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波音空客看好中国市场 差异化竞争进入白热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 12:33  中国广播网微博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两大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前脚跟后脚,对新一年飞机制造市场进行了展望,都对中国市场充满了超强的信心。波音公司表示,直至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飞机需求最为强劲的第二大市场,第一大市场仍然是美国。

  飞机制造巨头如此看好中国市场原因何在?他们又将在中国如何竞争布局?

  波音公司是美国飞机制造公司,成立于1916年;空中客车公司是欧洲一家飞机制造公司,1970年成立于法国。两家公司在全球航空业市场均拥有颇高的占有率。大家熟悉的波音飞机有787梦想和737等机型,空客飞机包括A380,A320等。近年来,两家公司都在不断地更新机型,而更新机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布局市场,特别是广阔的中国市场。

  在展开国际飞机制造商精彩大战之前,我们需要介绍两个飞机上的专有名词:单通道飞机和双通道飞机。单通道飞机是指飞机上只有一条通道,座位只分左右两侧。一般是中小型客机。而双通道飞机就是宽体客机,机体宽度大于3.6米,客舱内部座位分为左、中、右三个区域,中间有两条过道。世界上第一架双通道飞机是波音747的发明。

  大战拉开帷幕。我们先来看看波音吧。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市场营销副总裁兰迪廷赛思表示,中国的民航业发展被公认为增速最快。在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中,未来五年全行业将投入1.5万亿。目前中国拥有机队1750架,到2030年,将扩大至5930架。面对这个全球未来第二大市场。两大飞机制造巨头到底策划出了什么?我们已经闻到火药味了。

  目前波音公司一共拥有3400架的储备订单。这家公司8月底刚刚“换芯”成功的737MAX系列已经获得接近500架订单。在波音公司看来,增加航班频率及直达航班是未来值得特别重视的竞争点,而波音一直在做的就是增加航班在运营中的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与此相比,准备用A380大型机来面对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空客公司则显得订单萧条,2000年开始研发的A380,截至2011年7月,仅获得来自全球18家客户的236架确认订单。

  大家还记得刚才提到的单通道与双通道飞机。两巨头在这个单双的竞争上也显现出竞争激烈的态势。在中国新增的5000架飞机中,有3550架是单通道飞机,占交付总量的71%。波音公司表示,要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单通道飞机上。但是根据波音的预测,我国也对787梦想和777等这种类型的中小型双通道飞机有很大需求,这样的飞机目前在我国有1040架,占飞机需求量总价值的40%以上。

  而事实上,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其中原因很多,而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最新增长点,这就是我们中国自己制造的飞机。按照中国商用国产大飞机的节奏,我国C919将于2014年实现首飞,目前已经获得来自国航、东航、南航、海航与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美国GE航空金融服务公司共计100架的启动订单,而这一数字在未来20年将放大到2000多架。

  但是波音公司目前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还是空客公司。目前在市场份额上,波音占比为50%多,空客大约为30%。面对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空客认为,中国2011年旅客运输量预计达到3亿人次,2030年将达到15亿人次。这样的市场在空客看来足够支持大型飞机的运营,也需要A380来应对国外航空公司对这一巨大市场的争夺。空客认为,A380应该是争夺市场的利器。空客发布消息表示,今年前8个月一共交付飞机334架,获得确认订单1015架。

  相反,在今年8月底,波音公司凭借更换发动机的737 MAX家族,来继续争取单通道飞机市场。波音认为,在市场上竞争机型中,燃油效率最高、能力最强而运营成本最低的飞机。

  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了,两家公司在制造理念上有很大差异,空客公司是坚持制造大飞机,波音公司是走多元化道路,特别是关注未来的节能,增多经济舱等等。

  对于来自空客A380的竞争,波音表示并不担心。他们认为,虽然A380飞机性能不错,但在契合市场方面没有取得成功,也没有让空客取得预期市场目标,10年订单有限,也没有听到过运营A380的公司表示取得盈利。而此前南航在引进空客A380的时候,也曾经表示,这是其最大的风险投资。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飞机,如果布局完全是经济舱,最大运载旅客量可达800人,满载起飞后,其重量高达560吨,油耗及成本相当可观。

  在空客的战略中,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枢纽就是“超大型枢纽”。枢纽则需要超大运输能力及运输效率的飞机,类似A380这种大型机,用来面对当前的空域资源紧缺、机场时刻限制及人力资源,特别是飞行员紧缺等挑战。

  但波音的战略则不同,在波音看来,航空旅行增长并不是通过购买飞机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增加航班频率和直达航班实现的。其737MAX在节油方面的出色表现则会增加航空公司未来成功竞争所需要的更低的燃油成本,航空公司可享受到比竞争机型高出7%的运营成本优势。

  波音还在预测中指出,中国高铁发展迅猛,20%的航空客流将被高铁分流。到2012年,中国高铁长度达13000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各地高铁总长度,届时,将影响约70个城市的航空客流,包括京沪线上的许多航线。

  当然,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中国的货机运输。波音公司预测,中国的航空公司在2030年以前将新增400架货机,其中包括130架新货机和270架改装货机。

  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在竞争当中,我们看到的是各个公司在同质化进程中寻找差异化经营。空中飞行器的厮杀也已经进入白热化。

  【嘉宾评论

  主持人:那袁元面对现在两大国际飞机制造巨头我们国家的这个飞机制造应该打一个什么样的差异战呢?

  袁元:严格意义上来讲我们知道从我们主持人所说的这么多资料来看大家也明白,波音跟空客的关系,就是用三国里面的话来说就是即生瑜何生亮的问题,因为这林家面对的市场其实是一致的,就是目标客户也是一致的,不管是在中国、美国还是欧洲,因为客户没有一个第三个选择,要么你买波音,要么买空客,那么在这个时候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买波音的所谓的一个使用的一个成本是多少,我用空客的话我的使用成本又是多少,这些是航空公司所要考虑的。但是从中国目前来看我们也看到,从今年2010年的上市公司的中报上来看我们看到三大航空都是一个全部盈利,为什么能够盈利?一方面一个是航班上座率的提高,现在基本上每个航班的上座率都在七成以上,那么这个是保证了航空公司的一个最关键的一方面。另外一块我们也看到航空公司现在也推出了一些比较亲民化的消费的思路,比如看到燃油费的调整,在8月初从140元800公里以上调到140元,然后油价的上涨调到了150元,到9月初又说油价下调,要从150元调回到140元,这种及时的与根据市场上油价的变化及时调整这种价格的策略也使得他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同,其实谁也不会在乎10块钱,坐飞机的人也不在乎多交这10块钱,但在乎的是什么?这是一种心理感受,让投资者感到他的这种消费有一种舒适度的感觉。

  袁元:而从中国现在来看我认为类似于像波音这样单通道飞机市场的竞争力的优势会更大一些,为什么呢?就是节油,因为它能节7%的油耗,大家也知道现在油价仍然是处于上升的通道之中,如果说美国在推出,下一段还推出QE3的话,那么油价的上涨还是在意料之中的,油价占了航空公司的成本的3成以上,几乎快到4成了,这样的话,任何的航空公司首先考虑的是一个油的成本,如果说单通道飞机能够相对来说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当然会理所应当的考虑这个问题。 而且A380还有一个现在来说他在市场中间为什么没有得到切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的机场跑道问题,一般的飞机跑道现在其实是满足不了A380的需要的,你为了要满足A380,也枢纽机场,比如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还必须要做一个相应的改进,就是说你必须得有一个补充,或者说要补一段助飞起飞的距离,要不然的话起飞不了。所以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了空客未来在中国市场可能有一个角色的关系。但是A380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随着我们乘坐飞机的人,尤其是乘坐飞机到国外人数的增加,A380在这块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说北京到巴黎,或者说北京到伦敦,像这些航班如果用A380的话,那么一方面能够得到欧洲各国的认同,另外也能够满足这块的效益,随着中国人出国的增加,包括不管是留学也罢,不管是做生意也罢、旅游也罢这种增速是非常快的,其实我们看到了波音、空客他们对中国飞机的预这么高的预测,更多是瞄准将来中国国外的旅游,我们知道国内的旅游一步步会被高铁所替代,但是国际旅游,比如说到欧洲旅游,什么普吉岛,巴黎啊,任何高铁也到不那去,只有通过飞机,我个人认为他的预测是非常精准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了,空客和波音那就是现在飞机制造的两大巨头非此即彼,不是选你就选我。现在航空大飞机制造来说跟他们比还是有差距的,为什么这两大巨头这么会虎视眈眈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呢?

  袁元:因为我们也知道,我们现在国家正在搞大飞机C919也是一个单通道飞机,其实这一点应该来说跟波音的策略是有点相近的,按照C919的介绍来说的话,可能它的油耗可能比波音737的油耗还会低一点点,就是说会有更好的节能效果,这一点来说已经能够看出中国人在做大飞机的时候一个所谓的策略,就是说我们肯定是想利用一个节能的策略,而不是一个大而全的策略,这一点肯定和空客现在执行的策略可能是有所不同的关键点。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波音 空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