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军事新闻 > 正文

航天员杨利伟载誉归来目击记(配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 07:25 解放军报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欢迎群众把他抬了起来。本报记者 江志顺摄

  本报记者 杜献洲 丁海明 范炬炜 武天敏

  航天靴在荒原上留下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记。

  2003年10月16日清晨7时02分,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走出返回舱,双脚再次踏上祖国的大地!

  7时40分,一架直升飞机在晨曦中起飞,将杨利伟送抵附近机场。8时30分,一架波音737专机呼啸起飞,载着航天英雄向首都北京飞去。

  飞过云海,飞过草原,飞过田野,飞过山林……这一刻,辽阔的祖国大地,掀起一阵阵沸腾的热浪,翘首期盼英雄归来的人们流下了喜悦的泪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崇敬的鲜花抛向英雄。一个普通的日子,成了举国欢庆的盛大节日!

  勇士飞天日,民族圆梦时。今天,记者跟随英雄凯旋的脚步,记录下这令人难忘的时刻……

  ①内蒙古主着陆场——

  喜迎英雄凯旋

  飞船降落:天地立体大追踪

  10月16日凌晨,深秋的内蒙古草原,孤寂辽阔,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上,周围星光点点。

  渐渐地,东方露出一线瑰丽的橙色。5时40分左右,西南方向天空中出现一个亮点,拖着金色的尾巴向下划落。

  天空中,5架直升机向飞船落点飞去。地面上,车队从四面八方赶来。

  “发现目标!”茫茫荒原上,一个激动的声音传来!抬头仰望,天空中隐隐约约出现一个暗点。近了,近了……只见巨大的彩色降落伞,拽着抛掉防热底盖后的飞船返回舱,划着优美的弧线,从天空中缓缓飘落。

  直升机飞向返回舱,在它的周围盘旋飞行,仿佛翩飞的鸿雁在召唤着远行归来的游子。灿烂的朝阳,给返回舱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光晕,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准确降落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返回舱降到距地面约1米的高度,舱底的缓冲发动机骤然喷出火焰,吹起一片黄沙,托举着“神舟”平稳着陆。这个着陆速度,仅仅相当于人从一米高的跳台上跳下!

  “啪”地一声脆响,航天员杨利伟摁动舱内的开关,返回舱切断降落伞,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主伞如彩虹般飘落在返回舱边,像给飞船献上了凯旋的花环

  。瞬间,直升机在距返回舱约200米处降落。地面搜救车队随即赶到,回收人员不等车轮停稳就跳下汽车,向飞船返回舱奔去!

  杨利伟:安然无恙跨出座舱

  此时,表皮被大气层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平稳地“坐”在地上,散发出阵阵焦糊的气味。用手触摸舱壁,还散发着烫手的余温。“航天员怎么样?航天员怎么样?”人们迫不及待地掂起脚尖,从舷窗向里望去……

  “啊!”人群中骤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只见航天员杨利伟已经解开束缚带,站在返回舱里,将戴着手套的右手贴在舷窗上,向舱外的人群挥动!

  6时54分,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7时01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向在场的人们挥动手臂,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工作人员搬来一把特制的软椅,请他坐下,按规定做几分钟的“地面重力适应”。随后,现场的搜救队员们欢呼着将他高高托起,送进了及时赶来的医疗救护车。医护人员当即对他进行一些必要的身体检查,并协助他更换服装。

  不一会儿,换上了天蓝色航天员训练服的杨利伟又回到人们面前,更显得英姿勃勃。面对人们的欢呼和照相机的镜头,他频频招手致意。记者喊道:“杨利伟,我们接你来啦,对全国人民说几句话吧!”

  杨利伟笑了,他说:“飞船运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②首都西郊机场——

  英雄被高高抛起

  停机坪上,翘首盼望英雄凯旋

  机场,鲜花簇拥。远方,青山如黛。

  9时30分,有关领导来到铺着红地毯的舷梯下,迎接航天员杨利伟的归来。在欢迎的人群中,有航天员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母子俩的手里,各自捧着一束鲜艳的百合花。看到母子二人,飞船各系统的老总们纷纷夸奖起来:“你们和利伟的对话很精彩。”一位老总抚摸着杨宁康的头说:“你爸爸是个英雄,你将来也要当个英雄!”

  这时,身穿民族盛装的几名迎宾的军校学员悄悄合计起来:“等杨利伟下了飞机,咱们把他抛起来怎么样?”说着,他们在同学中挑选了一名和杨利伟个头差不多的男学员,认真地“排练”起来。

  舷梯下,锣鼓喧天欢迎英雄

  9时50分,一架白色的波音737专机在跑道上降落。驾驶员操纵飞机,缓缓滑行,当机舱门对准迎接英雄的红地毯时,飞机刚好停下。

  在喧天的锣鼓声中,杨利伟的妻子张玉梅和儿子杨宁康怀抱鲜花迎上前去。杨利伟一手将妻子拥在怀里,一手将儿子抱在胸前,现场顿时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军乐队演奏出高亢嘹亮的迎宾曲,杨利伟与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宿双宁难抑心中的激动,与杨利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5个小伙子跑上前来,将杨利伟一次又一次抛向空中。

  中巴彩车上,杨利伟为记者“揭谜”

  10时10分,一辆身披五彩鲜花的中型面包车驶出北京西郊机场,取道八达岭高速公路,向北京航天城驶去。

  刚刚从太空归来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和总装备部政委迟万春等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位于北京航天城的航天员公寓,记者有幸随车同行。

  一上车,李继耐就把杨利伟8岁的儿子杨宁康抱在自己的膝盖上,拉着杨利伟的手,让他坐在自己的身边,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杨利伟笑着说:“在飞船上一共睡了4个小时,刚才在飞机上又躺了一小会儿,现在感觉很好。”在首长们与利伟交谈时,张玉梅静静地、目不转睛地盯着丈夫,手里还捧着刚才在机场迎接丈夫的百合花束。同车的人们见到小宁康,你一言、我一语地逗起他来:“宁康,爸爸给你摘了一颗星星回来,你要不要啊?”宁康把脑袋一歪,脆生生地说:“要!”全车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这时,记者想起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大屏幕上看到的一幕———飞船刚刚入轨,杨利伟在一张纸上写了几行字,举在摄像机镜头前。可能杨利伟写字的笔画有点细,当时大家谁都没有看清他写的是啥。于是,记者问起这个悬疑。杨利伟笑了:“我写的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窗外黛青色的山峦飞掠,汽车驶进城区。公路两旁的行人驻足观望彩车,有的举起手臂向车队致意,有的情不自禁地欢呼……

  ③车队沿途——

  飞天英雄魅力四射

  记者碰上了一位“航天迷的哥”

  从城里赶往杨利伟乘坐的专机即将飞临的西郊机场,记者叫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名叫田景林,大胡子,40开外,听说记者是去采访杨利伟欢迎仪式的,伸手把计价器的指示灯扳了起来:“采访航天的记者,我今儿给您免费啦!”

  像许多北京出租车司机一样,这位田老兄也挺能“侃”。他告诉我,免费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个“迷航天的主儿”。

  别说,侃起航天,他还真有点专业。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航天开发的民用领域。“比如这个车载卫星定位仪,就是航天开发带来的直接成果。”他指着车上的定位仪屏幕感慨地说:“咱老百姓也是航天开发的直接受益者。”

  是啊,无论是气象预报,还是电视转播,航天开发的成果已经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通过卫星网络接受教育的人已经达到数千万。如果这事听起来还有点远,那么请往我们的餐桌上看看,你平常吃的已经有不少是“太空蔬菜”。据报道,一种从太空遨游回来的花卉生出了更加美丽的模样,近期就要上市,走入寻常百姓家了。

  人群里有一位“‘神舟’发烧友”

  从杨利伟乘坐的专机降落的西郊机场,到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沿途虽然没有组织欢迎,但还是有不少人事先得到了消息,在路两边翘首而待。

  人群中,一位名叫宋亚强的小伙子告诉记者,9月末,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北京科技周上,他当了一回“神舟”发射总指挥。

  这次北京科技周,航天展区规模最大。数百平方米的大厅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的火箭模型、载人飞船模型,还有一些已经发射到太空的人造卫星模型,让观众恍若置身遥远的太空。

  “要说最吸引人的,就是火箭发射现场模拟演示了!”宋亚强至今还难忘当时的激动一刻。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个电脑方阵,可以模拟演示“神舟”发射的全过程,除一些保密程序外,过程非常逼真。电脑屏幕上有6种可供选择的程序:从5小时倒计时准备,到1分钟倒计时操作,一应俱全。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他选择了5分钟程序。按动总指挥电钮,火箭、飞船各系统状态显示出来,其它各电脑纷纷向他报告准备状态。最后10秒钟,倒计时读秒的声音响彻展厅。“我宣布点火起飞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了!”小伙子哈哈笑了起来,“今天,真正的航天英雄就从我们眼前走过,有过那次模拟体验,感觉和他更近了。”

  “追星族”心目中的“新星”

  迎接航天英雄的车队刚刚驶过,记者走进路边的一所学校,采访了一位姓彭的副校长。他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热衷于科技活动,对航天英雄也有着一种特别的崇敬之情。学生中有不少是“追星族”,追的是歌星、影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英雄的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他们开始追慕科技明星,对谁才是真正值得崇敬的明星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在几天前,“北京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生爱科学月”开幕。北京一家报纸以《“神舟”引导学生科研,中学生热衷造火箭》为题,报道了“神舟”引发中小学生科研热的盛况。东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中学生们组成了“火箭梯队”,着手“研制”工作,短短数月,他们造了60枚“火箭”。虽说这种火箭模型非常简单,但每一枚都代表着这些青少年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美好祝福和衷心祝愿。

  采访彭副校长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不少同学跑到校门口翘首张望,希望能一睹杨利伟的英雄风采。他们告诉记者,像杨利伟这样的人,才是他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④北京航天城——

  众人争睹英雄风采

  老专家打开存了30年的茅台酒

  载着航天英雄的面包彩车,刚驶出八达岭高速公路,距北京航天城还有一两公里,激越的锣鼓声就传了过来。“就要到家了!”杨利伟精神为之一振。

  家,越来越近,锣鼓声越来越响。航天城大门上,两只巨大的红色气球悬挂着两幅标语:热烈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热烈欢迎中国首飞航天员载誉归来!

  粗略统计,今天在航天城欢迎的各界群众达2万多人。

  “我得仔细瞧瞧杨利伟。”一位身穿白色夹克衫的老者在人群中念叨着,但总是挤不进去。老者名叫王德汉,曾搞了几十年的航天研究,现已退休。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刚被选为航天员时,王老给他们上了第一堂课:《为什么要送人上太空》。今天,他要好好看看自己的学生。

  欢迎队伍中,有许多“老航天”。载人航天工程,早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不少“老航天”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识渊博,为了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他们默默奉献了一辈子。

  第一代“航天人”、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何权轩,今天没来航天城。但他在家里,打开一瓶存了30年的茅台酒,与老伴举杯庆贺。他对记者说:“这是我45年的梦想,今天实现了,高兴啊!”

  “妈妈好!”利伟紧紧拥抱母亲

  在警卫人员手拉手的“护送”下,彩车终于驶出人海,来到航天员公寓前。在公寓门口,杨利伟的父母亲早早在等候。

  “妈妈好!”一下车,杨利伟紧紧拥抱住母亲。杨利伟的母亲魏桂兰激动地说:“好!好!”周围记者的闪光灯闪成一片。

  这两天,杨利伟的母亲和全国人民一样,时刻关注九天之上的杨利伟,一直端端地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大厅,总共才睡了三四个小时。母亲相信儿子,但母亲的牵挂比任何人都强烈。

  杨利伟成为英雄,这中间饱含着母亲很多很多的心血。杨利伟上小学时,年幼的弟弟才上托儿所,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每天都要去接送兄弟俩。不会骑车的魏桂兰,每天早早起来,用自行车推着兄弟俩上学,风雨无阻。

  虽然很想父母,但按照规定,杨利伟第一顿饭还不能和父母在一起吃,也不能陪父母多说会话,他必须尽快进宿舍洗澡、就餐、休息。

  两位总指挥签署“交接书”

  在杨利伟走进宿舍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宿双宁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夏长法就正式签署航天员移交手续。一张打印好的《中国首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交接书》这样写道: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实施了首次载人飞行。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于16日6时23分顺利返回到内蒙古主着陆场区。7时02分自主出仓,11时安全到达北京航天城。杨利伟身体状况良好。”

  签完名后,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见证历史的签字,见证中国人民辉煌的签字。签完字,中国首次载人飞船飞行才正式宣告成功和结束。

  手拿移交书的宿双宁告诉记者:“杨利伟下飞船后,医生两次对他进行身体检查,他的身体不是一般好,而是非常好,各项生理指标都很正常。这次飞船发射也不是一般成功,而是非常成功!”
  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图为当地政府和牧民欢迎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并为他献上洁白的哈达。王玉摄
沸腾的航天城 本报记者 杜献洲摄
与母亲拥抱。张桐胜摄
  (解放军报 2003年10月17日 第4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有奖订阅-情爱技巧日日送,诱人大奖等你拿
  英语口语能速成? 新东方GMAT、IELTS新课 任汝芬率队冲刺2004考研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 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