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剑列阵:战场乍现“新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7日 04:45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余文武 通讯员 余俊成

  

长剑列阵:战场乍现“新面孔”
该基地“数据判读中心”专家在指挥所辅助决策。 李鸿林摄

  编辑点晴

  战争的引擎是技术

  ■魏 兵

  ■未来一体化作战,是全程体系对抗,战场已无“前方”“后方”之分,主战分队未必在前方,保障分队未必在后方,主战与保障不再有楚河汉界。

  ■过去被称为“战场保姆”的导弹技术专家,如今走进“中军帐”,成了指挥员的决策智囊,把训练场变成了技术与战术融合的大实验室。

  ■战争的引擎是技术。导弹肚子里增加的元器件、数据库里增加的信息,不是简单的硅片和数据。我们目力所及的是物质,融入作战潜意识里的是能力。

  “中军帐”增设专家席位,指挥员有了新智囊

  盛夏时节,南国密林,硝烟乍起,一场多种型号导弹联动的攻防战剑拔弩张。

  走进基地指挥所,凝视一张张实时刷新的战场态势图,“数据判读中心”14位技术专家正紧张地处理着一组组战场信息,及时将一条条决策建议传向指挥中枢。

  这是该基地“中军帐”新增设的“外脑”。过去被称为“战场保姆”的导弹技术专家,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指挥员的决策智囊。

  “外脑”成员,阵容强大:某旅总工程师李析微,第二炮兵导弹专家,11次参加实弹发射,3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某旅技术营二级军士长王忠心,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精通3种型号导弹……

  突然,“数据判读中心”大屏幕显示:某型导弹操作出现异常,检测控制仪上一个程序灯的闪烁时间比规程规定时间延长了0.2秒。李总工程师当场判定,导弹必须重新测试。此建议很快被基地指挥所采纳。也正是对这0.2秒误差的正确判断,避免了一次重大安全事故。

  采访中,正好赶上基地召开作战会议。记者注意到,会议桌上新添了两个技术专家的席位。这意味着,指挥所拟制火力突击计划多了一道“技术评审”程序。结果,导弹技术专家对作战方案提出7处修改意见,被全部采纳。

  当夜,导弹轰然出鞘,火力打击效能比上一波次提高13.5%。

  保障群如影随形,千里战场难分前后方

  这是一次百里奔袭不见硝烟的全员全装全要素拉动。

  偌大一个战地指挥所内,自动化指挥装备借助天然植被和伪装网巧妙隐身。随着某旅旅长李兆坤一声令下,伪装打扮的导弹装备悄然出发,配合佯动的部队声东击西,各保障要素紧随左右。

  四野静谧无声,一路有惊无险。天刚破晓,发射分队就占领预定阵地,做好发射准备。环顾方圆数百里的“长剑列阵图”,记者发现,只要有部队的地方,都有隐蔽伪装、警戒防卫、装备抢修、医疗抢救、通信指挥等保障要素如影随形。

  这仅仅是前方与后方之变,接下来的是保障要素真正融入战场前沿——

  子夜时分,刚刚收到前方捷报,“敌情”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二营遭遇强电磁干扰”“四营有可疑车辆跟踪”……

  指挥所立即下达命令:“保障分队全要素出击。”记者登上某装备车,无形战场的激烈对抗立刻展现眼前:一排排仪器仪表信号灯频频闪烁,无线电台、微波天线和卫星接收站时而工作、时而静默,通信参谋不停地变换着组网方式和信息加密手段;侦察参谋根据卫星临空预报,实时向营指挥员发出“灯火管制”“无线电静默”“疏散车队队形”等各种指令……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信息化条件下导弹作战伴随保障的特点,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信息采集员现身沙场,小数点也出战斗力

  “科长,这是消防车最新静态检测数据。”参演某旅作训科李参谋将装备车基本信息表递给科长孙永。接过信息表,孙永转身与专家一起展开分析论证。

  “要想使宝贵的训练资源产生最大的训练效益,就不能为演练而演练,必须为演练过后的战斗力持续提升留下一笔财富。留什么?留数据!”基地参谋长李友成言简意赅。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该基地每次演练,信息采集员都走向演兵场。记者打开基地战时数据库,各种动态数据一览无余:从训练数据到战场数据,从装备技术数据到各种保障数据,各种数据纷繁复杂又井然有序,指挥员可以信手拈来。

  记者发现,信息采集员并非专职人员,从一线操作号手、指导把关人员,到各类保障人员,大家都可成为“兼职采集员”,很多参演官兵都把采集和验证数据当成了一种作战习惯。

  一周下来,某旅从各项准备到机动行军,从展开训练到载誉而归,3台摄像机、5台照相机和无数张表格始终全程伴随,共采集、验证数据2600余组。

  小数点里也能出战斗力。有例为证:某野战医疗队每天对参演官兵进行一次健康数据采集,据此提出膳食、作息等建议,使参演官兵不到3天就完全适应了当地野外恶劣环境。

  意犹未尽

  技术决定战术

  ■第二炮兵某基地司令员 周亚宁

  技术与战术融合,技术决定战术,这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生动特征。

  在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链条上,技术干部一度与保障人员划等号,能保证导弹打得出去、打得准即可。但在现代战场,技术与战术紧密融合在一起,有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决定能打什么样的战争,技术与战术的关系犹如哲学范畴的物质与意识一样,具有不可倒逆的强制性。

  未来战争有什么样的武器打什么样的仗,谋略只能对技术运用起完善和补充作用。这是大势所趋,现阶段我们即便难以完全做到技术先行,起码也应做到技术与战术“齐步走”。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