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五·八事件"在军事上的启示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5月7日  海鸣

  今天是"五·八"时间一周年,一年前的这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在对南联盟的肆意军事打击中,用五枚炸弹 洞穿了中国驻南使馆,造成了三人死亡、一人重伤、二十多人受伤的惨剧。应该说,一年前的这一天,把原本就十分关注科索 沃战争进程中国人的想象,带入了一个更接近实际的反侵略战争的模拟空间。虽然此后由于李登辉借机抛出了为西方资本下一 步肢解中国的"高明设想"("七块论"和"两国论"),使得我们把一年前在美国使馆前抗议的一位同学背心上写着"导弹 中国也有"的导弹在媒体上指向了李登辉的"总统府"和办公桌,从感情上使我们无处渲泄的悲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但 这对解释中国怎样在军事上做好准备以避免遭到南联盟同样的厄运还远远不够。

  精确打击在轰炸三个阶段的使用

  在科索沃战争之后,对美军在军事上使用"高技术"、"精确打击"的分析满天飞,一些布置来自那里的统计数字( 很可能是北约宣传战的一个作战步骤),一下子成了众多军事专家诠释未来战争形态的数据支撑。但是如此的"高技术"和" 精确打击"为什么连中国大使馆这样的目标都分不清楚而造成所谓的"误炸"呢?至于是阴谋还是"误炸"我们在这里不讨论 ,我们只是从军事手段的使用上来剖析轰炸进程与所谓"高技术"、"精确打击"本质的关系。

  从北约轰炸的进程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南军防空火力的摧毁;第二阶段是对北纬44度以南南军在战 前集结有生力量的大规模轰炸;第三阶段是对南联盟全境的轰炸。

  第一阶段轰炸是从3月24日到4月1日。期间北约飞机采用了集群突击和单个突击,平均每昼夜出动了150~2 00架次。在这期间,北约确实采取的是所谓高技术的精确打击,使用了大量的昂贵的精确武器,同时使用了巡航导弹。但要 指出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第一阶段支付如此高的战争成本,并不是为了保全南联盟平民的生命,而是基于南军防空兵力 的隐蔽机动能力和拥有少量的先进飞机。换句话说,北约是为了保全自己士兵的生命才采用价格高昂的精确制导武器的。

  由于北约在第一阶段北约并没有彻底摧毁以分散方式作战的南军防空火力(其中还有南联盟地形复杂的因素),北约 在第二阶段轰炸中(4月1日~4月中旬),对北纬44度以南的南联盟地区实施了空中进攻战役模式的大规模轰炸。这次轰 炸除了要达到摧毁事先侦察好了的军事、经济、工业目标外,还有将南军的机动部队和防空火力吸引出来猎杀的目的。可以肯 定是,这一阶段的轰炸使用的弹药与第一阶段相比精确制导技术含量要低,从而也造成了科索沃大规模难民潮的开始(4月1 4日用集束炸弹轰炸难民车队)。从这一阶段开始,北约的飞机实际上已经大开杀戒了,包括对南联盟媒体、医院、旅馆等平 民设施的轰炸和使用大量的CBU系列集束炸弹。

  由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轰炸并没有达到使南联盟屈服的目的,北约飞机开始了对南联盟全境实施名为精确打击而 实为狂轰滥炸的大规模轰炸(4月中旬~战争结束)。4月10日,美国决定向欧洲增派82架作战飞机;4月11日,美军 前线司令官克拉克再次请求向前线增派300架飞机。从4月中下旬开始,北约飞机出动的架次从每昼夜600架次逐渐增加 到1000架次。事实上,这期间由于南军的整体作战体系已经因交通、通讯、补给遭到破坏而被分解,北约飞机第三阶段的 轰炸完全是针对隐蔽条件和对日常生活能源、设施依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平民的,而针对这些平民所谓的"精确打击"是否 真那么重要应该是一个疑问。也就是说,在第三阶段的轰炸中,北约使用什么弹药完全是根据不同目的和战争预算而决定的。

  精确打击是一种杀人的粉饰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和结束后不久,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这北约在战争中使用了90%的精确制导武器这样一种说法。 但根据最近英国《简氏防务周刊》透露,北约在科索沃战争中共使用了约25000枚炸弹和导弹,其中约8500枚为精确 制导弹药,也是就是说,精确制导弹药只占34%。那么这56%的误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从第三阶段轰炸使用的弹药看,90%的统计肯定是把联合打击弹药(JDAM)算作精确打击弹药了(后期美国军 火公司加工这种弹药的月产量并平时增加了10~15倍),而34%的统计无疑是没有把这种弹药统计进去。在目前无法考 证什么算"精确打击弹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价格上进行推测。如改装一枚空射巡航导弹的价格是加工一枚联合打击弹药 的即几十倍(几万美元和几十万美元之差)。实际上价格差并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命中精确度也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关键 是这两种弹药的杀伤力与价格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改装一枚弹头为1000磅级的巡航导弹的费用,可以把几十枚MK系 列(在有1000和2000磅级两种)的常规航空炸弹改装为由GPS制导的联合打击弹药。这其中的意义不仅在于用同样 的价钱可以产生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的杀伤力,而且还增加F-18和F-16两种投射平台。说白了,就是以牺牲精度提高 了杀人的速度,降低了杀人的成本。

  当然,这种在"精确打击"粉饰下的杀人与美国在越战时直接用炸弹杀人有所不同,在越战期间80多万死亡的越南 平民有相当部分是被轰炸直接在肉体上杀死的,而在南联盟又有多少平民因对JDAM大杀伤力"误炸"的恐惧和无奈,而不 得不放弃自己民族的尊严和权利在精神上被杀死了呢?在这一点上,去年这一天无处发泄愤怒和倍感屈辱的无数中国人应该有 将心比心的深刻体会。

  事实上,在战争期间所谓北约宣称的所谓"精确打击"无非就两个目的:一是更好地保全自己士兵的生命,二是为更 巧妙的杀人在道义上作粉饰。但是其本质上仍是通过军事手段对平民的杀戮来达到政治目的。

  "五·八事件"在军事上的启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北约虽然言必称高技术和精确打击,但最终还是要以牺牲精确度和降低成本增加杀伤 力来实现战争目的。换言之,最终还是要靠提高轰炸的吨位,对军事力量在第一次精确打击后还相对完整、政权相对稳定的国 家的平民实施从精神到肉体的打击。

  那么如何才能对付这种名为"精确打击"而实为逐渐增加吨位的狂轰滥炸呢?从北约空袭的情况看,联合打击弹药的 出现,克服了激光制导炸弹原来受气候和低空火力威胁影响的弊端,可以在中、小口径防空火力射程之上(6000米以上) 实施轰炸,同时对方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制空能力和战争初期昂贵的精确打击手段,又确保了你基本无法在中、高空用飞机拦 截和有杀伤能力的防空导弹,这种战前对交战结果的评估和对方利用庞大宣传媒体对战争所谓"正义性"貌似"客观公正"的 粉饰,基本上决定了对方把轰炸持续下去的可行性。

  从防御战的角度看,在最短时间内最容易获得成功的条件是,争取主动权进行反攻,使得敌人在你的反攻中遭到与他 进攻你时同样甚至更大的损失。南联盟显然在这方面是无法做到的。即使在战争后期美国飞机到达了距南边境几十公里的盟国 机场时,南军也没有手段对其进行破坏性的报复进攻。相形之下,1991年2月25日伊拉克还可以用手中的"飞毛腿"地 地中程导弹袭击美军位于沙特宰赫兰的兵营,造成美军2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的战果。设想如果伊拉克在1990年8 月就使用"飞毛腿"地地导弹威胁美军在中东的海空集结地和卸载航空和海运港口,美军的作战成本和进攻的决心及意志都会 受到影响。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如果遭到名为"精确打击"而实为逐渐增加吨位的狂轰滥炸的打击时,我们反击的决心和意志 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关键是我们手段上的缺口。如果我们的防空体系向南联盟一样无法发动战役性防空而被迫转入分散防空作 战,那么我们的防空火力在抗干扰和中、高空的杀伤力方面还需要有所突破。另一方面更重要,就是必须均衡发展我们的地地 常规导弹的力量,形成高低搭配的系列。根据美国将常规炸弹改装为联合打击弹药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地地导弹的现有 技术,以牺牲射程、精度和燃料固体化等高成本投入,发展弹头在3吨、5吨、8吨级,射程300公里左右的系列化中短程 常规地地导弹,在通过试验后可以不批量生产,但是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和选好战时生产企业,并在平时反复进行装配、运 输、机动和抗打击后再生产的训练,以形成对在我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敌方兵力集结地(包括为敌方提供兵力集结地的盟国) 实施大规模报复性杀伤的威胁。说穿了,在敌方没有财政、时间限制,不冒人员伤亡风险的情况下,不仅再完善的防空体系迟 早也会被摧毁,而且为了迫使你答应它的条件,迟早也会以增加轰炸吨位对你的平民下手的。因此,你如果没有以命抵命的报 复手段和使用这种手段的决心与意志,你不仅不可能在战前向敌方发出迫使他不敢进攻的威慑信息,而且也不会让自己的民众 有踏实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未来在发展和创造军事手段时,的确应该以"打赢"为出发点。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