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边防兵学习哈萨克斯坦军人滑雪骑马执勤技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2日 05:52  解放军报
“肩并肩”联合巡逻结束后中哈两国边防军人在界碑前握手告别。李伟新摄 “肩并肩”联合巡逻结束后中哈两国边防军人在界碑前握手告别。李伟新摄
中哈边防军人联合巡边。李伟新摄 中哈边防军人联合巡边。李伟新摄
中俄边防军人举行篮球友谊赛。 王 兵摄 中俄边防军人举行篮球友谊赛。 王 兵摄
中蒙边防军人联合巡边活动结束时互致军礼。何朝志摄 中蒙边防军人联合巡边活动结束时互致军礼。何朝志摄

  写在前面的话

  近年来,随着我军边防部队与外军会谈会晤、联合巡逻、反恐演练、参观互访等交流活动的增多,国门既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屏障,又成为展示国威军威的窗口;既是边境防卫的最前沿,又成为对外交往的第一线。面对这些新变化,如何在牢记使命强边固防和严守外事纪律的前提下,向邻国军队学习借鉴执勤巡逻、边境管控等方面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巩固边关长城,已成为当代戍边人面临的新课题。

  巍巍国门,筑起伟大祖国神圣领土的屏障;开放交流,打开边防部队学习借鉴的窗口。我们编发的这组来自边防一线部队向外军学习的稿件,展现了当代戍边人开放自信、善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眼光和胸怀。希望他们的做法对戍边部队提高边防对外交流活动效益有所启示。

  本期特别关注 提高边防对外交流活动效益

  联合管边

  借鉴哈军巡逻模式

  ■李伟新 李芳凝 本报特约记者 许必成

  【关键词】改进执勤方式

  【借鉴报告一】小群多路巡察,分点多组潜伏,卡口控道盘查,登高望远观察……6月下旬,记者在新疆塔城军分区边防一线采访时发现,各个连队结合防区实际推行多种执勤新方式,提高了边境管控效益。

  谈及边防连队执勤方式的转变,该军分区司令员彭刚告诉记者,这既是近年来军分区党委狠抓边防管控建设的成果,又得益于中哈双方边防部队自2009年2月开启的“肩并肩”联合边境管控行动。双方边防军人通过这项行动,在执勤方式、执勤技能等方面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不断提高管控水平。

  中哈“肩并肩”联合管控行动开启后,该军分区边防官兵了解到,哈方边防军人执勤时常采取小群多路、随机派遣的方式,不易被企图越界人员掌握规律。为此,在军分区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所属各边防连队借鉴哈方经验,一改以往一组多人、按时按点派出等做法,采取小群多路巡察、分点多组潜伏、登高望远观察等不同执勤方式,有效提高了边境管控质量。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成功制止企图越界事件6起。

  该军分区还借鉴哈方经验,在重要山口、通道及临界生产放牧人员较多的地区修建了14座钢架哨楼,便于观察报知。中哈联合边境管控行动的开展,为双方边防军人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我军边防官兵学习了滑雪、骑马等哈方边防军人擅长的执勤技能,而哈方边防军人也从我方学到了如何利用观察器材提高执勤效率等技能。

  参观互访

  “补觉室”落户我边关

  ■王 兵 本报特约记者 李邦宏

  【关键词】完善保障设施

  【借鉴报告二】盛夏,黑河好八连营区。当起床号音响起,两名刚下哨的战士径直走到门上印着“补觉室”的房间睡上一觉,恢复体力后再参加白天的工作。

  笔者走进去一看,这间“补觉室”与普通战士宿舍相比,多了道紫色的窗帘,4张整洁的床铺两两并排摆放,环境舒适、安静。黑河地段边界代表机关石宝军代表介绍说:“这个小小的创意还是从俄边防军借鉴来的呢。”

  八连勤务繁重。冬天,一名战士每昼夜不但要担负6小时哨位执勤任务,换岗往返时间还要4个小时。以前,战士下哨躺下后不能很快入睡,加上换岗战士穿衣服、带武器的声音干扰,影响了睡眠质量。

  一年冬天,我方边界代表机关军官应邀走进俄边防军营,只见一间士兵宿舍窗户紧闭,走进去一看,两双作战靴整齐摆放在管道上,呼呼地冒着热气,两名战士正在蒙头大睡。正当大家感到奇怪时,俄方人员介绍说,这是他们为让执勤下哨战士睡得安稳而专门设置的房间。通过学习俄方哨所的经验,黑河好八连也为哨兵设立了一间“补觉室”。

  无独有偶。连队还受俄方的烘干室启发,专门设立了一间20平方米的多层烘干室,让官兵告别了穿着冰凉毡靴上岗的历史。

  据介绍,近年来中俄两国边防军人相互学习交流逐渐增多,黑河军分区边防部队认真学习借鉴俄方在执勤训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先后建成了封闭式电话亭、隐私柜以及烘干室、“补觉室”等一些富有边防特色、实际管用的保障设施。

  联合勘界

  把吃苦训练常态化

  ■赵风鸣 陈继荣 李可学

  【关键词】锤炼吃苦精神

  【借鉴报告三】6月初,新疆哈密军分区某边防团组织了一次侦察兵戈壁荒漠综合训练。在方圆百里的戈壁深处,官兵一改往常做法,不带“锅碗瓢盆”,仅靠战备食品和两壶水,3天3夜强行军穿越砾石地数十公里,完成了徒步行军、野战工事构筑、反电子侦察等10余个课目演练。不少官兵脚指头被磨破与血水粘连,嘴唇干得龟裂,强紫外线也在脸上留下深深印迹。

  该团团长李劲林说,把吃苦耐劳训练常态化的“灵感”源于友邻的蒙古国军队。近年来,该团与蒙军联合巡逻和互访活动增多,给官兵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蒙军把吃苦耐劳作为军人必备素质,结合地理环境把相关训练融入日常执勤巡逻中。4月初,中蒙双方联合勘界巡逻。只见蒙方军人没有携带野战灶具和战备食品,从总队长到普通士兵,人人自带干粮和水。300多公里戈壁路、数十公里山路走下来,部分蒙军官兵出发前包里装的几张干饼,居然还有剩余。问及原因,他们说是为应对返回途中可能遭遇的汽车抛锚等突发情况。

  该团官兵在参观离老爷庙口岸最近的蒙方哨所时了解到,这里没有水源和菜地,物资都得靠送,由于交通困难,断水断粮是常有的事。每次蒙军士兵巡逻带上干粮和水,一去一周甚至半个月,干粮吃完了就靠猎取难得一见的飞鸟走兽,水喝完了就从零星的戈壁植物下寻觅。

  巡逻就是训练。此后,该团加大了夜间潜伏、戈壁野战生存等课目的训练比重,结合巡逻任务不断锤炼官兵吃苦耐劳精神。

(编辑:SN049)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边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