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树根对绿叶的倾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5日 04:14  解放军报
本报记者 武天敏 陈国全 特约记者 李国文 刘小红

  

树根对绿叶的倾诉

  世纪之交,西安古城,浐灞河边一片荒滩上,崛起一座崭新的大学城!

  “大学从破土动工到落成,只用了18个月。”回忆空军工程大学新校园的建设,教员们记忆犹新。

  当年,校园里没有一棵树。建设者们把大树从远处移栽过来,这里从此郁郁葱葱。

  “大楼好盖,大树好栽。但是,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就难了!缺了好传统,我们培养的学员就像大楼没有根基,大树没有树根。”

  “地基”对大楼在说啥?“树根”对绿叶在说啥?

  这番话,吸引记者去探寻大学开展“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教育背后积淀的思考和启示……

  ■启示之一:传统离我们不遥远,党史其实是“家史”

  那年,在游人如织的井冈山,大学理学院一年级学员周俊杰的母亲周琼,兴冲冲讲起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军校真是培养人、锻炼人的好地方。”

  正巧,大学政治部主任张磊带着空工大的教授们来走“寻根之旅”,无意中飘进耳朵的这句话让他心中一喜,与周琼攀谈起来。

  一聊不要紧,张主任有了此行的意外收获:原来,周俊杰外婆的伯父是一名战功赫赫的老红军,铜像就矗立在井冈山上;周俊杰的外公曾在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服役,是打下第一架美制P-2V侦察机那场战斗的通信兵!

  回到学院,张主任专门组织了一次调查:有小周这样身世的学员有多少?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不少!2010级学员高地发,老家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宁都,他的爷爷是烈士;来自安徽阜阳的研究生学员王莹莹,爷爷是一名返乡务农的老红军……

  “都说我们与前辈血脉相连,有谁能想到,这种血脉,竟然是真的血缘!”这个调查结果,让大学不少教员感到震撼,转念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中国革命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选择,多少家庭参与其中!多少家庭牺牲儿女!”

  原来,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其实距离90后们一点也不远。党的历史,其实就是“家的历史”!当教员们带着这样的感悟讲传统,他们发现,学员们身上的“红色基因”被一下子唤醒了。“我们从哪里走来”,也仿佛不再是个深奥的哲学命题,一下子变得清晰了。

  周俊杰,这个曾经一说话就脸红的腼腆大男孩,如今有个凌云壮志:大三时考飞行员。他对记者说:“青年的选择里,饱含着国家的取向。90后应该像我们的前辈一样有志向、有追求。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不都是19世纪的90后吗?”

  ■启示之二:发现比存在更稀缺,开掘比拥有更可贵

  一项调查表明,不少90后学员喜欢的英雄是《亮剑》里的李云龙、《暗算》里的钱之江、《潜伏》里的余则成……

  影视英雄,为何比现实英雄更有光彩?人们一度感到困惑……

  然而,一本《苦难辉煌》在学员中的走俏,拉直了这个问号。

  学员赫安齐在校报上这样说:“踏入军校,翻开大学推荐的第一本红色书籍《苦难辉煌》,一个发问萦绕心底:我从哪里来?我们从哪里来?我迫切地想知道,曾经的中国、曾经的青年;想知道革命军人根源之所在,想知道今日中国繁荣之所来……”

  完全记载我党我军历史真人真事的《苦难辉煌》,为何让他爱不释卷?

  书中一些前所未闻的人和事,深深打动了他的心:衣衫褴褛、脚穿草鞋、干粮袋里只有一个破洋瓷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飞夺泸定桥“要桥不要命”的红一军团2师4团团长王开湘,第一个登上腊子口悬崖的苗族战士……

  赫安齐如此感慨:“那个没有留下名字的苗族战士,用一根用战士们绑腿接成的长绳去攀悬崖。后面,千军万马眼睁睁、静悄悄看着他……红军的命运,那时真的是命悬一线!”

  其实,《苦难辉煌》作者金一南教授的一段话,正是问号的谜底——

  “近代以来中国那段最为艰难曲折、最为惊心动魄的追求、选择和奋斗史,其中的养分太多了,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东西太多了,值得我们今天警醒和借鉴的东西也太多了。对这笔巨大的财富,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好开掘。现有的开掘又多被认为是观念说教,难以引起广泛持久的注意……”

  因此,大学党委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讲传统,发现比存在更稀缺,开掘比拥有更可贵,把简单的历史结论还原成鲜活的血肉,才能让传统本身的力量凸显出来,把沉睡的宝藏变成有效的教育资源。”

  ■启示之三:养成学传统的“传统”,才能把根留住

  那年,大学组织90后学员到延安参观见学,一个“刘伯承换军帽”的故事,在学员们心中激起波澜——

  1937年9月6日,抗日誓师大会上,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的红军战士们伫立在雨中,谁也不愿意戴缀钉着“青天白日”帽徽的新军帽。

  刘伯承师长对战士们说:“为了打日本,换帽子算不了什么,红军的八角帽换下来了,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帽徽是白的,我们心永远是红的!”

  八路军,继承的是红军的传统。学员们为之感慨:“当时,红军的名称变了,番号变了,军装变了,帽子变了,连帽徽都变了,但是传统没有变。今天,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变得更快了,但我们能借口时代变得快了,就把传统丢了吗?”

  这些感悟,让学员石奇产生联想:“我们都说要向雷锋学习,大家想过雷锋是向谁学习的吗?”

  他做了一番考证:雷锋参军前在湖南望城县给县委张书记当公务员的时候,有一次陪张书记下乡,看到书记从烂泥里拣起一个螺丝钉。从此,“螺丝情结”深藏雷锋心中,直到孕育出家喻户晓的“革命螺丝钉”精神。

  看到石奇发表在校报上的这篇《雷锋是向谁学习》的文章,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研究的周薇教授很欣慰:“从刘伯承元帅到士兵雷锋,我们这支军队的优良传统,就像劫夫当年创作的歌曲《一代一代往下传》唱的那样: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

  石奇“无师自通”的感悟,也让周薇受到启发:“其实,学传统和学语言很相似,小孩子学会说话不是因为学习了语法,而是因为妈妈对他天天说话。养成学传统的‘传统’,才能真正把根留住。”

  ■启示之四:信息时代,讲传统可以“时尚”一点

  “信息时代,网络对学员的影响太大了,连他们的作业里都出现了网络谐音词:灰常(非常)、童鞋(同学)……”

  说起这些事情,空工大的教员们感到既有趣又有压力。一个事实没法回避:90后学员,几乎是在网上“泡”大的。他们天然地认为,人与人的交流途径就是手机和网络。

  这一现象引起教员们思考:“传统课要想入脑入心,就应当采取90后学员喜欢的方式。当年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不少留德、留法的工程师,过草地的时候,蔡畅大姐给他们鼓劲,不是用法文唱过《马赛曲》吗?”

  用时尚一点的方式去讲传统。这很难吗?想通就不难,会干就不难。

  如今,尽管与学员们“抬头不见低头见”,教员们也早已习惯了在校园网上与学员互相“穿着马甲”聊天,每天到学员的“成长博客”里“踩个脚印”,留几句话。把其他院校司空见惯的“毕业纪念册”搬到网上,变成学员们喜闻乐见的“成长博客”,也是出自教员们的创意。

  讲传统“时尚”一点,带来无限创意。“精益求精、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团结向前、步调一致……”单看这些词汇,你根本不可能想到,这是一场军校运动会竞赛项目的名称。

  其实,这场运动会并不神秘。所谓“步调一致”,就是“跳大绳”。10人同时每跳一次记2分,每增加一人跳一次记5分,增加的人数越多、成功的次数越多,得分就越多。

  参赛学员足音如鼓,掷地有声。伴随学员们欢声笑语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歌声。看到这一幕场景,一位教员若有所思:“这不单单是个寓教于乐的问题,传统教育一点也不沉重,确实可以很快乐!”

  ■启示之五:由谁来说,有时比“说些什么”更关键

  空军工程大学,是空军工程技术最高学府。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们,都是空军航空、机务、雷达、导弹各领域的顶级专家。

  以往,他们负责给学员传授专业知识。如今,他们多了一项使命:给学员讲党课。

  博导讲党课,确实有特点。军械教研室黄长强教授,讲的是自己科研试验中的“历险记”:“一天,无人机在零下23摄氏度试飞,飞到6000米高空时发动机停车,伞降在78公里以外的沙漠。”

  “为了找回飞机,我们车越铁路,手填壕沟,当离飞机只有8公里时,一条河横在了面前。我们在沙漠里狂奔150公里才找到桥,当在漆黑中横跨山脉时,只能看到车灯照出的两个光斑。突然,光斑消失了,我紧急叫停车。下来一看,车子已在悬崖边上……”

  从事导弹研究30多年的陈西宏教授在党课中,讲述了自己在导弹阵地坚守8天8夜测试收集数据的故事。话锋一转,他泪光闪烁地讲起昔日战友苏洪潮副教授:“他生前获得5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积劳成疾,42岁就病逝了。但是,他编制的软件,至今还运行在空军、海军的装备中。这就叫做永生!”

  空工大的教育者们从这里悟出一个理:传统教育由谁来说,有时比“说些什么”更关键。讲传统的人,应当是传统的践行者。

  学员们从中也感悟出一番新意——

  传统,不一定是前辈创造的。其实,我们天天在创造新的传统。我们今天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所作所为,就是后人学习的传统!

  上图: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在延安宝塔下学传统。 特约记者 刘小红摄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