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苏霍伊公司开始积极地向中国市场推销苏-27SKM--早期苏-27SK的多用途改进版本。新机上装备了“甲虫-27”雷达(一种比N001VEP更晚一些的型号)和与苏-30KM战机座舱内类似的信息控制平台。但中国空军却坚持要生产本国版的歼-11,即后来被俄方指责为侵权的歼-11B。
2002年,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曾提出要生产改进型的歼-11歼击机并展示了新机的全尺寸模型,当时,新机的机翼下还挂载了“空对空”导弹和“空对面”制导武器。这也就是说,改进后的歼-11已成为一种多用途战机,而且其所用部件的国产化比率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该公司还计划今后为歼-11B安装上国产的WS-10A型航空发动机,从而摆脱长期以来对俄罗斯AL-31F系列发动机的依赖。据悉,歼-11B可使用的武器包括中国国产的PL-8和PL-12型“空对空”导弹,LT-2和LS-6型制导炸弹,以及YJ-91(俄制X-31P)和KD-88“空对面”导弹等。
中国至少生产了三架J-11B型验证机(编号分别为523、524和525),并已于2006年交付中国试飞院进行测试。
之后,沈阳飞机工业公司又开始着手研制双座型的歼-11B,即歼-11BS。歼-11BS类似于俄制的苏-27UBK,但其装备的发动机、航电系统和武器均是中国自己生产的。
到2006年,又传出了中国可能改进苏-27的消息。尤其是,消息称中国可能会为歼-11配备更为强大的发动机。为争夺这一合同,俄“礼炮”公司提供的是AL-31F-M1,而“土星”公司则提供了“117S”发动机。有报道称,中国最初购买了52台发动机,总价值1.8亿美元,用于改进26架战机。中国军方计划今后为现役的所有273架苏-27、苏-30MKK和歼-11都换装上新型发动机。购买所需发动机的总费用高达20亿美元。(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