大江南北出征的预备役官兵按时到达指定地域集结,担负此次演练的装备技术保障任务。这支由导弹专家组成的队伍,就是第二炮兵某预备役特种装备维修大队。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该大队,探寻这支国防新旅战斗力建设的足迹。
编组,全国挑选精兵
这是一次实战化演练。南国密林深处,演练进入关键时刻,导调组故意发难,参演的某常规导弹旅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装备准备同时出现故障。面对考验,这个大队抽组成立的抢修分队迅速出击,及时排除故障,使装备恢复性能,投入战斗。
这个大队组建以来,先后参加军事演练、实弹发射等装备技术保障任务数十次。每次出动,他们都是“手到病除”,先后10余次受到总部和第二炮兵表彰、1次荣立集体三等功,成为一支扬威第二炮兵装备技术保障一线的过硬队伍。
他们之所以能够次次出色完成任务,得益于“编组紧扣战斗力建设”。大队政委潘四清告诉记者,目前,大队预备役官兵的编组范围涉及11个省、58个装备生产厂家,纳编了近千名导弹专家和技术骨干。预备役军官中,高级工程师占27%、工程师占35%、助理工程师占38%。
该大队保障任务特殊,科技含量高。编组时,他们按照“德才兼备、专业对口、便于动员、保障高效”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择优选拔、考核审定和纳编定岗预备役官兵。近年来,他们改进编组方法,探索与军工集团对口、跨区域抽编等多种形式进行编组,协调人武系统突出抓好对口技术人员的预备役登记,储备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训练,紧贴实战展开
那年夏天,全军战略战役集训在第二炮兵部队举行,作为集训演练的重中之重,第二炮兵多个导弹发射旅异地同步发射多型导弹。结果,全部精确命中目标。
神剑出鞘,一飞惊天。靶标灰飞烟灭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观摩大厅,参训代表情不自禁地给以一阵阵热烈掌声。
这是该大队首次参加总部组织的实兵演练装备保障任务,参演预备役官兵激动不已。因为,掌声是对他们严格训练最好的褒奖。
“火箭兵训练,关键是严谨,重点是精确。”大队长罗义才介绍说,他们抓住现役部队进场驻训、战术演练、实弹发射等时机,组织相应预备役专业分队与现役部队挂钩联训,与现役官兵一起练战术、练技术、练协同、练保障,全过程实战化练兵。
这是一次在复杂地域、严寒气候条件下举行的装备保障综合演练。演练现场,已是55岁的该大队高级工程师、某工业集团公司副总设计师甘晋蜀,和青年官兵一样在冰天雪地里住帐篷、睡睡袋,隐蔽疏散训练时在雪水里卧倒、匍匐前进……
日常训练,他们将“厂家售后服务活动纳入预备役军事训练体系”,探索结合生产岗位开展专业训练的办法。按照“人员定岗、专业定向”的编成要求,他们采取区域集中、分片组训,军厂结合、联合促训,平战一致、以工代训的方法,借助厂家培训资源,区分层次开展应用性课题训练,促使预备役官兵熟悉战位和装备保障流程。大队参谋长赖春材说,这些措施激发了训练活力,使大队实现了“当年组建当年形成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目标,并通过了第二炮兵训练等级达标考核。
动员,随时迅速出动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肆虐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就在这个特殊时节,一场近似实战的装备保障综合演练,在江南大地拉开帷幕。
接到预先号令,大队按照演练方案迅即行动,编兵的30多个装备生产厂家闻令而动,快速响应,迅速启动平战转换机制,收拢人员,清点器材、准备物资,组建野战抢修分队。分散在8省10市的千余名预备役官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多方向、多地域集结,配属多个导弹旅,实施装备支前保障6大模块、19个预定课目的全程序、全要素演练任务。
尽管气候条件恶劣,但整个演练下来,没有一人“掉链子”。
按照“全天候准备紧急出动”的要求,这个大队建立健全战时动员机制,制定快速动员收拢、战时装备技术保障等15种动员方案和战备预案,做到一种任务多种设想、一个行动多套预案,确保预备役官兵在应战动员中随时联得上、召得回、用得好。
同时,这个大队每年根据预案成建制组织动员集结演练,检验平战转换机制各个环节的运转情况,使预备役官兵熟悉预案、动员程序和协同动作,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创新,投入课题攻关
猎猎旌旗,如潮迷彩。电子屏幕上不断闪现装备保障演练各个现场情况,各类装备车辆装载长剑快速开进,各预备役装备保障分队或集结待命,或如影随形,现场弥漫着浓浓“硝烟”。
一场带实战背景的高技术装备保障演练拉开序幕。
“长江一号报告,我连导弹运输车行至某省道85公里处遭袭……”
接到情况通报,前方,一支预备役保障分队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对装备受损情况进行“紧急诊断”;后方,全部由专家组成的预备役高级工程师分队利用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远程会诊”,前后方预备役官兵联手,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据悉,这个大队的预备役军官人人有技术创新成果,他们根据实战要求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战备训练,取得了突出成绩。
大队领导介绍说,围绕战斗力建设,大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发预备役官兵的技术创新热情,有效提高了装备技术保障水平。
他们依托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组织预备役官兵革新装备保障设备器材,提高装备技术保障效率;他们结合实战化演练,查找技术保障难题,组织预备役技术骨干领衔攻关,破解了一系列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难题;他们创新装备技术保障模式,为部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为遂行任务能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近年来,这个大队多次攻克装备技术保障难题,圆满完成了总部、第二炮兵赋予的装备保障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