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开发西北和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三)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23日  宋宜昌

  

   1897年,德国计划入侵中国山东。他们很早就派出了海军部建筑顾问、海港工程督办、著名的海洋河道工程专 家佛朗求斯到中国来。佛氏对山东整条海岸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并对胶东湾进行了重点考察。事后,他起草了关于胶东湾的详 细情况报告书。在书中,佛氏对胶州湾的位置、地势、港口、面积、岛屿、气候、风向、潮汐、地质、饮水、居民、工业、交 通、渔业、农业、道路、航道、房屋、建材来源、未来车站预设地点、海水含盐度、动植物分布、海湾水深浅变化梯度、海岸 线高低变化、高低潮线情况、泊锚地等等近30项,逐一做了极其周密的调查记录和分析研究。连小到一块礁石、一片沙地以 后如何利用等等,无不详细叙述。⑴

  正因为有了佛氏的详尽情报资料和内行评估,德国政府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条约在北京 签字仅一个月,德国国会(注意此处是国会而不是当时的德皇威廉),通过了500万马克的建港拨款决议案,随后根据实际 需要,又追加了350完马克,做为第一期建港费用。除政府投资外,官方还起劲鼓励德国私人资本进行各种投资,以分享帝 国利益,减轻整体风险,扩大资本强势,形成广泛的利益群体和个人。政府即可以减少投资额,又可以从私人企业造成的进出 口额扩大中收回投资及利润。根据“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则,建港工程由德商“回利格”公司总承包,并实施工程分项目总监 督,工程在严格监督检查的控制下大规模展开。

  德商根据最大效益原则,同时进行移山添海和建城建港,将开辟大鲍岛所出土石料用来添筑小港码头,在小鲍岛 铲除高坡的土石料就近用于修筑大港码头。1901年,在当时的简陋施工条件下,小港3年建成,然后大港动工。1904 年,刚建成的一号码头对商业开放,取得商业收益。为扩大商业收益,招引更多外商,同年把胶济铁路延长到大港码头。商港 繁荣促使工程加快进行,2年后2号、4号、5号码头也相继建成开放,形成更大的港口吞吐量。租约签订第二年,青岛市政 建设也紧锣密鼓进行。从1898年到1906年,德国官私商人在青岛边建港,边修路,(青岛地势起伏大岩石多),边通 车。由于港路建设互相配合,提高了整体进度,又降低了整体费用。等码头基本建成,铁路早已开通,城建也小有模样,吸引 了大批中外商人进行各种投资和二次建设,青岛日渐繁荣。由于选址合理,青岛港航线和货运发展很快,仅用4年,就超过英 国资本多年投资的烟台港(芝罘港)。到1913年,也即开工第15年,青岛由一片荒山礁石海滩,竟发展成为中国第六大 港,而且城内的工商经贸,已执山东牛耳。    如何发展航空工业,是当代人类最复杂最困难风险最大后果最长远的决策 之一。航空史上充满失误的先例,充满了浪费的先例,触目惊心。下面近举几例:

  *50年代,英国发展发展大型螺旋桨运输机,因喷气运输机时代过早到来,样机和研制全部作废。

  *60~70年代,英法联合研制“协和”式超音速运输机,虽获成功,但因噪音大,耗油多,美国机场抵制, 未能投入大批生产,消耗了大量资金人力。

  *苏联仿照“协和”,研制成图—144超音速客机,因安全性、油耗高等问题,未能大量在民航航线上使用。

  * 美国B—70洲际轰炸机计划,因防空导弹和歼击机发展快,被迫放弃。

  *美国F—84、F—101、F—105、F—106等机型虽已投入批量生产,但属于过渡型号,有较大的 性能功能缺陷,或在战争中证明有所不足,未能保持长时间在军中服役。

  *美国F—111,虽已生产,但使用中暴露许多问题,后来化大量经费去解决。  *美国B—1洲际轰炸机 ,价格高昂。虽已服役,但各种问题不断发生,未能参加海湾战争。

  *前苏联米格23、米格25及某些苏霍伊型号战斗机属过渡型,虽大量生产,但并未获得应有的空中优势。

  *台湾自行研制的IDF“经国号”战斗机,试飞中问题很多,虽勉强装备部队,最终还得订购大批美国F—1 6和法国幻影2000—5型战斗机,最终IDF产量有限。

  *瑞典SAAB系列战斗机,结构上采用鸭式布局,出新过早,一时无法被市场接受,除装备本国空军外,基本 没有外销订单。  ……  还有大量的知名度不高的各种型号的各国飞机,默默地生产,默默地消失。使得凡有航空工业或 基础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研究制造飞机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举手投足,非常谨慎。如日本,几次企图独立研制主力战斗 机和大型运输机,终因技术和市场等问题,迟迟未能未能拍板。以日本的综合技术、工业、资本能力,尚且如此,其他国家, 就更值得深思了。    正因为航空工业发展快,机型变化频繁,竞争激烈,才必须格外谨慎。飞机定型要慎之又慎,那么 ,建设一个以主机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难道不更应该慎之又慎吗?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民族航空工业呢?

  (未完待续)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