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江湖I及II级舰反潜能力弱于日舰(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 08:04  《现代兵器》杂志社
日本国产第一代护卫舰筑后级
日本国产第一代护卫舰筑后级

中国第一代江湖I级护卫舰511舰南通号
中国第一代江湖I级护卫舰511舰南通号

中国第一代江湖II级护卫舰534舰金华号
中国第一代江湖II级护卫舰534舰金华号

  在反潜方面,“江湖”I型装备一部中频舰壳声呐,反潜武器为舰首2座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200米:舰尾4座64式深弹发射炮和2组深弹滚架。其中,65式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一向是中国海军的标准反潜装备,从037型猎潜艇、65型护卫舰到新服役的052B型导弹驱逐舰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这种武器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火力密度大等优点,长期受到中国海军的欢迎,是近程反潜的利器。舰尾的深弹发射炮和深弹滚架则是更加传统的反潜武器,虽然技术含量比较低,但实战中的威力还是可观的。这样的反潜武器配置在近距离上有火力密度大、攻击方式多的好处,但是反潜手段过于原始,也缺乏远程反潜火力。

  防空性能可以说是“江湖”I级最大的软肋。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研制成功成熟的舰用防空导弹,“江湖”I不得不装备6座61式双联37毫米高炮以应付防空作战,如此密集的高炮配置在战后世界各国的护卫舰中可以说非常少见。但是,这种人工操作的高炮没有炮瞄雷达指挥,在防空作战中只能利用舰上的“眼罩”对海/对低空警戒雷达和光学测距仪提供有限的射击参数,几乎完全靠炮手手动操作射击。其技术水平还停留在美国海军二战时期的水准,反应速度慢、火力通道少、射程近,只能对付中低速的螺旋桨飞机,难以有效拦截现代海战中高速来袭的反舰导弹甚至临空的高速喷气攻击机。当时的中国海军其实面临着巨大的防空压力,在北方,昔日的“老大哥”苏联已经成为最危险的仇敌。一旦战争爆发,苏联海空军发射的大量反舰导弹将严重威胁到中国海军的大中型作战舰艇。而在东南沿海,美国和国民党海空军的各种作战飞机也将是中国大中型作战舰艇的巨大威胁。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中国的海军技术人员何尝不想大幅度提高舰艇的防空能力。可是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的限制,舰用防空导弹的发展十分缓慢,好不容易设计成功的“江东”级防空导弹护卫舰也由于导弹系统可靠程度低、效率低下而长期无法真正担当舰队防空的重任。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各型舰艇上安装大量高炮以求自保。

  再来看一看“筑后”级,其在设计之初就是作为单纯的反潜护卫舰建造的。如同“江湖”I级严重偏向反舰火力一样,“筑后”级也理所当然地严重偏向了反潜火力。“筑后”级的烟囱后方、尾部桅杆前的甲板上,安装了一套美制MK112/37..潜导弹发射箱,用来发射美制“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这也是“筑后”级上唯一的导弹武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是美、日、加拿大等国海军标准的反潜武器,射程2—10公里,战斗部为一枚MK46轻型自导鱼雷。作战时,“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通过“筑后”级上的OQS3A舰壳声呐提供目标参数,从MK113发射箱中以45度角发射升空,弹体加速按预定的弹道飞行。当达到预定射程所必需的速度时,点火分离装置发出电信号,引爆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分离装置,使火箭助推器分离。由弹体构架和战斗部组成的部分继续沿弹道惯性飞行,到达预定时间(到达目标上空附近时),点火分离装置再次发出电信号引爆弹体构架分离装置,使战斗部与弹体构架分离。战斗部携带的是一枚声自导鱼雷,鱼雷后部的降落伞打开,使鱼雷减速安全入水。鱼雷入水后降落伞解脱.同时鱼雷启动并下潜到预定深度,利用声自导系统搜索、跟踪并攻击敌方潜艇。除了“阿斯洛克”,“筑后”级还装备有2座68型HOS301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美国制造的MK46—5反潜鱼雷,用于近距离反潜。

  在反舰武器方面,“筑后”级的武器可以用“可怜”来形容。该级舰没有装备任何反舰导弹,只有一座MK33型76毫米双管舰炮,反舰能力远弱于中国同时期的“江湖”I级。不过,“筑后”级上的MK33舰炮有GFCS-1舰炮指挥仪和1B型炮瞄雷达控制,射速达50发,分,单论舰炮的作战能力要比“江湖”I强。在反舰武器方面两舰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当然是设计思想的不同,这个前面已经论述过。其二,则是冷战时期东西方集团对反舰导弹的认识有很大差距。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因为在航空母舰等领域落后于西方、海军总体实力比西方国家要差,为了挽回这种差距,采用了大力发展反舰导弹的思路,希望用突防能力强、威力大的反舰导弹摧毁西方的海上优势,以不对称的方式和对手抗衡。因此,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的主战舰艇上普遍装备了早期以“冥河”为代表的反舰导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把反舰攻击任务交给了航空母舰上的舰载航空兵,对于航空母舰以外的其他作战舰艇,仍旧以火炮作为主要对海攻击武器。在反舰导弹的认识上西方国家 直后知后觉,而且长期认为大威力远程防空导弹也可以当作反舰导弹来用。因此,西方早期的舰载防空导弹,如“黄铜骑士”、“海标枪”、“海蛇”等都有反舰能力。等西方国家真正认识到反舰导弹的价值、开发专门的反舰导弹,已经是70年代末的事情了。

  在防空方面,“筑后”级的火力也非常贫弱,只有两座博福斯40毫米单管自动炮。该炮由MK51副炮指挥仪控制,自动化程度比“江湖” 级的61式37毫米高射炮略高,但同样只能用于对付速度比较低的目标,对于反舰导弹等目标仍然无法做到有效拦截。除了两座40毫米炮,MK33型76毫米炮也具备定的防空能力,但同样无法拦截反舰导弹。因此,虽然“筑后”级的防空武器在技术水平上要比“江湖” 级高一些,但并没有本质上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制造“江湖” 级后,中国海军于1982年起陆续装备了3艘改进型“江湖”护卫舰,按照北约习惯称其为“江湖” 级导弹护卫舰。该舰的设计布局与“江湖” 级基本相同,但外观上有一些区别,比如取消舰首的舷墙,烟囱外型也有了些许改变。据某些资料称,“江湖”II型采用了法国制造的皮尔斯蒂克柴油机,航速达到28节。如果属实的话,那么可以说明当时的中国海军仍旧比较重视舰艇航速。在武器装备方面,“江湖”II型也有了一些改进,比如用2座封闭式双管100毫米自动舰炮代替了原来的100毫米单管炮,并且使用一座安装在舰桥顶端后部的343“黄蜂头”火控雷达控制,在对海上目标和对陆地目标射击能力上已经不亚于“筑后”级上的MK33型76毫米炮,在威力和射击密度上则明显超过后者。在防空火力方面,虽然仍旧没有装备防空导弹,但是在舰尾甲板室上方安装了1套341“赖斯兰普”火控雷达,用以控制4座37毫米高炮,对空作战效能也达到了“筑后”级的水平,而且火力密度更大。另外,为了完成中国海军长期重视的近海防空雷达警戒任务,“江湖”I在服役后还装备了一套二坐标对空警戒雷达,能在战时起到海上雷达指挥所的作用。

  从各个方面比较下来,上世纪70年代中日两国的导弹护卫舰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线上,“江湖”I/II和“筑后”级虽然设计的侧重点不同,造成了武器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别,但是很难说谁胜过谁。按笔者的看法,“江湖”I/II级攻击性更强,能给敌人带来更大的威胁,但是自身生存能力不足,加上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动力等方面显得比较局促;“筑后”级则更多地仰赖国外技术,其基本设计和动力布置更为从容,但除了反潜,对敌方的威胁要远比前者低。 (未完待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更多关于 中国 护卫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