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寄语 中国军事 军事图片 武器纵横 国际风云 周边军情 战略视角 各国军力
   




透视日本:从海洋帝国到产业帝国(二)

http://jczs.sina.com.cn 2000年3月11日  宋宜昌

  明治维新的新认识

  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些中国人把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清朝中国的断断续续的改良相比较,似乎明治天皇的政策如何英 明,使日本一跃而成了东亚强国,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我看起码是不了解日本社会的结构和日本列岛的地缘态势。日本自 始就给地方以相当大的自主权,领主、贵族、武士等约占日本人口十分之一的精英保持着自己人格和思想上的独立。日本武士 阶层一贯有扩张外侵的传统,这从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冠名“征夷大将军”——即远征军司令就可以看出。西洋殖民者强兵富国 ,扫平四海的攻侵精神,与日本领主武士的悍野传统一拍即合。日本中层上层对效法西洋早已弯弓蓄势,天皇下诏,立即成燎 原之火,吹遍日本列岛。

  从地理上看,日本列岛对海洋的依赖和丧失海权对国民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的本土四岛由西太平洋板块与亚洲 板块挤推而成,陆地虽有纵深,皆为山岳地带。山地高陡,平原狭窄,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通运输量70—80%由近海舟船 承担。这些舟船,受政府法令限制,一般吨位较小。1854年美国佩里准将的“黑船”舰队是蒸汽机帆舰,占有绝对的航速 机动优势。佩里的火炮是用镗床加工的钢炮和青铜炮,射程相当于日本火炮的4—10倍,精确度高,并且使用了爆破弹,杀 伤力远超过日本的实心弹。美舰火炮置于两舷,每艘有40—100门之多,由于装填改进,发射速率几乎等于日船的10倍 ,这样,整个舰队的活力和机动性,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日本这个海洋民族,对这种海上实力极端敏感,设想外国军舰控制了 日本沿海,几乎所有藩国的生存都将受到影响,因为人口密集的沿海集中了绝大部分日本的生产和生活设施,美国舰队能造成 惊人的破坏,海运被切断,渔民无法出海捕鱼,其影响如同中国南粮漕运的大运河和近海运粮被阻断的效果一样。鸦片战争中 清政府就是由于英国舰队封锁镇江-扬州一段长江运河被切断才屈辱签约的。

  答应美国条件,日本利大于损。虚设的幕府还政于虚设的天皇,仅仅走了个形式。改革维新的诏书只是一个信号,可 以让地方和精英商人放手大干,日本的干柴被迅速点燃,改革的阻力很小。其实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日本民间改革呼 声甚高,本多利明等思想家早就提出多种方案。天皇的顺水推舟之举算不上大智大勇,有中等智慧的政治家皆可为之。然而, 其结果却惊天动地,超出了日本人和亚洲人最大胆的预料。明治改革所释放的日本地方和民间力量,在短时间内就彻底改变了 日本面貌,颇有几分象中国这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大形势。

  从美国等西方列强的殖民角度上看,日本很象一枚非常酸涩的苦果,资源贫乏、人口众多、地域狭小,民风既强悍又 刁钻,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无利可图的硬骨头。西方人是按利益和利润原则行事的。日本没有沦为象中国、印度式的半殖民 地和殖民地亦不足奇。

  当年忽必烈的情报军官也告诉他:日本悍地不宜攻之。元朝远征军携带了大批农具种子机具,准备屯垦。

  日本的改革,带有强烈的军国主义色彩。1878年成立参谋本部,直属天皇。不久,连政府的陆军省也隶属参谋本 部,连政府都无权过问军令事项。这就使被德川弱化的武士型中央集权,加上西方包装,重新强加于日本。1880年,参谋 本部长山县有明汇集所有关于中国的军事情报上呈天皇,指出当务之急是日中战争。他辩护道:“财政团不能成为扩军的理由 ,因为强兵是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是强兵之本。”

  曾被广泛赞扬的日本普及教育,其动机也远非人们所称的那样美好。它原本是天皇享有权利后,利用教育普及宗教, 又利用宗教支撑旧制度的利己动机,很近似于主教-教会-教会学校的一种宗教情怀。1872年,日本成立教部省,统管一 切宗教事务,要求一切神官、僧侣和儒教学者向人民进行精神宣传,无条件服从天皇命令,结果阻力很大,教部省撤销,无意 插柳的全民教育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甲午再探

  明治改革中重要的一条,是把类似元朝那种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改良成华族(即贵族)、武士、平民三个阶级,很 大程度上调动了全民族的士气和革新精神,带浓厚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1884年到1890年,公司资金从1 340万元跃增至1.89亿元,达14倍;民间企业掀起类似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纺织业热,纱锭数从5万增至27.7万 ;由纺织业积累的资金投到铁路上,铁路长度仅4年间(1886—1890年)就增加了10倍。这种民间办厂修路,政府 把钱用在建船造炮的局面,在当时的中国何曾有过?

  早在1880年前后,日本军方就将进攻的矛头选定在中国,它的一切计谋准备均针对此目标,唯一的顾忌就是东进 的沙皇俄国。日本民族目标专注,全力以赴。它利用英国扩张中与俄国的矛盾,寻求与英国结盟,让它在远东大打出手。18 93年,日英改订条约在伦敦签字,当时英国外交大臣称:“这个条约的性质,比打败中国的大军还有利。”

  日本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尤其在军事和海战这类它的擅长项目上。日本海军选择海洋霸主英国皇家海军当老师,一 招一式都结合了日本的特点和它的对手中国的特点。日海军认为清朝海军的“定远”、“镇远”是大舰巨炮主义的产物,必须 先击沉它们才能取得海战胜利。日军没有采用加大军舰吨位和火炮口径的传统方法,而是改用快速巡洋舰提高火炮射速的方案 。同时,日海军为提高射击精确度下了很大功夫。日海军的宗旨就是用火炮和鱼雷尽可能准确地击中敌人,尽可能首先命中。 日海军的操练强度高于清军数倍,从指挥官、军校教官、随舰工程师到士兵,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如何击中敌船。而由淮军改成 的北洋水师,从官到兵不得不应付大量的人际关际,忍受整个封建制度和满族日益堕落而造成的深重腐败。一句话:日海军各 级官兵的素质和整体素质远远高于清北洋水师。

  承认日军素质高于中国官兵,的确很痛苦,很没面子。但事实如此。日海军采用英军著名的“海军条例”中的线形队 形,非常象纳尔逊在特拉法加海战中所完成的成功穿插,这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自信。北洋水师采用了雁形阵列,却象奥斯曼、 土耳其在雷班托海战中的表现,是一种陆上阵地战的海军翻版。日军一发现自己的炮弹无力穿透“定远”舰的德国式厚装甲, 立即灵活地改为分割攻击清军右翼的弱舰。清军没有应对方案,本应把强舰与弱舰混编成二队,象中途岛海战中美军航母特混 舰队所作的那样,在机动中截杀日舰队后部弱舰。这样在丁汝昌之下需要有两名优秀的分舰队司令,当时似也没有想到这种变 化。丁汝昌一伤,几乎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在有五百余年海盗作战传统的日舰队中根本没有困难。此外,清海军有多种战术可 选,比如诱敌深入,围而歼之;让受伤的“致远”等舰撤出战场,由“镇远”殿后阻击,海战中的撤退是正常的战术机动,没 有什么不光彩。

  最令人困惑的是清海军居然不采用密集的鱼雷攻击战术。负伤的“致远”舰上本有4枚鱼雷发射管,其他大小舰艇上 共有32枚鱼雷管,如果战前能进行计算精确的集中鱼雷射击演习,选择对日舰队命中率高的方向齐射,绝不会一无斩获,反 而被日舰鱼雷所乘。中国官兵作战英勇,但火炮命中率并不高,能否集中打敌弱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日军反用了 这一原则)。“致远”伤重应被掩护撤退,撞击一法大可商量,现代海战中几乎没有用此法成功的战例。如此等等。我们总是 过多地比较日、清两军的舰艇吨位、火炮口径,认为是 “旗鼓相当”。而较少地量化分析两军人员素质上的巨大差异。日本 是海洋国家,有其海上的天然优势,这种优势胜过了军舰吨位和火炮。实战中,这种差距在指挥、射击、通讯、机动、战术、 变招、损管等方面非常明显。一支素质高的海军打败一支普通水平的海军,在英、法几百年的海战中是很经常的。

  中国打败了,人们气愤可以理解,然而没有下工夫分析找出原因,并在一个长时期内下苦功大价钱改正,那就辜负了 甲午英烈的一腔热血。 日本海军的素质在日俄战争中再次显现,并在二战中予以发挥,让一个大陆民族去深刻理解海洋民族 是困难的,反之亦如此。

  日俄战争再评估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了清政府2亿两白银赔款的大输血,产业和资本急剧膨胀。10年之间,工厂增加5.2倍, 资本金增加3.3倍,使用动力机械的工厂增加5.9倍,纺织工业增长尤快,产品和资本已开始输出。1900年,八幡制 铁所开始投产,使用强制中国供给的大冶铁矿石,初步形成把中国作为日本原料产地和轻纺市场的产业殖民战略。1897年 10月,日本以中国战争赔款为基金,实行金本位制,虽然对外贸和商人不利,却一步到位与西方列强的国际资本接轨,便利 外国资本进入日本。到1903年,日本的陆海军工厂动力已经增加了5倍,1909年,又变成24倍。日本已经变成由轻 纺工业积累资金突击发展军火重工的一个极端军国主义的现代国家。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扩张,与正在远东扩张的沙皇俄国正面相撞。日本依然未能将北进调整为深远南下,而坚决选择了 对俄开战一途。

  整个日俄战争,日本海军大占优势,并且把这个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再度证明日本海军的素质远在俄国之上。无论 炮击、鱼雷攻击、舰队指挥、损害管制、士气等海战要素,日本都胜对方一筹。借用李鸿章当年的一句话:“彼系岛国,以水 为家,船炮精练已久,非中国水师所能骤及……”

  值得推敲的到是日本的陆军战略。日本海军的武士道精神,精兵歼敌战略与制海权理论暗合,集中兵力、集中火炮鱼 雷(后来的海军航空兵),是残忍的刻苦训练形成的高精度命中率,歼灭了敌人主力舰队就控制了海洋。海洋再大,但敌方失 去舰队就全归自己了。而陆战则不然。陆地辽阔,山川密布,人口民族众多,歼灭一支敌军他可以重新组建(军舰打光了一时 难以再造)居民组成民兵游击队,山区是良好的游击战场。如果敌人军队撤向深远后方,就必须分并占领广大领土,保障漫长 的补给线网,同时镇压占领区的公开和暗藏的敌人,这就要消耗大量的兵力、物资,而为了保障这额外兵力,又要分配大量人 力和资源。随着战区的扩大,战争时间的延长,只要敌方不停止抵抗,战争就变成了日本人的无穷尽的绞肉机。日本的军队、 工业经济、金融财政迟早要被消耗殆尽。这就是持久战给日本投下的长长阴影,而招引敌方持久战的是日本军阀和军火重工集 团无止境的贪婪胃口。

  日本夺占朝鲜台湾之后,北上西进南下。意欲以中国东北为基地鲸吞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占领中国、印度支那, 直至印度,重温700年前成吉思汗祖孙三代霸业之梦。无论它怎样彻底地进行动员,无论它的武士和民众怎样效劳效死,都 是极难作到的。这中间隔着巨大的空间、漫长的时间、人口民族文化距离,还有运气等因素。日本想利用它现代化早走一步的 时间差,加上海洋机动性和武士决战精神,只能得逞于一时,断无长远之可能。

  日军攻克旅顺口要塞之后,又发动沙河战役和奉天(即沈阳)战役,沉重打击了迟钝保守的俄军,但把战线推进到四 平一线就深感气力不济。1905年8月,俄军在满洲的兵力达78.8万,还有滨海区15万军队支持。日军约为75万, 却留出15万人部署在南满和朝鲜北部,因而在一线部队并无力继续攻击。即使渡过松花江占领哈尔滨,在西起齐齐哈尔东至 三江平原的辽阔战场上,仍然无力大规模歼灭俄军主力,最终解决战斗。只要西伯利亚铁路一天不断,俄军就能源源不断地把 兵力兵器从乌拉尔山以西地区调来,迫使日军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俄国沙皇与其说害怕日本人,不如说更害怕革命。当 军事中心移向远东时,空虚的欧洲部分随时可能出现变局,在欧洲持续了一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如果真延及彼得堡,那 对一小撮皇族才真是毁灭性的。后来的1917年的事变也证明如此。沙皇签约输掉南满,毕竟是中国之地,还有报仇机会。 而日军和日本朝野则从日俄战争得出一个没有任何时空限制的结论:只要日本敢干,它就是天下的主人。

  (未完待续)




舰船知识信箱

首页 | 将军寄语 | 中国军事 | 军事图片 | 武器纵横 | 国际风云 | 周边军情 | 战略视角 | 各国军力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和新浪网联合主办
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