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叙利亚作战军官伤亡比例高 凸显大问题

2017年08月31日 08:29 参考消息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俄媒报道称,自俄军参与叙利亚战事以来,已陆续有许多俄军官兵阵亡在中东战场。在官方确认阵亡的俄军名单中,包括2位旅长、4位营长在内的上尉以上军官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不乏驻叙俄军副总指挥这种高级军官。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俄军英勇顽强,身先士卒的精神被俄军方盛赞。然而笔者看来,这一现象背后恐怕更多的是俄军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谈及俄军在叙伤亡多为军官的原因,笔者认为“身先士卒”倒在次要,而主要与驻叙俄军的兵力结构构成相关。派驻叙利亚的俄军部队,多为空天军作战部队,技术保障分队,特种作战分队和军事顾问团。由于这几种部队对于指挥和技术专业性要求较高,上述部队大多由基干军官和合同制士官构成。驻叙俄军中军官比例高,执行的又多是亲临一线的作战任务,自然伤亡的军官比重也会比较显著。

  除兵力构成影响了伤亡比例外,俄国媒体此前反复宣扬的“身先士卒”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追溯俄军军官亲临前线的原因,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固然起了作用,不过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叙政府军的无能。此前关于2名俄军特种部队军官在叙阵亡的报道即显示,在俄军顾问随叙政府军进入交战时,由于极端组织武装进攻势头过于猛烈,叙政府军竟然抛下俄军顾问兀自逃跑,直接造成了2名优秀的俄军军官阵亡。面对战斗力如此不可靠的“猪队友”,俄军军官们不得不冒着被抛弃和阵亡的危险亲自上阵。

  图为原俄军驻叙利亚副总指挥彼得。米留金少将

  此外,俄军军官,尤其是高级将领习惯于亲临战线的习惯,也反映了俄军的指挥系统和战斗指挥机制尚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在现代军队的指挥运行中,只有在指挥通讯系统不完善,战场情况感知能力有限,情报匮乏,以及基层部队自主作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对于指挥员靠前指挥的需要才会增大。显然俄军目前的指挥机制仍未摆脱冷战时期苏军旧体制的窠臼,这才需要作战指挥官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笔者认为,俄军将骨干精锐力量派往叙利亚的行动,也凸显了俄军军事人力资源匮乏,“可用之兵”捉襟见肘的困境。此前即有英媒报道称,多年来,俄军一直处于实际服役人数远少于编制人员的状态,岗位空缺多达十余万。在兵员总人数上的人力缺乏尚且如此,需要经过精心培养和多年历练方能锻造出的基干军官的缺乏应更为严重。叙利亚战场的高技术兵器繁多,战场环境复杂。俄军为提高在叙作战效率,展现俄军事实力,不得不把精兵强将尽数派往战场。尽管俄罗斯在叙利亚属于有限参与,不至导致这批宝贵的军官和老兵耗尽。但在新生力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俄军的人力资源困境恐怕会日趋严重。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