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5日 07:32  解放军报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曹慧民 曹建兵

  这也许是高明人生中一次独特的观剧经历。即使如此,坐在观众席里的他,与坐在课堂上的高明并无二致。白衬衫,绿军裤;依然平头,依然精神抖擞,依然眸子里透着自信。在全场上千名穿着军装的官兵中,这个“北大最帅气的男生”,更让人感觉像个兵。

  “虽已脱下军装,但军人精神、军旅情结似乎已经浸入我的血液和骨髓,它早已从有形变为无形了。”大幕开启前的高明,融入一大片绿色中,他显然有一种久违的舒坦与怡然。

  对于和高明一样的许多“80后”青年,军旅歌曲《当兵的历史》已然一首老歌。歌中所唱的义务兵“当兵的历史”,是以“没有戴上大学校徽”开始的。而今晚将要上演的这台歌舞,展示“当兵的历史”,是从“戴着大学校徽来当兵”开始。

  由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骄子从军》,是我军艺术舞台上第一台以大学生士兵为关注点的主题歌舞晚会。它取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大学第一位在校入伍大学生高明的事迹,但并不是一本打开的“人物志”。在被专家普遍称赞为“选材是新的、主题是新的、艺术形象是新的,艺术手段也力求出新”的散文化诗剧中,那个“高明”被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作为典型形象的“这一个”,他已凝练为一个艺术符号。正如高明所说:“我只是一个媒介,一个沟通现代国防和青年学子的桥梁。”

  《骄子从军》中的“高明”是诗意的。“惟有诗的含蓄和内力,能包容人们企图倾诉的东西。”我们所理解的诗意,是一种伟大精神对人类事物的笼罩。这可以看做晚会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歌舞中,高明作为一个个体在锻炼、丰富、成长,英模角色因此附丽上平凡的光辉,有了多样性和新鲜感,并与当下部队官兵和高校大学生心灵呼应。

  这是一个讲述青春秘密的华彩乐章。种种解读都与青春与成长有关,而所有青春与成长,都犹如向日的葵花,最终指向“信仰的力量”这个红日。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责任就在我们的肩头”。告别战友的高明,深深眷恋着军旅生活。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舞蹈《军人没有稍等》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歌舞《从军歌》:满台青春朝气,满台军旅英气

  

解读青春与信仰的奥秘

  情景歌舞《士兵的忠诚》:唱一支歌儿给自己听,珍藏起校徽当好普通一兵。和平盾牌上我是一颗钉。■精神的高地,生命的凹处,艺术的斜坡

  大幕徐徐拉开,舞台在由弱变强的急管繁弦中震颤。此刻,你想保持平静是根本不可能的。色彩在燃烧,音乐在撞击,舞蹈在飞旋……

  顷刻间,偌大舞台变成了一个巨大、富有魔力的绚烂容器,此刻它只盛装青春、爱情和理想。你要做的是跟随它一起激荡。

  现在,我们仰望着舞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17座大学的金色校门和校徽,依次闪现在舞台天幕,犹如闪动在时代的天幕上。

  “一个大学生去当兵”,这样一个反映军队建设发展铿锵步伐的大主题,从此处切入,可谓立意高远。

  4年前的2005年12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高明,从金色大学门槛,跨入绿色军营,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两年后,高明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导弹精兵”。这个被新闻界称之为“高明现象”的现象,让人们开始思考新一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国防意识和责任意识,思考高素质青年参军入伍给部队建设带来的变化,进而看到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前景和方向。

  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培养千千万万高学历、高素质新型士兵,这是顺应我军发展需要的战略举措。随着国家兵役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青年将像高明一样迈入军营,实现自己从军报国的理想。今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征召12万名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

  以艺术的形式诠释这一时代主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正是敏锐地看到这一点,去年4月,第二炮兵首长和政治部首长提出以大学生参军入伍为题材,以高明事迹为素材,创作一台歌舞节目。这是基于对时代的责任和对军队建设深情之上的自觉担当。

  “精神的高地,生命的凹处,艺术的斜坡。我们艰难地攀援着……”受领任务的文工团团长、晚会艺术总监屈塬,回到团里像当年写《西部放歌》歌词一样,豪情满怀地向他领导的团队倾吐心声。

  ■高明的两个梦与陶蕾、魏思佳新生代舞蹈家的梦

  台上的一幕幕,像书页,一篇篇从面前翻过。在高明看来,那好像是他对军旅生活的深情回味。

  2007年11月,高明退伍回到北大,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读,继续他的求学生涯。

  初冬的燕园,万木萧条。未名湖上,一蓬蓬残荷,像被画家抹上了大块大块的褐色。返校后很少做梦的高明,几天里反复做了两个“翠绿翠绿”的梦:一群肩戴列兵军衔的新兵,正拿着扫帚在营区打扫卫生。一群胸戴“光荣退伍”大红花、没有了军衔的老兵,列队经过。新兵们自发放下工具举手敬礼……他说:“这是我当初退伍离队时的真实回放。今年老部队又有一批战友离开了,他们也是在22日摘下军衔。”另一个梦,是他梦到了新兵连生活。在新兵连,他每天要练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抱头深蹲,还有连续的蛙跳,不间断的往返陡坡冲刺……

  高明喜欢的两首诗词,似乎是他这两个梦的注释。词,是明末名将袁崇焕的《边中送别》中的两句:“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诗,是一首现代诗:想像穿过泥泞/给橄榄绿的年龄/镀上一层水雾/于是在关于战争、硝烟/抑或生与死的传说里/萌生出了/绿色的梦。

  高明的梦,在导演组年轻舞蹈家陶蕾的心中泛起涟漪。从9岁就穿上红舞鞋从军的她,像捧着绿宝石一样捧着这两个梦。高明的梦一下打开了她通向艺术的灵感路径。她如获至宝,长久地端详着,耳畔响起高明爽朗的声音:“忘记我,但请记住我的梦想。”

  大学生从军是新鲜事物,如今部队20岁左右的年轻战士,他们的审美已经不再停留于传统的歌舞模式。陶蕾、孟可、魏思佳、纪家萱、易杰5位“80后”新生代舞蹈编导,平均年龄不到30岁,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艺术阵容。

  “好看,做属于年轻人的东西。”他们用年轻人的艺术梦想,去捕捉舞蹈的律动。把大学生从军历程中的细节,提炼成生动鲜活的舞蹈语汇。

  没有比力的因素在舞蹈中更重要了。舞蹈是有生命的呼吸,因为呼吸是另一种心跳,主宰并指挥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明白如何燃起激情,怎样为表情着色。当舞者不停地上下跳动,投身于一种心旌摇动的状态时,这一状态不仅占有身体而且占有生命,那时候,他不再存在哪怕是一瞬间的平静的呼吸,而是用足以使整个身心颤抖的力量来呼吸。

  歌舞《军人没有稍等》,以一个真实细节创作出来。那是高明到部队的第二天,班长第一次给他布置任务,高明随口应了一声“稍等”。为了表现“军人没有稍等”这个概念,魏思佳和纪家萱尝试了新颖的手法,在舞段中加入了紧张的脚步和形体动作。略带责备的队形意向和肢体语言,伴随富有感召力的男声独唱:“军人没有稍等/时间就是生命/一秒钟可能赢得胜利/一秒钟可能失去生命/军人的脉搏跳动着忠诚/军人的血液流淌着服从。”

  在不到4分钟的歌舞中,观众甚至能看到电影《骇客帝国》的影子。背景荧幕上不断变换的一列列数字,舞蹈演员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的连贯动作,在传达出军人在信息化时代雷厉风行的同时,给观众一种紧迫感,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在表现大学生士兵爱情世界的歌舞《山湖之恋》中,舞蹈出人意料地变成了“简单”的行走。在表现高明与心爱的人万里相隔,深山军营与未名湖之间的心灵交流时,陶蕾用最简单的“走”而不是通常的双人舞表现。舞台上,连绵不断的人来人往,或亲密伴侣,或孤单一人,情感就在行走间淡淡弥漫开来。

  “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汇成璀璨的星座/那些英雄的故事啊/温暖着我们的心窝/……/踏上英雄的路唱着英雄的歌/英雄的行列里有你也有我/光荣之旅这样走过/青春和生命献给了祖国。”

  面对高明的梦,陶蕾和她的战友这样说:“青春如何像火箭飞翔,我用舞蹈语言对你说……”

  ■喜欢的歌轻轻地唱,喜欢的人远远地看

  与高明同来看戏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首都高校师生代表和他的同学。他们都为着寻找高明人生轨迹,确立人生航向而来。无疑,高明是大学生入伍并在军营茁壮成长的一个样本,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爱党报国、投笔从戎的典型。

  有人问他,你为何从军?高明这样表白自己的心迹:“北大自建校始,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便成为一种自觉而内在的承担,这种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促使每位北大学子奋进。从军报国是我生命中最大的荣耀!”

  舞台上的光,照着歌舞中的高明;现实中的高明,却早已习惯用言行去消融那些可能夸大自己的色彩。

  6月7日,高明因在校园打篮球摔伤了腿,走进剧场前,他执意甩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演出中,借着间隙,他悄声对记者说:“没有想到,从军后的我会被人们称为‘骄子’,更没想到这个‘骄子’有一天会被搬上舞台。我觉得,这顶光荣的桂冠,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每一位戴着校徽走进军营的同龄人。”

  “《骄子从军》反映了军营训练、工作和日常生活,从细节到氛围的全面呈现,生动地展示了现代化军营的崭新变化。军人的状态是什么样?部队还是不是历练青春的大学校?这个戏都给出了艺术的回答。特别是导弹部队威武不屈的尊严与壮美,‘大国长剑定乾坤’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舞台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艺术何尝不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喻磊同学讲起一串事:“去年9月,我刚走进燕园,就听说有一位从军的学长,从此知道了高明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今晚,我随歌舞从头至尾将他的光荣之旅走了一程。”

  前不久,喻磊遇到一位在国际投资银行工作的校友。得知同学毕业当年年薪就在50万元以上,他心里曾掀起小小波澜。看完《骄子从军》,他和一帮同学不约而同地上互联网,搜索了许多有关军队建设的资料,他说他的心态变平和了。

  “因为什么?”喻磊自问自答道:“和跨国公司相比,军队的确不可能给我50万的年薪,也不可能给我一套高级别墅,但是军队可以给我宽阔的事业平台、崇高的社会地位。在军队威武雄壮的队伍中,我的事业和国家的命运如此紧紧联系在一起,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

  高明曾这样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而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苍蝇。”“骄子”并非自始至终都很优秀,他也受到战友们的质疑。但他坚忍不拔,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号手,历练为一名‘导弹精兵’,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跨越。

  歌舞所塑造的典型化艺术形象,是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表现出来的。舞蹈与女声二重唱《列兵》,以非常浓郁的直感语言“列兵,列兵/列成行的兵”为起兴,抓住列兵“一个一个好年轻/反应有点慢/背包有点松/这有什么难为情”的生活化特点,进而唱出列兵“一个一个好机灵”、“一个一个好英雄”的主题。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国防生李维激动地说:“作品最打动人心是表演者传达给观众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献给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礼赞,也是献给当代大学生的青春礼物!”

  “并不是因为有了清华的光环,我们就是‘天之骄子’,清华学子走上知识报国之路时,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骄子。”他的观后感言引来同学的一致赞同。

  4年来,他们国防生班的同学一直在思考:“究竟我们是因为清华而选择国防,还是因为国防而选择清华。”今天,在《骄子从军》强烈的艺术感召下,他对此有了新的理解:“清华培养过学术大师、治国良才、商界精英,但强军之将对于清华来讲还是一个新领域。优秀的清华人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也应该成为主角。作为国防生进入部队,首先应该忘记自己是一名清华人,要在绿色军营中做普通一兵;同时也应该记住自己是一名清华人,发挥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为军队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骄子从军》告诉了我,青春要像火箭一样飞翔!”看完演出,李维在床上辗转反侧,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给家里打了电话。他对父母说,毕业在即,自己就要迈开军旅的步伐。清华的课堂给了我一双翅膀,而这双翅膀只有在部队磨砺,才会变得羽翼丰满。身为老师的父母听了电话,完全支持他到军营百炼成钢。

  与李维一样,班上其他同学大都选择直接到部队工作。许多人不知道,这份走向基层的决心,是与《骄子从军》有关的。

  李维和许多同学还思忖起一个问题:爱国精神到底是什么?节目中为优秀士兵颁奖的场面启发了他们:

  我们大学生选择从军,就是选择做一名爱国的“运动员”,只不过我们要和最快的飞机比赛跑,要和最先进的潜艇比游泳,要和最准的导弹比射击。从军之前,我们只是人们口头上说的“骄子”,从军以后并且为军队技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才是响当当的中国骄子!

  从学生到军人是一种“涅槃”,从军营到校园,更是一次“浴火重生”。坐在剧场的高明,常常被舞台上的情景打动,氤氲半空的烟云,让人神思飞溯到几千年前,感受当时“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的人文。

  一台歌舞晚会,何以产生如此审美功效?有专家说,在科学发展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统领下,《骄子从军》编导者紧紧把握了一条主人公奋发进取的坚实脚印与建功立业的生命体验连接的“个人成长线”;一条使命驱策、传统熏陶和官兵同心、爱军精武相连接的“军旅熔铸线”。人们在晓畅如流的审美愉悦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时代的伟力,感受到部队的战斗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不仅得到一个大学生士兵百炼成钢的形象化认知,而且更加懂得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英模辈出的渊源与动力。

  ■虽百折千回而无悔,只为台上那绚丽的一笔

  总导演余大鸣和她的创作团队所以倾心《骄子从军》的创作,因为它也概括了他们从军的心路历程。

  那些日子,她们走进高明所在部队,走进北京大学,在与高明多次的心灵碰撞中,通过感受这个年轻人身上禀有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精神追求”,终于找到了突破常规舞台表现模式的“大思路”,即以青春时尚、轻快活泼的整体风格和多视点的艺术切入,完成对“大学生当兵”这个新生事物的生动观照。

  《梦想在起竖》、《号手已就位》、《导弹兵谣》、《青春在飞翔》、《迷彩情歌》等19个节目,小中见大,实现对军营生活的深入开掘。独特的视角,深刻的内涵,揭示出军人的崇高使命,刻画了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心路历程。

  余大鸣在自己导演的晚会中看到高明们的成长,也看到军旅歌舞在新的层面上的发展。她觉得,艺术要与时代同行,就必须与时代一起成长。

  文学统筹赵大鸣一直在反复地问自己:我们的舞台创作思维,真的跟上了这个时代的脚步吗?“也许,《骄子从军》给了我一个回答问题的起点。”

  从晚会创意到付诸文学台本,到最后的舞台呈现,在这一步步的迈进中,他清晰地听到了主旋律作品引领时代潮流的足音,看到了新颖和期待已久的东西。

  《大学生来当兵》生动刻画了战友们对大学生士兵的不同心理反应,描摹了连队生活的原生态;歌舞《士兵的忠诚》,编导大胆绽放他们的奇思妙想,真实生动地表现出属于新生代军人的独特个性。

  为了这一切,音乐总监文子常常进入一种痴迷状态。他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理念,涂抹大学生士兵青春的颜色,但在精神内核上,却始终把展现当代年轻军人特有气质,作为精神的原动力。

  草木流翠,空气中闻得到阳光的味道。重回校园的高明,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在部队,我不能给北大学子丢脸;在学校,我是唯一一个当过兵的学生,也不能给部队丢脸,学习就是打仗。”他把军人的战斗作风带到了攻读课堂。

  高明的形象在创作者心里越来越丰满,他们在歌舞中加入了音乐剧的元素,以此塑造当代大学生士兵的精神气质。首次采用数字灯、激光灯等现代舞美手段,通过多种色彩、多种造型的变化组合,营造青春现代、时尚动感的奇幻效果。

  且将梦笔书奇景。为取得最佳的舞台效果,舞美设计党靖有时夜半醒来,眼没睁开,就赶紧找来纸笔,将梦里得到的灵感记下。他先后尝试了10多种舞美方案,最终找到了大家认可的呈现方式。

  “虽百折千回而无悔,只为台上那绚丽的一笔,台下一声由衷的喝彩。”这是《骄子从军》主创人员的内心独白。

  一幕落下,一幕又起,有时平缓,有时激昂,精彩节目一步步将诗剧引向高潮。“好男好女来当兵,体现了现代化军营对新一代青年的召唤和期盼。”高明这样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价值洼地往往是精神高地,我许下一个青春的约定

  “你想让青春淬淬火吗?走,去看舞台上的高明!”

  军中一曲骄子歌,唱尽时代真风流。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主题歌舞《骄子从军》在首都连续演出13场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师生相继观看演出,场场反响热烈。他们自发撰写评论感言,在网上发帖赞誉,由此展开关于报效祖国与个人发展的思考与讨论。

  对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陈晓灵来说,她看《骄子从军》是一个偶然,然而,为之震撼和感动却像一个必然。

  陈晓灵说:“剥开绚丽的艺术外壳,《骄子从军》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同龄人追梦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热血的少年壮志,但只有很少的人有勇气与毅力奔跑在追寻的路上。舞台上,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流淌的汗水,深邃而广阔的星空下掷地的诺言,鲜艳而澎湃的国旗上飘荡的决心,美丽而纯朴的乡野间传唱的歌声,都让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不知不觉间,心沉了一沉,不禁扪心自问:青春与信仰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高明选择的是承担,承担天下先的使命;是奉献,奉献青春的智慧与血汗;是执着,执着自己最初抱定的梦想。那么,其余的我们呢?是否也要‘许下一个青春的约定’?公民社会中,价值洼地往往是精神高地,而对精神高地的守望,往往成为坚守基本价值、引领前进方向的力量。”

  在《骄子从军》中,“信仰”这个字眼并没有被弄到云彩那个高度,正如上海大学副教授程波所说,信仰可能难以名状,但喜怒哀乐的生活质感,以及深深浅浅的感动,都散发着信仰的光芒。

  《骄子从军》创作者下移的是生活视角,而解读青春与信仰的思想含量却在向上升腾。人们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这台歌舞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的思考与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大幕落下,面对围拢过来的官兵和大学生,高明动情地说:“我永远忘不了军营的日子,忘不了我的战友兄弟。如果有机会,我还要重归军旅。我绿色的梦想永不会落幕!”

  那首动听的《从军歌》再次响起,不,它原本就存留在我们心里。青春的号角,召唤着时代的“骄子”集合在飘扬的军旗下:

  好男好女来当兵/潇潇洒洒走一程/人生难得几回搏/从军报国多豪情

  好儿好女来当兵/风风火火走一程/男儿何不逞英勇/莫在花丛醉太平

  好儿好女来当兵/无怨无悔走一程/红军的旗帜长征的路/陆海空天建功勋

  好儿好女来当兵/轰轰烈烈走一程/青春的梦想壮美的歌/英雄的传人是我们。(本文图片摄影:张建刚、刘明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