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把他的名字写上山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6:33 解放军报
群众把他的名字写上山崖
本报记者 张弛 薛仁 杨彪 董强

  

${新闻标题}
高处而来,在低处行走

  水的智慧可以推动一切潮流

  而博大的爱来自对渺小的关注

  那些雪花泉水以及草露

  可能就是一条大河的源头

  ……

  这首美妙而充满哲理的诗,题为《红河谷》,作者是一位军转干部,名叫林强。你了解了作者的人生故事,就能更深地理解诗的内涵。

  林强在部队时,是成都军区政治部体工大队运动员,在第四届全军运动会上打破过男子十项全能全军纪录;后来到四川省军区当战士、排长,是呱呱叫的训练标兵;1987年,他从宣传处干事的岗位上转业,先后担任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科员、副处长、处长,省语委办公室主任。

  如今,他成了四川省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今年4月以来,四川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向林强同志学习的活动。

   “既然遇上了,我就有责任帮助你们,不然睡觉也不安宁”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乌依乡境内,有一个位于金沙江边的阿布洛哈村,当地人称之为“麻风村”。麻风病是人类疾病史上最早的瘟疫之一,患者毛发脱落,五官变形,手脚残缺。上世纪60年代初,为防止麻风病蔓延,当地政府将患者集中在这里治疗。如今,中国的麻风病治疗已有突破性进展,可防可治,不会遗传,阿布洛哈村的麻风患者都已治愈。但是,病好了,人却难以被外界接受,“麻风村”成了远离社会的角落。

  2003年夏天,林强到布拖县调研,听说了“麻风村”,想去看看,但很多人“谈麻色变”,没人敢带路。2005年3月,林强第三次来到布拖县,在他反复劝说下,终于有人带他进了村。

  从海拔3891米的阿布采洛山口,下到“麻风村”,有10多公里路程,落差2000多米。当时的路还不到一米宽,里侧是山岩,外侧是深渊。林强第一次进村的时候,在六七十度的山道上艰难滑行,用了5个多小时。他说这是他这辈子走过的最险的路,由于下坡惯性,脚趾都淤了血,还要时时防备摔下山崖。见到村委会主任吉列史尔,林强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定帮你们把路加宽,这条路你们不能走一辈子!”

  这次进村,他待了4天,与村民同吃同住。挨家挨户走访完63户村民后,他被深深震撼了。临走时,他把带来的生活用品全部留下。吉列史尔对他说:“这里路太难走了,你不要再来了。”林强毫不犹豫地说:“不,我一定会再来的!”

  此后,林强在不到一年半时间里,先后10次深入“麻风村”,给村里送来各种物品,大到汽油发电机、彩色电视机、DVD机,小到手电筒、牙膏牙刷,还有100余套衣服、1000余册图书,以及给孩子们的学习用具、给老人们的感冒药和眼药水。去年夏天,村里遭受旱灾,严重减产。林强拿出1万元钱,从成都买了8500斤大米,运到村里,帮全村人度过了饥荒。

  每次,村民们总是拉着他的手,说:“你家也不富裕,下次千万别带东西了!”而林强总是说:“既然遇上了,我就有责任帮助你们,不然睡觉也不安宁。”

  村里有一位名叫阿聪尔聪的老人,一辈子没结过婚,住在四面通风的窝棚里。林强第一次给他照相,老人赤着上身。林强当场脱下外套给老人穿上。他问村长盖一间房需要多少钱,表示自己出钱给老人盖间新房。

  3个月后,林强又来了,阿聪老人已经住进了新房。他从林强带来的照片上,平生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模样,惊喜得直拍巴掌。

  今年4月,林强第九次进村,特意为老人带来雨靴和手电筒。没想到,就在一个月前,老人雨中摸黑走夜路,掉下了悬崖。林强不由得痛哭失声:“他怎么会死呢?他怎么会死呢?我们说好再见面的啊!”他不停地念叨着:“阿聪大叔,我来晚了!假如我早来一个月,大叔就不会摔下山崖……”他把手电筒放在阿聪大叔门前,流着眼泪说:“阿聪大叔,这东西你留着,在另一个世界给你照亮吧。”在场的乡亲们眼睛都湿润了。

  “让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大山”

  林强一次次走进“麻风村”,不光是送钱送物,他反复琢磨着怎么帮助“麻风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让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飞出大山,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改变‘麻风村’的面貌。”

  他找到县教育局积极争取,得到支持。布拖县政府从极为紧张的财政中拨款20万元,决定为“麻风村”建一所希望小学。林强拿出3万元稿费,加上朋友们资助的价值7万元的钱物,捐给学校,并承担了两位代课老师每月各800元的补助。

  开学那天,整个村子像过年一样热闹。杀猪杀牛,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肉、大米饭和土豆。34名学龄儿童一个不少走进课堂,村里第一次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全村男女老少静静地围坐在学校周围,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仰望着学校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脸上充满了欢笑。

  除了办学,林强还拿出2万元,资助村民修路,把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加宽到两米,好走多了,村民们立碑纪念,取名“康复路”。

  他还帮助村里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嫁到了山外。姑娘把照片带回村里,村里人惊呼:“楼房比大山还高。”紧接着,有7个小伙子走出深山,到城里打工。

  最近,他又把学校的老师和5个学生接到成都,孩子们第一次乘坐汽车、火车,第一次走进动物园,登上电视塔……

  林强的行为,感动着朴实的村民,也感动了他的朋友们。这其中,有市委书记,有企业精英,有军转战友。他们有的送钱捐物,有的鼓励声援。林强把社会的爱心一次次带进“麻风村”,他在村小学课堂的黑板上,一个一个写下捐助者的姓名,深情地说:“你们不一定要记住这些名字,但你们一定要记住,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乡亲们无法表达对林强的感激之情,他们把林强的名字写到了山崖上——“感谢共产党培养出林处长这样的好干部”。

  “每当我把镜头对准贫困群众,就唤起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

  林强是省级机关一位处长,同时又是一位探险摄影家。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把个人爱好与工作需要天衣无缝地连接到一起,一心想着为群众谋利益。他说:“每当我把镜头对准贫困群众,就唤起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

  他是厅机关干部中到边远、贫困地区最多的人,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跑基层,到过300多所农村学校。他用镜头拍摄基层群众的实况,那些摄影作品成为形象的内参、供有关部门决策的依据。

  为了摸索乡村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经验,他走遍了岳池县每一所学校。1995年,国家教委在岳池召开全国农村体育教育工作现场会。随即成立的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研究会,选他担任秘书长。他在亚太地区学校体育研讨会上,作了《论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主题演讲,赢得中外专家好评。

  摄影爱好,也让他有了更多为群众谋利益的机会。20年前,他就参加了四川著名的旅游景点海螺沟的开发考察,被称为“海螺沟之叔”;他拍摄的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区农村学校专题照片,为这些学校争取到50多万元教学经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看了他拍摄的

艾滋病患儿专题作品,拨款12万美元,用于内江预防艾滋病教育。

  在林强的同事眼中,他是一个没有“官瘾”、干什么都追求卓越的人。他的优秀不是偶然的,而是长期历练养成的习惯。他经常给领导提意见,却总能赢得领导的好感。一位省领导退休时,邀请给自己当过秘书的同志聚会,特意把林强请来。席间,这位老同志向大家推荐林强:“他是给我提意见最多的人,也是被我看作编外秘书的人,我很少表扬人,今天郑重向他表示敬意。对机关干部来说,这是个重要的能力素质。”此事曾在省直机关传为佳话。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