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士兵突击》在日本受好评 许三多有海外粉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9日 10:55  解放军报
电视剧《士兵突击》剧照
电视剧《士兵突击》剧照

许三多在日本受到海外粉丝喜爱
许三多在日本受到海外粉丝喜爱

八一电影制片厂明振江厂长
八一电影制片厂明振江厂长

  名家简介:

  明振江,1969年入伍,历任电影放映员、文化工作站站长、影视局局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2008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十佳”优秀出品人奖。

  前不久,八一电影制片厂明振江厂长带着电视剧《士兵突击》,应邀赴日本参加东京国际电视节并获得大奖。这意味着中国军事影视作品走向世界取得历史性突破。面对荣誉,曾做过多部军事题材影视剧出品人的明振江感慨良多。

  记者:《士兵突击》在东京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是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性奖项。你能讲讲当时具体的获奖原因吗?

  明振江:由日本民间电视台联盟和日本广播协会联合主办的东京国际电视节,是日本规模最大的电视节。《士兵突击》在国内播出后,其反响波及到了亚洲,日本专门派人到我国来考察了好几次,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作了详细调查,最终选定了《士兵突击》。我觉得日本人有眼光。以往像《亮剑》等电视剧只是被拿到国外去交流,而《士兵突击》这次是受日方邀请赴本地展映,这确实是个突破。原因很明了:一是这部剧反映了当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人们从中发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精神价值,因此在观众中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的背后预示着中国在发展崛起中一种值得关注的精神趋向,日本人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点。二是世界进入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后,日本渴望通过这部剧了解中国,了解中国“80后”青年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记者:《士兵突击》以“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追求感动了一代人,那么,走进亚洲,这种创作理念和艺术形象能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同吗?

  明振江:应该十分肯定地说,得到了国际许多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广泛认同。一开始,《士兵突击》制片人张谦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问:“有哪些海外朋友看过《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很快就有数十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发帖子过来,包括美国、比利时、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日本、秘鲁等,他们从不同侧面对这部剧给予很高的评价。最近,法国有一家文化公司给我们来信,准备把《士兵突击》作为中文教学和文化推广的教材,想通过分析研究这部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以及它所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士兵突击》这次在国外获奖,也表明外国观众开始欣赏中国军人的风采了。许多国际同行特别是华人、华侨,都称赞《士兵突击》很好看,中国军人身上的那种“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应该适合全球每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士兵突击》的成功,也是对人类做出了贡献。

  记者:国际电视节上,一些“洋观众”看了《士兵突击》有何评价?

  明振江:我们在日本时间很短,日程安排得也紧,但参加国际电视节的各国朋友,特别是主办方对我们非常重视,从颁奖仪式的排位,到《士兵突击》(选集)的播放,都安排在最好的时间,显得人气很旺。一位女教师慕名从崎玉赶到东京来看片,连连说对这部剧“很喜爱、很喜爱!”演员王宝强在游览东京市景的时候,也屡屡被海外“突迷”们认出,纷纷跟“许三多”合影留念。

  我们也抽空与许多国际上的电视专家作了交流,他们的基本看法是:中国的影视创作正在与世界接轨。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士兵突击》很有趣,可以说是一部充满幽默的电视剧,也是一种新样式的军事题材作品,人们不仅喜欢主人公‘许三多’,还喜欢伍六一、史今、袁朗等人物形象。”目前,《士兵突击》已经被日本两家主流电视台看中,同时也颇受日本影视发行商的追捧,长达30集的《士兵突击》有望一集不剪地在日本电视台播放。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在与我们积极商谈这部剧的播出事宜。

  记者:因为《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八月一日》、《冲出亚马逊》、《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战争目光》等多部作品连续走红,近几年,一种“军事题材热”现象已在国内形成,作为中国军事题材影视片最大生产基地的“当家人”,你对目前这种“军事题材热现象”怎么看?

  明振江:近年来出现的“军事题材热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对崇高精神的呼唤。不论是《亮剑》里的“李云龙”,还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都在观众的心目中树起了一个精神偶像。从世界来看,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他们都把军事题材作为长盛不衰的品牌。军事题材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主义气概,它的情感是极其凝聚化的,特别是那些“一分钟决定生死”的惊心动魄场面,把军人的崇高精神诠释得荡气回肠。而且军事题材往往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悬念横生,不到最后一分钟看不出谁胜谁败。和平年代,观众对胜负的好奇心很强烈,就像看体育比赛一样,既想知道结果,也想了解过程。这也是军事题材作品独特的魅力。有人作过统计,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在吸引观众的系数上是最高的。

  记者:作为多部军事题材影视片的出品人,你对变幻莫测的影视市场应该是感同身受,你认为军事题材影视创作如何引领主旋律潮流?

  明振江:当前,我国的文化影视事业和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八一厂作为军队文艺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要想履行好使命,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是要敢于冲进市场大潮中搏激流。近几年,面对好莱坞进口大片蜂拥而至,商业大片成为媒体焦点,文化形态日趋丰富多彩,影视的评判系统日趋多元化的现实,八一厂知难而进,大胆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下力气抓了艺术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领导推人才、人才创精品、精品树品牌、品牌招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相继创作出电影《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太行山上》、《我的长征》、《八月一日》和电视剧《无愧苍生》、《八路军》、《雄关漫道》、《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士兵突击》等一大批优秀军旅题材作品。这些作品,有多部被中央确定为配合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的重点文艺项目,并在各类评选活动中屡获大奖,被影视界、评论界和新闻媒体称为值得关注的“八一厂现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影视市场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军事影视创作要想保持住现有的发展势头,必须实行开门办厂,引入社会资金和力量。我们正在进一步整合军内外影视资源,以综合开发为突破口,走出一条多元化的创作生产、制片管理、发行营销的新路子。

  记者:繁荣军事题材影视艺术是所有军旅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们应担当起怎样的光荣使命?

  明振江:的确,八一电影制片厂担负着拍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的神圣使命。建厂56年来,几代八一电影人肩负着用影像写史、为军旗增辉的崇高使命和光荣职责,始终致力于用影视作品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热情讴歌中国革命历史和现实火热生活,积极塑造我军各个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普通官兵的良好形象,先后拍摄了2200多部各类影视作品,拍摄的电影胶片连起来可以足足绕地球80多圈,用黑白与彩色的画面,演绎着战争的经典,谱写着讴歌英雄、展示崇高的新篇章。从士兵到将军,从普通群众到共和国的领导,都对八一厂说着同一句话:“我们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这既是对八一厂的充分肯定和最大褒奖,同时也对八一厂的影视创作人员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此,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应该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军事影视大发展大繁荣中,在良好的创作环境下,谁用最动人的音符歌颂了伟大人民的创造,赞美了部队官兵的献身精神,谁用最绚丽的画笔描绘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谁就是最出色的艺术家,谁就是最受人民群众特别是部队官兵欢迎的军旅艺术家。

  记者:2008年八一厂以优异的成绩向广大观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09年是祖国的60岁生日,你们拿什么产品奉献给广大官兵,给人们带来军事题材影视创作的更大惊喜?

  明振江:就影视创作生产来说,2008年确实是八一厂的又一个丰收年,也是进步年和创新年。全年共拍摄影片8部、电视剧10部,其中《霓虹灯下新哨兵》被国家广电总局推荐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影片,备受关注的反映抗震救灾故事片《惊天动地》即将封镜,纪录片《为了生命》已获得意大利国际军事电影节一等奖,还有多部影视剧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几年前就开始筹划准备,决心用优秀的作品向祖国献上一份厚礼。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已正式下发通知,确定了50部优秀影视剧作为献礼作品,八一厂就占了7部,其中有电影《惊天动地》、《航天英雄》、《为了和平》和电视剧《解放》、《绝地逢生》、《我们播种爱情》、《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等。这些作品除了电视剧《绝地逢生》是反映农村改革题材外,其他6部都是军事题材,这些作品都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了我军官兵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精彩人生,值得期待。(文中照片:李天印、崔腾摄影并提供)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士兵突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