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民航局谨慎规划十二五运力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1日 08:5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基础设施、机队配置跟不上需求 民航谨慎规划“十二五”运力增长

  陈姗姗

  “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幅13%,年均运力增幅11%,”这是民航局经过调研后,在民航“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的发展目标。而在民航“十一五”规划中,运输总周转量的年均增幅被设定为14%,旅客运输量年均增长14.5%,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13%,这些数据都高于“十二五”规划草案所制定的指标。

  “尽管民航‘十二五’规划的草案还要经过相关审批和一些修改后才会正式发布,但相关指标已经基本显示了民航对未来五年增长的谨慎。”一位航空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由于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2010年很可能成为国内航企盈利的最高点。

  控制运力增长

  根据记者获得的统计数据,2010年与2005年相比,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增长105%、93%和82%,年均分别增长15.5%、14.1%和12.7%。这一数据与当初制定的民航“十一五”规划指标相差不大。

  而在中国民航的整体盈利水平取得最高的一年之后,民航“十二五”规划的草案,却将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的增长幅度下调,其中,目标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为11%和10%。而运输机队规模的年均增长也确定为11%,略低于市场增幅的13%。

  “现在新订飞机经由总局审批的时间比以前长了不少,原本去年应该就引进的一架飞机到现在还在审批之中,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管理层希望放缓运力的增长。”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的高层对记者透露。

  事实上,严格控制运力增长、严格审批今年新增引进运输飞机项目,支持航空公司调整机队结构,退出老旧飞机,已经在此前民航工作会议上被民航局领导明确提出,并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付诸实践。整个2010年,国内民航净增运输飞机187架,比原计划调减了40架。

  而根据民航局制定的2011年计划,今年预计增加飞机290架,退出飞机67架,净增飞机223架,飞机架数比2010年增长13.9%。

  “经历了2008年的全行业巨亏后,民航制定规划也更加理性,以充分考虑到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对记者分析,此外,毕竟“十一五”期间的基数已经比较大了,而国内民航在基础设施、公司管理、机队和机务人员的配置等还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之前的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王昌顺坦陈,“十一五”时期民航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包括安全运行压力增大,飞行、机务、空管等系统超负荷运转,政府监管能力不足;航班正常率比“十五”时期略有下降,且航班平均延误时间增加;国际竞争力不强,主要枢纽机场的国际枢纽地位尚未形成等。

  此外,民航空域需求短缺的矛盾在短时间内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十二五”时期依然存在,有的可能进一步加剧。因此,民航局要求各单位要处理好速度与安全、结构、效益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速度。

  盈利难创新高?

  对未来航空业发展的谨慎,不仅体现在对需求和运力增长的预计上,还有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

  据记者了解,东航、春秋航空等多家公司制定的今年盈利目标,都与去年相近甚至是减少,因为不管是在需求还是成本方面,不确定性都在增加。最明显的不确定性就来自于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张。铁道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每年的铁路投资额将保持在7000亿元左右,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将达1.6万公里以上。而对航空公司来说最赚钱的京沪航线,今年也将直接受到京沪高铁开通的冲击。

  “高铁的影响我们一直在观察和评估,最可能的应对方式就是向西飞和向外飞,但大多数国际航线现在还是没法盈利,对我们来说也是两难。”东航一位高层说。

  在我国国际航空客、货市场上,近年来我国航空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3%和30%左右。截至去年底,与我国建立双边航空运输关系的国家达112个,而我国航空公司开辟国际航线的国家却只有51个,大量国际航权无力使用。

  此外,燃油成本的攀升也可能对航空公司盈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国际油价已攀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而去年则维持在每桶70~80美元。

  几年前,国航、东航等曾通过燃油套保等方式对冲高油价,但这一方式在2008年因为出现巨亏而被叫停。目前国航和东航都在考虑是否重启燃油套保,不过尚需国资委等方面审批后才能操作。

(编辑:SN003)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民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