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新闻评述 > 正文

军事文学繁荣的背后——关于白羽老人的一点回忆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 19:48 解放军报

  陆文虎

  白羽老人走了。他的一生是干革命的一生,是为文学的一生,对于革命,对于文学,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天上午,当我赶到301医院,看到医生在尽最大的努力对他进行抢救,而他却毫无知觉时,不禁深感悲痛。虽然白羽老人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很好,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若不是前一天摔了一跤,引致脑动脉血管破裂,是
断不会有生命之虞的。想起上次见面时,他还兴致勃勃地说起,到90岁时要开个总结自己文学道路的会。曾几何时,他就离我们而去了,现实残酷得令人无法接受。

  余生也晚,接触白羽老人也迟,但是,他的风度、睿智和远见卓识,以及对中国军事文学的贡献,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1982年,我在厦门大学刚刚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因总政文化部要成立文艺理论研究处,就奉调到了北京,在白羽部长的领导下工作。此前,南方正有战事,在白羽部长的倡导下,一批军队作家到了前线,创作出了极出色的战争题材文学新作品。白羽部长非常敏锐地看出了军事文学振兴的可能和途径。他设想了中国军事文学的第三次浪潮,并身体力行,通过一系列重大动作,推波助澜,终于使第三次浪潮由可能成为现实。那时,他极为兴奋,积极行动起来,从1982年至1984年,两年多的时间里,赶着做了许多其影响及于今日的大事。每件事都由他本人提议并组织详加论证,然后亲自跑上跑下,直到办成。其荦荦大者有:第一件,为军事文学建立新阵地,在解放军文艺社创办大型军事文学双月刊《昆仑》。第二件,为军事文学进行新动员——召开全国军事文学创作座谈会,会后党中央以《中共中央文件》向全国转发了由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名报告的创作座谈会情况。这件事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恐怕也算得上是空前的了。第三件,为军事文学的百花齐放建立新机制——在总政治部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四件,为军事文学培养新人才——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办文学系。第五件,为军事文学的繁荣开拓新途径——以“总政治部命令”方式,召集全军20名富有潜力的中青年作家,把他们派到南线战地。两个月后,我和范咏戈、佘开国陪同他和李瑛到前线检查。当时他已年近七旬,但是情绪高昂。他全然不听张铚秀司令员的劝告,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到了第一线,进堑壕,钻猫耳洞,表现出久经沙场的将军本色。他同20名作家逐个讨论创作构想,给他们出点子、想办法,与他们交流战地体会,鼓励、帮助他们写出好作品。

  上述这五件大事,要办成一件都很不容易。但是,凭着他对文学的痴迷和热情,凭着他著名作家的影响力,凭着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极为尊重他并且极为关心军事文学发展的总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白羽部长都办到了。很快,这些新举措就都有了回报:《昆仑》杂志陆续推出了朱苏进的《射天狼》等大量优秀作品,其分量、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程度,在全国引起阵阵轰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肯定和鼓励了大量的新人新作,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军事文学的繁荣。著名作家徐怀中出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任主任,培养出了李存葆、莫言、钱钢、王海鸰、江奇涛、徐贵祥、柳建伟、石钟山等一大批作家,活跃在中国文坛上,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军艺作家群”。令白羽老人欣喜的是,他看到了本届“茅盾文学奖”的5名获奖者中,竟有2名是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毕业生。到南线战地生活、采访的作家们写出了许多辉煌的作品,例如韩静霆的《凯旋在子夜》、江奇涛的《雷场相思树》、王中才的《最后的堑壕》等等。这段战场生活给作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有的作家多年后还在写当时的故事。这些事情,当时身处其中,好像不过是组织了一些活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今日回顾起来,才看出其一桩一件都对军事文学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白羽老人对文学特别钟爱,也有独特、深刻的见解,他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想问题,并且很注意倾听年轻人的意见。有一次,大概从南线战场回京半年左右,我陪他下部队调研。得空时,我们常常谈到部队文化工作和创作问题。有一天他说,军事文学要进一步发展,接下来就要解决理论问题,只有理论上有了新突破,创作上才能有新的进展。他问我有什么见解。我说,军事文学的主题不会有问题,部队作家也都很注意深入生活,现在应当抓抓艺术质量。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对军事文学作美学上的定位。宗白华说过,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在于壮美。军事文学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崇高与壮美。二是军事文学要有更广阔的道路。中国丰富浩瀚的战争生活需要史诗式的作品来反映,在雄伟的史诗中表现悲剧美,能够使之更加凝重、感人。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作品都成为史诗,也不是要求所有的作品都来写悲剧。白羽老人听了,深以为然,并说自己非常喜欢史诗和悲剧,在美学上也非常推重崇高和壮美,军事文学应当具有这样的样式和品格。后来,他曾对这两点进行过多次阐发。

  白羽老人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以个人利益服从于革命利益,无论怎样身处逆境,从不坠青云之志。他也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早在30年代,他的文学创作就很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具有粗犷、雄壮的格调和浪漫主义色彩。自从1938年投身革命后,他总是朝乾夕惕,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写成的。他是一位富有深刻历史感、敏锐生活洞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总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了强烈的战斗气息,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激情。无论是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政务繁忙的和平年代,都不能阻挡他那诗一般语言的喷发和流淌。直到80年代中期,以古稀之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才非常欣喜地成为一位专业作家。从此,白羽老人的创作进入新的优质高产期,他的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茅盾文学奖,就是文学界给予他的最高褒奖。后来,他又在同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以惊人的毅力,每天几百字,终于陆续完成了几部重要著作。令人惊奇的是,其中的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和长约90万字的长篇散文《心灵的历程》,竟然吸纳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使文风为之一变。白羽老人不仅为推动军事文学鼓与呼,而且还身体力行,亲自创作,这种精神,弥足珍贵。

  我们不会忘记军事文学在上世纪末的繁荣,我们更不会忘记白羽老人为促成这种局面而付出的大量心血,不会忘记他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