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红的镰刀锤头旗帜辉映下,举国上下铺天盖地滚动一派红歌潮。这是革命历史的回音,是时代洪流的交响,是中华腾飞的龙吟,是幸福中国的凤鸣。
从《国际歌》到《过雪山草地》,从《绣金匾》到《春天的故事》……一代又一代涌现的红歌,以深刻的革命性、群众性,以极强的生动性、感染力,艺术地记录和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这些优秀歌曲久经历史检验,早已化作了广大军民的血肉和筋骨。
伟大的事业铸造了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凝结成伟大的艺术。今天,红歌潮的兴起,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而是广大军民真情实感的自发流露,是我国步入科学发展新航程的时代产物。
重温红歌,追忆历史;传唱红歌,催生动力。我们的灵魂因重温红歌而更加纯净,我们的精神因传唱红歌而益发振奋!
中国,中国,动人的红歌永不落! ——编 者
飘扬了90年的红歌,到了2011年就像一朵火烧云,染红了中国音乐的天空。
随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逐渐升温,原本只是重庆、江西等省市“文化名片”的红歌,以燎原之势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文化热潮。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红歌还能红多久”“红歌红了什么”……人们在倾听中走近了红歌,感悟着红歌,继而爱上了红歌,唱响了红歌。
红歌,对历史刻骨铭心的追忆
这个夏天,红歌的全线飙红在网上可窥一斑。输入关键词,0.016秒就找出197000条相关新闻。
——自6月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录制10集电视文艺专题片《红歌90年》,并将在“七一”前后连播10天。江西卫视今年的“中国红歌会”打出了“火红一夏惊艳中国”的口号,甚至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设了海外分唱区。湖南卫视更是打造“红色青春季”,多档歌曲类节目都将高唱红歌。
——《广州日报》推出“红歌飞扬”系列报道,《扬子晚报》开辟“红歌溯源”专栏,本报记者在“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中,还自创一首红歌,名为《红色的坚守》。
——剧场里有专业演员在唱,电视选秀节目有选手在唱,单位联欢活动有职工在唱,公园里有大爷大妈在唱。
……
神州大地,无处不飞歌。
“红歌的红,是生来就有的,是刻在骨头里的。”老艺术家阎肃始终认为,红歌的走红既是风云际会,也是历史的必然。
“人们在红歌中可以找到坚定不移的信念,找到热爱祖国的情怀,找到开拓创新的激情,是一种精神回归和人间大爱。人们需要它,因此呼唤它,弘扬它。”正因如此,这个一向对选秀节目“敬而远之”的词坛大家,连续6年担任江西卫视“红歌会”的评委,与滕矢初、牟玄甫一起被观众们称为“三驾马车”。
无需赘述,90年来,人们百唱不厌的红歌,早已成为光荣传统的留声机和金色年华的主题曲。
在战争年代,红歌洋溢革命情怀,《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战鼓催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歌凝聚爱国情怀,《歌唱祖国》《我的祖国》《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如春雨润物无声;在改革开放时期,红歌注入了审美情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如诗如画描绘伟大时代。
时光荏苒,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真善美愈加渴望。红歌如一声有力的号角吹开层层迷雾,让人们找回了来时的路。
这些无可取代的特质,正是红歌与人民群众紧紧相拥的重要内因。
红歌交响曲,军歌最嘹亮
在中国红歌会的贴吧里,重点推荐的159首红歌长长地列了好几页,而其中近一半都是军旅歌曲。
军歌红歌,如影随形。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解释是:“红歌以前就叫做‘革命歌曲’,而军歌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开由李双江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可以看到一首首军歌用特殊的音符,为90年波澜壮阔写下一本特殊记录。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响它是为哪桩/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兵解决国民党”。一首《八一起义歌》,用质朴的歌词记录下惊天动地的壮举,成为军歌的肇始之作。
之后,军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歌》《团结就是力量》《延安颂》等军歌,成为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勇前进的冲锋号;《我是一个兵》《我爱祖国的蓝天》《打靶归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军歌,在新中国成立后人人传唱;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军歌伴随着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获得了空前的蓬勃发展,《军港之夜》《血染的风采》《说句心里话》《军人道德组歌》以及各种战斗精神歌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歌曲等,辐射影响了整个社会。
“当然,军歌的‘红’,绝不仅仅因为它的革命性。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没有哪一首军歌不是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人民军队、歌颂祖国和家乡的真情真意之作;没有哪一首军歌不是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强盛紧密相连,与中国人的命运和尊严紧密相连。这些歌,让人一听就心动,一唱就振奋!”李双江说。
一首首红歌组成的交响曲里,军歌最嘹亮。红歌见证了军歌茁壮成长的光辉历程,军歌映射着红歌永远不落的精神光芒。
军队,是红歌创作的大基地
“我这辈子听红歌、唱红歌、写红歌,是红歌伴随我成长的。”著名军旅诗人、词作家石祥对记者说这番话时,神情特别激动。
这位老文艺战士完全有资格这样说。从196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专业从事歌词创作以来,他笔下诞生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老房东查铺》《祖国一片新面貌》《十五的月亮》《望星空》《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永远的丰碑》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被无数人珍藏在最柔软的心尖上。
其实,军队就是红歌创作的基地,军人就是传唱红歌的铁杆粉丝,他们对红歌的感情,毋论岁月更迭、沧海桑田,无关流行与时尚。
在自己的80寿辰,老艺术家阎肃定下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如果活到100岁,我要再写红歌20年!”
军旅艺术家的红歌情结,就是这样浓得难以化开。
在遍及全国的各类红歌创作、演出活动中,军队文艺工作者再次成为主力军。6月2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精彩亮相的文艺晚会《我们的旗帜》演出,集结了50多位军旅艺术家倾情献艺。第二炮兵文工团歌唱家李丹阳为了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北京市最大的群众歌咏活动——“我爱我唱”,推掉了早已确定的商演。武警文工团青年演员刘子祺自筹资金举办革命圣地巡回演唱,用歌声追寻党的足迹……他们的主动作为,汇成了红歌最美的乐章。
在基层军营,红歌更是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从北国到南疆,从大漠到海岛,东西南北中的军营里,处处都回响着红歌的旋律,传承着红歌的基因。
北京军区有个“百首红歌连”,官兵“人人会唱红色歌曲、个个都有百首经典”。连队编辑的《唱响红歌100首》,从过去的手抄本、油印本,到今天的相纸打印版,已经累积了厚厚的一大本。
在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饭前一支红歌,课前一支红歌,会前一支红歌,训练间隙一支红歌,晚点名时一支红歌”制度已坚持了50多年。去年赴墨西哥参加该国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期间,仪仗大队官兵高唱一曲《正步人生》,让他国仪仗兵鼓掌叫好。
老一辈的珍爱,新一代的传承
6月19日,李先念之女李紫阳、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聂荣臻元帅之女聂力等近200名开国将帅后代,组成“将军后代合唱团”,在厦门掀起了一股红歌潮。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红歌绝不只是几个音符、几段歌词那么简单,其中饱含着他们太多的情感,书写着他们太多的青春。与其说他们在唱红歌,倒不如说他们在追忆人生。
在北京,一位退休老军人卢佩玉带领自己的长城艺术团,16年如一日高唱红歌,从不要赞助,更不要任何报酬和招待。记者辗转找到卢佩玉时,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为忙着与国旗护卫队、北京卫戍区三师等单位联系慰问演出的事。
“我们唱红歌不是光为怀旧,而是想发挥点余热,把红歌的精神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说这话时,卢老有些浑浊的眼眸瞬间充满了光亮。
卢老的希望,将注定成为现实。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摘掉终日回响着嘻哈、RAP、HIP-POP的耳机,被一段段红色旋律所吸引。
傅庚辰告诉记者:“我的孙子们爱听流行歌曲,直到有次他们在看电视节目‘岁月如歌’时,突然转过头问我,‘爷爷,过去也有那么多好听的歌曲啊?’我才发现,这些歌对年轻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所幸,红歌历久弥新,没有成为化石一般的过往。
第三军医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就是年轻人高唱红歌的代表。该院先后组队参加了重庆市“首届中华红歌会汇演”“红色中国行——革命老区红歌会”“唱读讲传”精品节目展演等一系列“唱红”活动。如今,学院“红色军医”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中,唱红歌已成为常备项目。
不久前,石祥刚刚写就了一首诗,名为《永远高唱“东方红”》。诗中这样写道:“……其实,这首歌并没有过时,也没有沉默。因为,她已化作人民的骨肉,人民的情感,人民的血液,人民的脉搏。凡有阳光的地方,就有这首歌。”
诗人用动人的笔触,说出了我们心底共同的情愫,那就是——红歌红在历史中,红在生活里,红在人心上!未来的时空里,它将不断回响!
(感谢郭洪波、周景红、赵虹霖、李江涛、朱建辉提供新闻线索。)
红歌 名曲录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这是冼星海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
●《游击队歌》(贺绿汀作词作曲。)
这首“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的著名歌曲,因轻松流畅、生动活泼、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
●《我的祖国》(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作为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歌,《我的祖国》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长征组歌》(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诃、遇秋等作曲。)
这一大型声乐套曲,被誉为红色经典史诗,入选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是我国合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郑南作词,刘长安作曲。)
这首歌唱海南的歌曲,被定为国家级的艺术经典作品。2005年,“神六”航天员曾把这首歌带入太空播放。
●《血染的风采》(陈哲作词,苏越作曲。)
这首歌在1987年央视春节晚会上由战斗英雄徐良演唱后,被人们誉为“理解之歌”,并被评为“当代青年喜爱的歌”。
●《天路》(屈塬作词,印青作曲。)
这是第一首专门为青藏铁路而创作的歌,由韩红在2005年央视春晚上一唱而红,被誉为继《翻身农奴把歌唱》后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作,并荣获中国原创歌曲奖。
(爱新觉罗·焘煦辑)
红歌人物秀
陈思思:人红歌红心亦红
■刘大辉
从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慰问演出,到参与央视《红歌90年》的录制,再到担任《中国红歌会》网络赛区评委,军旅歌唱家陈思思最近一直在干的,都是有关“红歌”的事。
陈思思至今还记得,2009年南昌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请她在颁奖典礼上演唱经典红歌《浏阳河》时的情景。“我们在台上唱,观众们在台下和。这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也有才十二三岁的小孩,场面特别感人。唱红歌是对历史的一脉相承,是广大人民情感需求,更是我们歌者的责任所在。”
除了到处演唱红歌,继“新民歌”之后,陈思思又提出了“新红歌”的概念。在她看来,经典老歌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还应多创作、多推出与时代潮流相符合的“新红歌”。
不久前,陈思思刚刚推出的单曲《风华正茂》,就是她有关“新红歌”的主动尝试。这首歌融合了通俗、民歌、红歌的诸多特色,歌词体现新时代风格,曲调也结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喜好,融入电子、流行的元素,朝气蓬勃的歌曲氛围十分适合当代听众。
据悉,接下来,陈思思还有一系列推广“新红歌”的计划。8月6日,她将在澳门举办个人演唱会,邀请澳门乐团、澳门儿童合唱团一起合作,大胆对一些红歌进行全新的演唱。她还计划出一张 “红歌”专辑,收录《风华正茂》《亲亲的中国人》《南泥湾》《映山红》等新老歌曲,并亲自担任MV导演。
红歌故事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堂庙厢房里激情创作
1943年10月,晋察冀边区抗日宣传小分队跋山涉水来到平西抗日根据地霞云岭乡堂上村,以组织文艺活动的形式发动群众抗日救国。不久,小分队借用“霸王鞭”的民歌曲调填写了4首新词,最后决定创作一首能概括这4首词内容的歌曲,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年仅19岁的小战士曹火星。曹火星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堂上村中堂庙的厢房里,花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创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1948年,民主人士章乃器先生在东北各地参观时听到了这支歌。他认为,应当在歌名中加入“新”一字,并当面向毛主席说明了意见。从此,这首歌就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名字,在祖国各地传唱开了。
《听党指挥歌》:千修万改始出来
《军人道德组歌》中的每一首歌曲,都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创作过程。作为组歌的开篇之作,《听党指挥歌》更是千修万改始出来。
最初,因为《听党指挥歌》的歌词,先后有6名专业、业余作者为它谱曲,但仍不理想。后来,著名作曲家羊鸣和著名青年作曲家臧云飞联手攻关,突击几日,反复推敲,写出了该歌的第10稿。基层官兵试唱后又提出意见,认为曲子节奏欢快,有朝气,但仍不够豪迈辉煌,时代感不强。
此时,两位作曲家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了,但谁也不想放弃。他们寝食难安、夜不能寐,鏖战几昼夜,又拿出第11稿。此曲突破了以往队列歌曲的一般写法,从歌词的内容出发,重点塑造了“党指挥枪”这一鲜明生动、伟大光辉的音乐形象,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五星红旗》:“三音合一”唱红旗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刘青于1999年创作出了歌曲《五星红旗》。在他心里,演唱这首歌的人应该要有美声、民族、通俗“三音合一”的声音。
一天,刘青请青年歌手刘媛媛来试唱。刘媛媛哼唱了两遍,立刻就兴奋起来。第二天,在北京音乐台的录音棚里,刘媛媛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录音。一出棚,刘青便一脸灿烂地迎上来,兴奋地宣布:“媛媛,这首歌非你莫属了!”在一次酒会上,刘媛媛给导演陈凯歌推荐了这首《五星红旗》。随后,陈凯歌用电影的大制作手法,辗转香港、澳门、重庆、青岛、上海、北京等6地拍摄完成了这部MTV作品,并自称为“20年不落后的作品”。于是,中国第一部35毫米电影胶片的MTV诞生了,在电视媒体上一亮相,便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马 涛整理撰写)
(文中篆刻:杨祖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