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 事 首 页 海 军 论 坛 陆 军 论 坛 空 军 论 坛 枪 械 论 坛 热 点 论 坛 军 事 论 坛 坦克装甲专区
军事首页 >> 轻兵器专题 >> 正文页 《轻兵器》杂志社网络独家合作伙伴
【历史与人物】孙中山先生的贴身“卫士”-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图)
2003年07月30日 09:47 轻兵器

  走进地处瑞金南路518号的上海公安博物馆,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廊。馆中展出的2000多件文物和大量资料,不仅反映了上海公安成长和建设的历程,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上海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

  在馆中陈列的众多枪械中,有一支外形小巧、貌不惊人的手枪,静静地安放在展柜中,它就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一支比利时造6.35mm自卫手枪。实际上,它不仅是见证孙中山先生革命生涯的重要历史文物,其自身在枪械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支自动装填的袖珍手枪。


采用加长枪管的勃朗宁M1906手枪(图中可以看到该枪的手动保险及握把保险)

  一

  约翰·摩西·勃朗宁(1855~1926)是世界自动武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成果最为丰富的枪械设计师,一生佳作有35项之多,在自动手枪方面的建树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所设计的M1911 0.45英寸手枪和M1935 9mm大威力手枪,皆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枪,许多现代军用手枪都或多或少有它们的影子。可能是这两种枪管短后坐式手枪影响太大,以至于掩盖了勃朗宁在另一种自动方式,即自由枪机式自动手枪上取得的成就,实际上后者的产量、使用和影响范围与前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为勃朗宁M1906普通型手枪,下为M1906工艺手枪

  1897年,勃朗宁设计出了第一支采用自由枪机式原理的自动手枪及其使用的7.65×17mm枪弹,可当时并没有美国厂商愿意采用,于是勃朗宁转向欧洲寻求支持。比利时国家兵工厂(Fabrique National,简称FN)在欧洲武器展览会上发现他的设计后,慧眼识英才,将他从美国招至麾下。两年后,FN与勃朗宁首次合作的结晶——M1899手枪诞生了,并在1900年7月3日被比利时政府正式采用,定名为M1900,该枪10年内生产了72万多支。继M1900之后,FN与勃朗宁合作推出了更加成功的M1903 9mm手枪,发射9mm勃朗宁手枪长弹,仍为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发射机构带有控制连杆,以防止偶发。该枪设计简单可靠,不仅成为比利时军用制式手枪,还被俄国、瑞典、荷兰、土耳其及巴拉圭等国装备使用。

  勃朗宁以他独特而敏锐的眼光,看中了民用自动手枪的潜在市场。1904年,他以M1903的成功设计为基础,将尺寸缩小,开发出了第一支袖珍型(Pocket Model)自动手枪——M1906,发射同样是他设计的6.35×15.5mm半底缘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并于1906年正式投产。

  该枪仍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结构简单,只有33个零件,可迅速不完全分解为套筒、枪管、复进簧及其导杆、击针和击针簧组件、套筒座、弹匣、连接销等7个部分。它延续并改进了在M1903上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即在枪管下方设计了3个肋状闭锁凸笋,从而有效地与套筒座相扣合,使得分解非常容易——将套筒向后拉到位,使手动保险卡入套筒左侧前部缺口,然后将枪管向抛壳窗方向旋转90°,使凸笋释放,左手握住套筒并拔下保险,将套筒向前取下,再将枪管转回原位,使其尾部向下脱离抱弹槽,即可向后抽出枪管。此外,击针兼有抛壳挺的作用,击发后,套筒后坐到一定位置时,击针先停止运动,并与抽壳钩配合,将弹壳向右后方抛出。

  该枪尺寸较小,全枪长仅114mm(4.5英寸),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要短得多,即使握在手中也不引人注目,故解放前在我国被称为“四寸勃朗宁小手枪”或“掌心雷”,也有称其为“对面笑”的,取其隐蔽性好,可以攻敌不备之意。枪身宽约25mm,体积只比一包香烟略大,紧急情况下在衣袋内即可直接射击。该枪质量较轻,空枪质量350g,带一个实弹匣质量仅400g,因此还颇受上流社会淑女的青睐。

  该枪在细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全枪外形比较平滑,没有凸出的棱角,固定式缺口和准星全部隐藏在套筒顶端长槽内,扳机也采用平板状,不会因钩住衣袋衬里而影响出枪速度。该枪的另一特点是非常重视安全性,设有三重保险,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携行也十分安全:一是弹匣保险,未装弹匣时可锁住扳机,不能击发;二是在套筒座左侧后部有手动保险,将其拨入套筒后方缺口内即为保险状态;另外还设有握把保险,只有在正确握持并挤压到位后,扣动板机才能释放击针。此外,弹匣扣不是像通常一样设在枪身侧面,而是设在握把底部后方,向后推动即可将弹匣取出,可避免操作时弹匣意外脱落。


美国柯尔特公司生产的M1906手枪分解图

  在M1906之前的袖珍手枪绝大多数是各种微型转轮和德林杰式击发枪,弹匣容弹量为2~5发,多发射0.22英寸边缘发火枪弹,裸铅弹头初速低、威力小。而M1906发射初速较高的0.25英寸ACP弹,镍铜合金被甲弹头打在人体上不像裸铅弹头那样容易变形,具有更强的侵彻力,在30m内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其6发的弹匣容弹量使得它的火力持续性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微型手枪。种种优点,使M1906推出后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其成功设计也使之成为后来大多数袖珍自动手枪的“典范”和“模板”。

  二

  M1906的出现引起了民用枪械市场的一次革命,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生产商开始涉足这一类型手枪,使得自动袖珍手枪不断发展、演变,至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该枪出色的设计,引得众多厂家竞相模仿,据统计,仅西班牙、德国、捷克等国的仿制品就多达670余种,其中以西班牙最多。这些仿制品可以通过外形以及枪身、握把上的标记来区分。M1906本身也有许多不同型号,包括加长枪管、取消手动保险的型号。为迎合客户需要,还有专门加工的礼品型,枪身表面刻有精致花纹并镀有贵金属,握把护板采用象牙、玳瑁、珍珠母等材料取代通常的胶木,其华美程度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工艺品。有趣的是,为表彰勃朗宁的功绩,1914年1月3日,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在授予他十字骑士勋章的同时,还送给他一支镶金的M1906礼品手枪。

  1908年和1940年,M1906的设计被两度改进,到1954年,一种全新的改进型M1906由比利时FN公司投入生产,被称为勃朗宁“宝贝”(Baby)微型手枪。与原型枪相比,它进一步简化了部件,缩短了全枪长,减轻了质量,固定瞄具改为外露式,并取消了握把保险,手动保险也移到更方便操作的扳机护圈附近。50年代后期,FN公司以及加拿大K.B.I公司制造的“宝贝”微型手枪开始进入美国市场,与它的前辈一样受到了好评,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69年,后续产品至今仍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全球民用枪械市场。这些由M1906发展而来的产品不仅是欧美各国包括女性在内的普通民众可靠的自卫武器,还广泛地被警察和特工人员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甚至还是一些国家特警的专用装备之一。


德国武器弹药制造公司(DWM)生产的6.35mm手枪弹

  除比利时外,M1906手枪的主要产地还有美国。由于勃朗宁将他的手枪生产权还转让给了美国柯尔特公司,因此该公司也大量生产勃朗宁手枪,称为“柯尔特-勃朗宁”,而比利时生产的手枪相应称为“FN-勃朗宁”。柯尔特公司的产品在套筒左侧标有公司名称,握把护板上方有“COLT”字样,另外,护板和套筒左侧末端印有“立马”图案;而比利时原产枪握把上端是组合在一起的“FN”两个大写花体字母,套筒左侧刻有两行字,上行为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的法文全称,下行为英文“Browing’s Patent Depose”,意为勃朗宁专利所有。

  孙中山先生使用的这支自卫手枪是比利时FN公司的产品。该枪尽管历经沧桑,但只是套筒前端略有磨损,外观仍相当完好,表明原使用者和保存者都对它爱护有加。至于它是何时何地购入,已无从查证。因为20世纪初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国内政局混乱,战事频仍,包括勃朗宁手枪在内的大量外国枪械通过日本的转口贸易向中国市场倾销,即使在1919~1929年长达10年之久的对华军火禁运期间也未停止,仅1927年,每月至少向中国转入1500~2000支勃朗宁手枪,数量仅次于毛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M1906。旧中国军政要员和达官显贵都以拥有这种小巧可靠的自卫手枪为荣,以致该枪供不应求。当时该枪售价在20美元左右,比毛瑟手枪还高。在这种情况下,身处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的孙中山先生随身携带此枪以备不测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民国时期,M1906手枪使用相当广泛,1997年1月与中山舰一同出水的就有30年代海军使用的德制该型手枪及6.35mm手枪弹,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也缴获过国民党高级军官配用的这种手枪。解放后,缴获的大量M1906手枪及仿制品仍然装备我公安部门,或由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使用,有的一直延用到80年代初,后因国内不生产6.35mm枪弹而陆续撤装。时至今日,许多老同志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年所使用的他们爱称为“五蜂”(因其外观和自卫用途类似蜜蜂,且为保持簧力一般只压装5发枪弹而得名)的M1906手枪。

  三

  一支名人用过的手枪,其背后必然有一段凝固的历史。而这支手枪的查证确认,更有一番曲折过程。

  1999年9月,上海公安博物馆在报纸上刊登了征集藏品的启事,许多老同志纷纷提供线索,其中一条“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市档案局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查到了当年绍兴路18弄2号居民萧绍芬要求将其父萧萱保存的手枪转交孙中山纪念馆或公安局的档案,确认该枪已根据人民政府枪支管理规定,由萧先生子女于1956年上交公安机关。

  萧萱(1885~1955),又名肖任秋,湖北均县人,国民党元老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长期追随孙中山先生并担任其秘书,深得信任,做过北上和谈特使,1918年,孙先生曾手书横幅“致虚守静”相赠。后任众议院议员、湖北省建设厅厅长、湖北省主席、国策顾问等职,上海解放后被聘为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据卢湾公安分局有关资料记载,1956年2月8日,萧先生子女将其父病故后留下的两支M1906手枪及108发弹上交给绍兴路派出所,并说明此枪为孙中山先生和中华革命党所使用过的,萧先生生前特意将其击针与复进簧弄坏,仅留作纪念。

  两支同样的手枪中哪一支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用过的呢?据卢联康、钱柏椿等经手过此事的老同志回忆,当时萧绍芬上交的两支枪击针确实已坏,并且收枪后还制作了卡片与枪支一起保存在仓库中。2000年10月18日,在卢湾分局枪支档案中找到了当时出具给萧家的上交枪支收据,其中清楚地记录着两支枪的枪号,一为327702,一为464550,另外一张“中华革命党本部用笺”上有萧萱生前亲笔所写的两支枪的保存说明,从而彻底解开了这个谜团。


现藏于上海公安博物馆的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勃朗宁M1906手枪

  在这份说明中,萧先生叙述了此枪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支手枪还涉及到民国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谋杀事件。1916年5月8日,陈其美(字英士,曾任沪军政府都督,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在上海萨坡赛(今淡水路)14号寓所内被袁派人暗杀。当时正在隔壁房间内的萧萱闻声出来察看,凶手夺门而逃,并向他开枪射击,幸未击中。萧萱立即赶到他和孙中山先生当时所住的环龙路(今南昌路)4号寓所向孙先生报告。孙先生听说陈其美“有弹贯入头额及颊内,不可救矣”后,“默默有间,即披衣言自径视英士”,在场众人担心外面有其他刺客,劝他不宜轻出,而此时孙先生则体现出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大无畏气概,言道:“贼欲甘心者为英士,英士已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令相从,并从自己衣袋内取出了这支手枪,亲手交给萧萱,枪号即为“464550”。事后孙先生将此枪交给萧萱以作长久纪念,“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萧萱在此后近40年时间里,一直将此枪带在身边,以寄托对总理和战友的深切怀念。

  此份极其珍贵的材料为考证作出了最终判定。一支珍贵名枪,一件见证重要事件的文物,一段血雨腥风的民国史,一次艰难曲折的考证,将这支手枪推向特殊的历史地位,从而使这件“镇馆之宝”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本文写作过程中,河南杨建东先生给予很大帮助,特此鸣谢!)◆

  (编辑/王晓涛)

  勃朗宁M1906手枪主要诸元

  口径  6.35mm

  全枪长  114mm

  枪管长  53.5mm

  全枪质量 350g

  使用枪弹 6.35×15.5mm半底缘自动

      手枪弹(0.25英寸ACP)

  膛线  6条,右旋;导程243.8mm

      (由美国柯尔特公司所产的导

      程为431.8mm)

  弹匣容弹量6发

  有效射程 30m


  勃朗宁“宝贝”微型手枪主要诸元

  (FN公司/K.B.I公司)

  口径  6.35mm

  全枪长  104mm/105mm

  枪管长  53.5mm

  全枪高  72mm/73mm

  全枪宽  20mm/22mm

  全枪质量 275g/241g

  使用枪弹 0.25英寸ACP

  膛线6条,右旋

  初速  200m/s

  弹匣容弹量6发


评论】【枪械论坛】【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