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战车纵横 进入轻兵器专区>>
国产81系列及出口型装甲指挥车性能详解(组图)
2006年08月31日 16:47 坦克装甲车辆

参加军演的我军装甲指挥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军装甲兵部队装备的不断发展,坦克装甲车辆的通信设备也随之不断更新,已相继装备了引进的VRC 8000保密、跳频电台,CWT一167、CWT一176型国产二代坦克电台。此时,81式装甲指挥车(以下简称81指)所装的A一220A电台,已难以满足装甲兵部队指挥和通信的需求。为此,我国及时研制了与装甲兵部队新一代通信装备相配套的新型装甲指挥车。同时,为大力开拓国际军品市场,我国在相继出口新型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基础上,及时推出了与之配套的新型装甲指挥车,并取得了骄人的出口业绩。本文着重介绍一下继81指后我国相继推出的其他几款新型装甲指挥车。

  一、在保密和抗干扰通信中大显身手的81--1式装甲指挥车

  本刊曾较为详细地介绍过国产79式中型坦克,相信广大读者对该车的三大亮点仍然记忆犹新。79式中型坦克安装了从国外引进的三大系统,即具有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105毫米坦克炮及火控系统、VRC一8000坦克电台和性能先进的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其中,引进的VRC一8000坦克电台,具有频率范围宽、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操作十分方便等显著特点,使装甲兵部队的通信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好马配好鞍”,铁骑部队的通信装备已是“千里马”,“伯乐”的坐骑当然也不能是“老牛拉破车”。为与部队所装备的电台相配套,解放军总部机关及时向有关工厂下达了研制81—1式装甲指挥车(以下简称81—1指)的任务。


军演中的81-1式装甲指挥车

  承担81指研制和生产任务的工厂于1982年12月底受领任务后,即利用装甲兵提供的2辆8l指和2套通信器材,按装甲兵提出的81—1指的战术技术要求对81指进行改装。工厂于1983年1月向装甲兵机关提交了该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得到了装甲兵机关的认可。1983年3月,工厂按装甲兵批准的设计方案改装出2辆样车。同年4月,装甲兵会同工厂在北京地区按照81—1指通信系统改装方案鉴定试验大纲和实施细则,对2辆样车进行了严格的鉴定试验。

  通过鉴定试验军方认为,样车所配置的通信设备齐全,总体布局合理,操作比较方便,装车后的新型电台等通信设备工作正常,主要性能已得到充分发挥,同车安装的多部电台之间的抗干扰情况良好,符合81—1指的战术技术要求。样车顺利通过鉴定试验后,于1983年7月顺利通过技术鉴定;8月17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81-1指设计定型。1984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尔后该车与79式中型坦克同时列装部队,首创了新型坦克和新型装甲指挥车同步装备部队的先例,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装甲指挥车滞后于新型坦克发展的问题,不仅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而且在装甲装备协调发展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由于81—1指是在81指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因此,除车内的电台等通信设备面貌一新外,该车的总体布局、指参人员席位、指挥观察设备、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和电气设备等,均与81指相同。其主要亮点:

  一是电台种类较之81指有所增加,进一步增强了指挥车的组网能力,扩展了指挥员的“耳目”。首先是该车的电台种类由81指的“三类七部”增加至“五类七部”,增强了指挥车的多网通信能力。81-1指安装了五种类型的电台,即3部VRC一8000坦克电台(固定式跳频超短波坦克电台)、1部A一220A坦克电台(固定式短波调频坦克电台)、1部339收信机(固定式调幅短波收信机,主要用于收听天气预报、核生化警报及友邻的协同动作信息)、1部PRC一80背负式电台和1部714B背负式电台。其次是变3部电台同时工作为4部电台同时入网。该车比81指多了1根天线,可以保障4部电台同时工作,即3部VRC一8000电台和1部A一220A电台(或是339收信机)同时开机入网,加入4个无线电指挥和通信网,而81指由于天线限制,只能保证3部电台同时工作。第三是背负式电台增加,有利于指参人员在车下多个地点灵活实施指挥。该车的PRC一80背负式电台和714B背负式电台,主要供指参人员在车下指挥时加入部队的指挥通信网。尽管81—1指的固定电台数量减少了1部,但增加了1部背负式电台,进一步增强了指参人员使用移动式电台在车下实施指挥的能力。


81-2式装甲指挥车电脑效果图

  二是电台的频率范围宽、频道多、通信距离远、操作方便。81-1指的主要电台是与79式中型坦克相同的VRC一8000电台。该电台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具有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先进水平的超短波调频坦克电台。该型电台有6大亮点。首先是频率范围明显拓宽、波道数量明显增多。该电台的频率范围比A-220A电台增加了七八十兆赫,电台的波道数更是A一220A电台所望尘莫及的,大大缓解了老式电台频率资源十分紧张的状况。其次是通信距离远、通话质量好。该型电台的通信距离达到了近40千米,是A一220A电台通信距离的2倍,较好地满足了装甲兵部队动中指挥的需求。第三是该电台还可根据需要,很方便地变换发射功率(分为大、中、小功率3档),在小功率档发信时功率只有零点几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磁信号特征,防止敌方测向和干扰。而A一220A电台的发射功率固定不变,要想降低电磁信号辐射强度,只能降低天线高度。第四是该型电台采用了模块式的设计,整个电台由主机单元、功放单元、保密单元、跳频单元等组成,使用时可根据不同需要灵活组合,主机部分(为小功率)还可以很方便地拆下来当背负式电台使用,大大增强了电台的使用灵活性。第五是该电台还设计了“轻声”功能,即在发信时以很轻的声音发话,也能让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功能对于在敌后实施侦察的分队非常实用。第六是该型电台的操作十分方便,频率变换实现了数字键盘直接输入,并可预置10个频率,显得快捷、方便和直观。而A一220A电台的频率转换则要通过拧开关实现(笔者在部队时经常遇到因用力过猛损坏开关,以及电台在发信状态下违规拧频率开关而导致电台损坏的问题),而且频率显示窗也没有背光,在车内昏暗的灯光下观看很不方便。

  三是电台的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该电台使用保密单元通话时,由于对通话内容进行了数字加密,因此,一般电台难以窃听(听起来就是啪啦啪啦的声音),而A一220A电台通信时,窃听电台只要把频率对准,就能听得一清二楚。最值得一提的是该电台的跳频抗干扰能力。广大读者都知道,电子干扰是现代战场实施“软杀伤”的锐利“武器”,而通信干扰又在电子干扰中唱“主角”。装甲兵部队主要依靠无线电通信实施指挥和协同,所以,通信抗干扰问题尤显重要。通信干扰的主要方式是瞄准式干扰和阻塞式干扰。所谓瞄准式干扰,就是对准通信网络的频率施放强干扰信号,干扰甚至破坏对方的正常通信;所谓阻塞式干扰,就是在一定频段范围内施放干扰信号,干扰对方的正常通信,虽然其干扰强度不及瞄准式干扰,但其干扰范围明显扩大。要摆脱对方的干扰,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让对方“咬”住你的频率。人工变频虽然也是常用的办法,但是变得太慢,还是能被对方轻而易举的抓住。为摆脱干扰方对己方通信频率的跟踪,VRC一8000电台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跳频”抗干扰技术。所谓“跳频”,就是同一通信网络内的所有电台的频率根据一定规律自动进行统一的频点“跳跃”,从一个频点自动跳到另一个频点,瞬间变化几十次,使对方一般电子侦察手段很难测出通信网的准确频率,使其无法实施瞄准式干扰或阻塞式干扰,从而达到通信抗干扰的目的。这真是一绝。在“跳频”抗干扰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后,电子干扰一下子“黯然失色”。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战专家们又搬出高速计算机来分析对方的“跳频”规律,逮着你的套路后又扑上来一口“咬”住你,实施跟踪式干扰;于是,“跳频”电台就跳得更“欢”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已达到每秒上千次),又把“捣乱者”PK掉了。看来,通信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就像坦克的甲弹之争一样,也是一场此消彼长的大斗法。


81-1式装甲指挥车四向视图

  二、综合战术技术性能上台阶的81-2式装甲指挥车

  1985年,国产cwT—167B坦克电台已经定型,cwT一176 BI坦克电台也即将定型(两种坦克电台均可加装保密机)。为此,总参装甲兵部于1985年1月正式下达了《调整81式装甲指挥车主要战术技术要求》的通知,要求用CWT一167B和CWT一176B坦克电台,代替81指的A一220A电台;以BwT一1 19背负式电台取代714B电台,并留出加装保密机的位置。81指生产厂根据装甲兵部的通知精神,于1985年5月向装甲兵部呈报了换装上述两种国产新型坦克电台的装甲指挥车总体布置方案。同年6月,总参装甲兵部批准工厂上报的方案后,工厂立即着手进行研制,并于同年9月研制出2辆样车。样车研制成功后,工厂及时组织科研人员对样车进行了70千米的通信试验检查,证明样车性能基本符合战术技术要求。9月14日,工厂向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申请设计定型试验。同年10月12日至31日,装甲兵对工厂提交的2辆样车进行了严格的设计定型试验。试验后军方认为,“81改”装甲指挥车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基本上达到战术技术要求,试验中未发现因更换通信设备对已定型的81指底盘的技术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军方也对样车存在的局部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根据军方提出的意见,工厂及时对样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和补充试验。1985年12月27日,工厂向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申请设计定型。1986年7月3日,装甲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新型装甲指挥车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为81_2式装甲指挥车(以下简称81—2指)。该车定型后即转入批量生产并装备装甲兵部队,使装甲兵部队的移动“中军帐”再上一个新台阶。

  81—2指是81指的改进型,主要变化是更新了通信设备,即以国产CwT一1 67B超短波坦克电台(通信距离与VRC-8000电台相当)和CWT 176B短波单边带坦克电台(最大通信距离达35千米左右)取代性能已经相当落后的A-220A坦克电台;以BwT一1 19背负式电台取代714B背负式电台,其他部分均与81指相同。该车的亮点,除安装了性能也有大幅度提升的国产二代坦克电台外,与81指、81—1指相比的最大亮点,恐怕就是它首次在国产装甲指挥车上采用了升降式高架天线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指挥车的远距离通信能力,81—2指在车后的垂直装甲板上安装了供CwT 167B电台使用的12米升降式天线;在车内放置了供cwT一176B电台使用的10米桅杆天线。12米升降式天线使用时,先将CwT 167B电台的3.05米中馈天线安装在升降杆的顶端,将天线引入线直接接在电台上,尔后将升降杆摇起来。CwT一167B电台使用12米升降式天线时,通信距离可增至60多千米。10米桅杆天线使用时,先将5根桅杆连接好,尔后将其固定在地面上并用绳拉紧固定住。CwT一176B电台使用10米桅杆天线时,单边带电台的最大通信距离可达近80千米,通信距离较之使用普通的4米鞭状天线提高了1倍多,使装甲指挥车成了名副其实的通信“能手”。

  另外,81—2指所装的综合电源箱,首次实现了装甲指挥车直接使用市电供电,不仅大大增强了装甲指挥车战时对各种电源的适应性,也极大地方便了平时训练中的供电保障。

  三、扩大军品出口的YW701A装甲指挥车

  在国内研制和装备装甲指挥车红红火火的时候,国产装甲指挥车的军品出口也不甘示弱,内需与出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YW701A装甲指挥车,就是我国根据外商要求,以63式外贸装甲输送车(YW531c)和81指为基础研制的外贸型装甲指挥通信车。

  在我国成功出口国产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后,外商对配套的装甲指挥车也提出了军购意向。1981年7月12日,外商首次来到我国装甲输送车和装甲指挥车的生产基地,参观装水冷发动机的81式装甲指挥车。在观看了该车的精彩表演后,外商一举相中了这款价廉物美的装甲指挥车,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该车能改装风冷发动机的意愿。根据外贸意向,1981年8月,工厂开始进行外贸装甲指挥车的设计和试制;同年10月,工厂试制出1辆YW701A装甲指挥车样车。11月24日到12月2日,外商第二次来到工厂,参观了包括YW701A装甲指挥车样车在内的63式外贸装甲车辆系列的四种新车。1982年1月,工厂按外商的要求对样车进行了全面改进。1982年5月外商第三次来到工厂,对63C式外贸履带式装甲输送车(YW531D)进行验收,并对YW701A装甲指挥车提出了改进意见,随之草签了军购合同。

  1982年5月,工厂根据外商的要求对YW701A装甲指挥车再次进行改进并组织小批量生产。1982年11月16日,外商第四次来到工厂,对改进后的新车进行了试验并正式签订了军购合同。1982年12月,工厂按合同要求完成首批YW701A装甲指挥车的生产和出口任务。从1983年1月开始,工厂根据外商在军购合同附件中提出的后续交货的装甲指挥车应当采用共用天线技术的改进要求,集中科研力量,重点攻克2部电台共用天线这一技术难题,同时解决多部电台同车工作时相互干扰的问题。同年5月,外商第五次来厂时认为共用天线方案设计合理,并商定从1 983年第四季度开始按共用天线方案供货,至此,该车的研制工作顺利完成。1984年2月,YW701A装甲指挥车通过技术鉴定。1982年至1984年,工厂生产的YW701A装甲指挥车全部出口,使国产装甲指挥车在国际军品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YW701A装甲指挥车(以下简称YW701A)是63式外贸装甲输送车的变型车,该型装甲指挥车的推进系统、防护系统和浮渡装置等均与63式外贸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相同;其指挥室的设计参照了国内装备的81式装甲指挥车,因此,指挥室的总体布置、指参席位、指挥观察设备等,与81指、81-1、81-2指基本相同。该车装有3部cwT一167坦克电台(其中1部备用)、2部CwT—176坦克电台(其中1部备用)和1部70—2B收信机。该车的主要亮点有以下几处:

  一是首次较好地解决了天线共用问题。经过科研人员的合力攻关,该车实现了2部CwT一167电台共用1根天线,初步解决了装甲指挥车天线林立的特征问题。该车的共用天线系统由滤波器、波道转换控制盒、电缆和宽带天线组成,通过共用天线系统,可较好地保障2部CwT一167电台共用1根天线同时工作。另外,该车与81—2指一样,2种电台也可分别使用10米升降式天线和10米桅杆天线进行通信,以增大通信距离。

  二是两门变一门,小枪变大枪。该车指挥室与乘员室的通道门由8l指的2个改为1个(该门设在指挥室隔板的左侧),简化了工艺,进一步增强了隔音效果,也不影响车内人员在驾驶室、车长室与指挥室之间的机动。另外,该车在车长门上装1挺带旋转枪塔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并由车长兼机枪射手,进一步增强了装甲指挥车的对空防御能力。

  YW701A出口后,根据外商的要求,工厂对该车又进行了取消2部备用电台及其备件箱等的小改进,形成了YW701B装甲指挥车。

  四、外形与普通装甲车神似的85式装甲指挥车

  外贸型85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研制成功后,工厂及时组织科研力量同步研制与该车配套的装甲指挥车。1987年7月,工厂完成正样车设计,1988年2月工厂研制出1辆正样车。1988年2月至3月,工厂按上级批准的设计定型试验大纲,完成了设计定型试验。同年6月16日被批准设计定型。

  该型装甲指挥车是85式装甲输送车的变型车,该车的推进系统部件及其布置、防护系统以及高射机枪、烟幕弹发射器等均与基型车一样。该型装甲指挥车与85装的主要区别:一是将高射机枪从载员室顶部移到车长室(位于驾驶室后面)右前面并去掉枪塔防护;二是车体两侧各加装了1个观察镜,并相应取消了射击孔;三是将基型车后部的载员室改装为指挥室。其指挥室的席位分布、升降式天线和桅杆天线等,也与81系列装甲指挥车别无二致。指挥室内装有2部VRC一83坦克电台及其共用天线系统、1部VRC一84坦克电台及其滤波器天线系统、1套VIC一83车内通话器和l部70—2B收信机。

  该车的最大特点恐怕就是一反常态的低矮式指挥室结构。根据外贸需求,该车主要配备给营连级指挥官使用,所以,针对位于交战一线的使用需求,该车在总体设计上首次采用了低矮式的指挥室结构,即直接利用载员室作为指挥室,使其在外形上与85装几乎是一模一样,从远处很难辨认出来是一辆装甲指挥车。而其他几款装甲指挥车的指挥室,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高大宽敞的方舱结构,并安装了众多的展望镜,其优点是便于指参人员观察和指挥,不足是装甲指挥车的特征十分明显,生存能力受到较大威胁。当然,低矮式的指挥室结构,也存在不便向前观察的问题。这个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加装摄像机的办法来解决。于是,数字化装甲指挥车便呼之欲出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我军的装甲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日新月异。为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我国相继研制出了数字化装甲指挥车、两栖装甲指挥车、轮式装甲指挥车等多款新型装甲指挥车,使我军装甲兵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新型装甲指挥车会一展“芳容”,给广大军事爱好者许多意外的惊喜! 作者:孔凡清 将言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