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 兵 器 专 区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史 论 坛
军事首页>>坦克装甲车专题>>战车史话 进入轻兵器专区>>
【战车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行火炮(下)(图)
2004年03月26日 13:51 坦克装甲车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德国和苏联研制和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外,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也都生产了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尤其是美国生产的自行火炮不仅数量多,型号多,而且在技术上也相当先进,有的已采用全密封结构和旋转式炮塔,在二战的自行火炮中独领风骚。

  

美国的自行火炮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和生产的自行火炮种类多,数量大,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型号有:M10/M36坦克歼击车、M7“牧师”自行榴弹炮、M18“希尔卡特”坦克歼击车以及M40“远程汤姆”自行火炮等。

  M7“牧师”自行榴弹炮


M7自行榴弹炮

  美国军方很早就有建立自行炮兵的想法,而且有过将75毫米榴弹炮安装到轻型坦克上的尝试。在此基础上,1941年6月,美国开始将105毫米野战榴弹炮装到M3中型坦克上,以期制成一种自行火炮。开始制成的2辆样车,称为T32式105毫米榴弹炮运载车。在阿伯丁试验场的试验表明,这种自行火炮的性能很好,主要缺点是缺乏高射武器。于是,很快在车顶部右上角安装了一个环形枪架,用以安装12.7毫米高射机枪。由于这个机枪架的形状很像教坛,很快它就有了“牧师”的别名。1942年4月,T32正式定名为M7自行榴弹炮,也称为M7“牧师”(Priest)自行榴弹炮,国内也有人译作M7“普里斯特”自行榴弹炮。生产厂家为美国机车车辆公司。

  M7自行榴弹炮开始时以M3中型坦克为底盘,后来改用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称为M7B1自行榴弹炮。其战斗全重近23吨,乘员7人,主要武器是1门M2型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约11千米;辅助武器是1挺12.7毫米机枪;车辆最大速度为42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为24千米/小时。M7自行榴弹炮为顶部敞开式结构,顶部的防护性差。

  M7自行榴弹炮的总生产量达4 267辆,是盟军中的第一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它首先提供给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英军用它来对付德军掩体中的88毫米火炮,占有明显优势,深得英军士兵的喜爱。其后,M7自行榴弹炮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不过,英国人更喜欢换装25磅火炮(口径为88毫米)的自行榴弹炮。诺曼底战役后,M7的性能已显落后,为此,盟军往往把M7自行榴弹炮的火炮去掉,改装成装甲输送车,称为“牧师·袋鼠”装甲输送车。它和“谢尔曼·袋鼠”、“丘吉尔·袋鼠”一道,构成了二战后期的不大不小的“袋鼠”群。显然,这是战争中的一种应急的措施,也是“物尽其用”的具体体现。


开进中的英军第8军的M7自行榴弹炮,环形机枪架很像“教坛”

  M10坦克歼击车


1943年春,参加北非战役的美第7军的M10坦克歼击车

  M10坦克歼击车,是二战中美国的又一种重要的自行火炮,而且是坦克歼击车型,总生产量达到6 700辆,参加了二战中后期的重要战斗。

  1942年9月,美国陆军决定研制自行反坦克炮,确定以M3中型坦克为底盘,其上安装M3型76.2毫米高射炮,定名为T24坦克歼击车。样车制出来后,经过了行驶试验和射击试验。由于它的射程不够,再加上火炮的安装位置过高,1942年4月,美军即中止了T24的研制工作。在T24的基础上经改进而成的M9坦克歼击车,采用的是固定炮塔,只生产了20辆左右。

  1941年11月,美军开始研制T35坦克歼击车。T35坦克歼击车以M4A1中型坦克为底盘,采用T12型76.2毫米火炮为主要武器,炮塔能360度旋转。在T35的基础上,加大了装甲厚度,便制成了T35E1坦克歼击车。经进一步改进后,于1942年6月4日,定名为M10坦克歼击车。M10坦克歼击车采用的也是可360度旋转的炮塔,在火力机动性上,比当时德国和苏联的坦克歼击车要先进得多。

  M10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为30吨,乘员5人。它采用M7型76.2毫米火炮,弹药基数54发,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坦克和坚固工事。炮塔的顶部是敞开的,而且顶部呈五角形开口,削弱了顶部的防护。不过在二战期间,空中威胁并不十分严重,所以,这一缺点并不十分突出。由于采用了M4中型坦克为底盘,总体布置与M4中型坦克相同,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8.2千米/小时。改进型的M10A1坦克歼击车主要是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M10系列坦克歼击车除装备美军外,还提供给盟军3 600辆,其中给得最多的是英国军队。它参加了北非战役、意大利战役及欧洲西线的战斗。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用它来攻击日军的碉堡,很有成效。

  M10的主要缺点有两条。一条是火炮太重,很不平衡,后来在炮塔后部加1挺12.7毫米机枪,就是为了改善炮塔的总体平衡。另一条是在大战的后期火炮的威力显得不足。这一点成为后来研制M36坦克歼击车的契机。

  “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

  尽管它是英国人的“产品”,但它是英国人在M10A1坦克歼击车的基础上改装成功的,所以也在这里加以介绍。

  英国军队在得到M10A1后,不满意它的火炮威力,于是,英国人用英国的Mk5型17磅火炮来代替原来的M7型火炮,尽管火炮的口径仍然是76.2毫米,但由于它的火炮身管更长,因而穿甲威力也显著增强。炮口处的制退器,成为区别“阿基里斯”和M10A1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

  M36坦克歼击车


炮塔顶部加装装甲顶盖的M36坦克歼击车

  M36坦克歼击车是M10的改进型,主要是为了对付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而研制的。在M10和M36坦克歼击车之间,先后出现了T72、T70和T71几种过渡型的坦克歼击车。真正为M36奠定基础的,便是T71坦克歼击车。

  为了能对付德国“虎”和“黑豹”,美军急需在坦克歼击车上装90毫米火炮,这就是T71的来历。承担研制工作的是希伯莱公司和福特公司。为了安装90毫米火炮,重新设计了新的大型炮塔,重点解决了火炮增重所带来的炮塔不平衡问题,加大了尾舱。这一点也成了识别T71/M36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1944年7月,T71正式定型为M36坦克歼击车。

  M36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为28.4吨,乘员仍为5人,主要武器是1门M3式90毫米火炮,弹药基数47发,弹种为穿甲弹、超速穿甲弹和榴弹。其穿甲弹在6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黑豹”坦克的主装甲。另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1.8千米/小时。其炮塔顶部仍是开口的,但形状已有所变化。在作战使用中,曾对部分M36加装了炮塔顶盖,但没有定名为另外的型号。

  M36坦克歼击车的生产总数为2324辆,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曾广泛使用,深受美军官兵的欢迎,也装备了英国和自由法国的军队。在欧洲前线的美军装甲兵部队的司令官曾紧急请求:“请火速装备M36,哪怕是只有1辆也行。”在这里,仅以巴顿将军统率的第3军中的第899歼击坦克团为例,来看一看M10/M36坦克歼击车的战绩。这个团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共击毁德军Ⅲ型坦克8辆,Ⅳ型坦克27辆,“黑豹”32辆,“虎”式1辆,其它型号坦克3辆,自行火炮22辆,半履带式装甲车10辆,飞机4架,其战绩相当可观。

  美军在二战中还使用过M18“希尔卡特”坦克歼击车。该车战斗全重17吨,乘员5人,装1门长身管的76毫米火炮,火炮初速高,行驶速度高(最大速度为88千米/小时)。总生产量达到2 507辆。二战后退出美军现役。

  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火炮


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火炮

  由于自行火炮在二战中的突出作用,美军也开始考虑将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自行化,这就是M40“远程汤姆”(也称为“大肖特”)自行火炮的来历。研制工作是1944年初开始的,但直到1945年3月才定型为M40型。它以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36.3吨,乘员6人(包括炮班6人),主要武器为1门M1A1式15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于火力支援。火炮的位置明显靠后,火炮射击时要将车体后部的助锄放下,以吸收后坐力。其生产总数约300辆。二战中曾用于争夺科隆的战斗。M40“远程汤姆”的出现,开创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先河。

  

英国的自行火炮


“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倒坐观音”是它的突出特点

  在二战期间,英国人对自行火炮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美国。一方面,是由于英军可以较容易地从美国得到军援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另一方面,是英军受传统的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划分的束缚,对研制自行火炮也不太上心。在英国的自行火炮中,除了上面介绍的改装的“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和“主教”自行加榴炮。其生产数量分别为665辆和100辆。此外,还有一种“复仇者”(Avenger)自行火炮,由“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或“挑战者”坦克改装,战斗全重约31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17磅火炮(口径76毫米)。其生产总数只有80辆。

  

意大利的自行火炮


“塞莫温特”M41自行火炮

  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意大利军方对自行火炮的发展相当重视,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自行火炮。比较著名的是“塞莫温特”M41自行反坦克炮。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战期间,以“塞莫温特”命名的自行火炮有10多种之多,所以,必须注明具体的小型号。

  “塞莫温特”M41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17吨,乘员4人,它以意大利的M14/41中型坦克为底盘,装1门53倍口径的90毫米高射炮,初速830米/秒,其性能丝毫不逊于德国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140毫米厚的钢装甲,在1942~1943年间共生产了30辆,曾在西西里岛与盟军的坦克作战。有意思的是,它只装有6发炮弹,另有1辆随行的履带式输送车,装24发炮弹。它的缺点是顶部和后部完全没有装甲防护。

  “塞莫温特”149自行火炮,以M13/40中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18吨,装1门35型149毫米榴弹炮,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达23.7千米。它被认为是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中最好的炮兵武器”。

  

日本的自行火炮


日本关东军装备的一式自行火炮

  二战中,日本的自行火炮名气不大。值得一提的只有一式自行火炮(日本人称它为“一式炮战车”)。它以日本的97式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15.9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90式75毫米榴弹炮,弹药基数24发,采用顶部及后部敞开式结构。日本人称,一式炮战车“可以击穿‘谢尔曼’坦克的装甲”。不过,它的生产数量不超过124辆。在1944年的太平洋比基尼岛(就是美国作核试验的那个珊瑚环岛)战斗中,日本第二炮兵团的一式炮战车,在和美军的坦克激烈交战中遭到惨败,多数被击毁,其余的炮车悉数被美军缴获。

  在二战中,加拿大生产的“雪克斯顿”自行火炮也小有名气。由于在本刊2002年第6期中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尽管我们用了三期的篇幅来介绍二战中的自行火炮,但主要仅限于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榴弹炮。根据一些读者的要求,下一期还将补充介绍其他一些二战中的自行炮,如自行高炮、自行火箭炮以及未完成的重型自行炮等,敬请读者注意。(作者:季伏枥)



评论】【陆军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