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画《血衣》的王式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 03:24  解放军报

  

画《血衣》的王式廓

  已故的画家王式廓是新中国美术界的重要人物。在今年王式廓百年诞辰之际,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从延安到北京——王式廓百年纪念展”,颇受各界关注。有名家评论:这是对新中国美术事业奠基人王式廓艺术历程的完整梳理。

  王式廓1911年出生在山东掖县西由镇街头西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用树枝在地上画花画鸟,而且画得惟妙惟肖。虽是寻常农家,但家里十分支持他上学和学画。16岁时,王式廓考入山东艺术师范学院学美术。在李苦禅诸多名师的引导下,王式廓艺术意识超前,不满足于只画国画,想尝试西方绘画技法,曾先后转去北平、杭州和上海求学,后又赴日学习油画。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王式廓不顾老师的挽留和劝说,毅然弃学,回国抗日。回到山东之后,王式廓到聊城参加了抗日名将范筑先的部队,在军中做文化宣传工作,成了一名中校军官。他拿起颜料和画笔,和战友们在街上画了大量的宣传画。这些政治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激励了大批有志青年走上了抗日前线,至今还被业内名家赞不绝口。

  1938年8月,王式廓历经艰险,来到延安,在鲁艺教书。延安的条件艰苦,不要说没有画油画所需的油彩,就是画水彩和彩墨画也缺少颜料。所以,王式廓那时画了大量的速写和素描。出于对革命领袖发自内心的敬仰和热爱,王式廓创作出了黑白版木刻作品“毛泽东肖像”。据了解,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幅毛泽东肖像画。此后,王式廓又以极难搞到的油彩,为革命领袖画像。在“七大”会场中第一次悬挂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油画像,就是出自他手。他在延安创作的油画《近卫军宣誓》,还被党中央作为礼品送给了宋庆龄女士。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大学同国立北平艺专合并,于1950年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任院长,王式廓任研究部主任。作为从延安走到北京的革命文艺工作者,王式廓钟情于革命历史和建国后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创作了中外专家一致认可的油画精品,其中有《参军》《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十三陵水库工地》等等。他更有大量的速写、素描、水墨彩墨国画等问世。其中,不乏国人熟悉的人民币10元面值上的《工农联盟》、邮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卅周年》的画面。

  此间,王式廓还创作了那幅著名的《血衣》。

  王式廓的长子、画家王其智老人详尽地给笔者讲述了《血衣》的创作经过:早在延安时,王式廓就计划创作一幅土改题材的作品,但一直没有构思成熟。1949年冬天,南苑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子开展斗地主的活动。大会开得很热烈,贫下中农拿出卖身契诉说血泪史,让与会者很受震动,更打动了前来观会的王式廓。后来,王式廓又从一个报道中受到启发:一位农民抖着血衣控诉地主,斗垮了地主,唤起了民众。几年来苦苦追寻的灵感,终于乍现。王式廓把抖着血衣的农妇作为画作的重心,周围是激愤的群众和泄了气的地主。几易其稿之后,3.9米长的巨幅素描作品《血衣》终于诞生,公展后引起轰动。

  1973年4月,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决定把《血衣》画成巨幅油画。接到任务后,王式廓立即到河南安阳、巩县等地搜集素材。在二十几天中,72岁的王式廓画了70多幅画,平均每天带病工作10多个小时,画六、七张人物肖像。5月22日下午,他在画一老一少农民的头像时,终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了油画架旁,再也没有起来。至此,《血衣》成为在新中国美术创作史上历时最长而终未实现画家本来愿望的作品。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