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称中国太空能力发展迅速 开拓者火箭可打卫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 08:09  军事文摘
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7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国神舟7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

国产开拓者系列固体燃料小型运载火箭
国产开拓者系列固体燃料小型运载火箭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蒋炫编译

  编者按:本文译自美国陆军战略研究院的研究报告,不代表本刊同意或证实其观点。

  与中国总体经济发展规划一样,中国的航天工业也有五年规划。“十五”规划期间(2001-2005年)是中国航天工业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中国在此期间共进行了26次航天发射,取得了全部成功。中国在载人航天和海洋卫星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因此在中国航天史上,“十五”规划的五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运载火箭

  中国是从2001年5月10日正式开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新的火箭家族采用新型“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发动机,其推力要大于现有的火箭。新一代火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这些新的运载火箭的研制目的一部分是为了支持中国的载人空间项目和探月计划。新型火箭家族分为轻、中、重推力型号,能够将1.5~25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将1.5~14吨的载荷送入静地轨道。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时间不确定。2006年国防科工委某负责人称,首次发射时间为2011年。最近,中国载人空间项目的某负责人称载人空间飞行运载火箭的发射时间为2014年或2015年。

  除了发展下一代运载火箭,中国还完成了小型的固体燃料火箭——“开拓者”号的研制。该火箭设计用于发射微型和小型卫星,能将微、小型卫星快速送入太空,虽然中国公开称“开拓者”主要为商业小卫星服务,但它明显可用于军事用途。而事实上,正是“开拓者”’珩生型——KT一1在2007年1月11日进行了反卫星(ASAT)试验。“开拓者”有两种、珩生型,都采取公路机动的方式。KT一1的首次试射是2002年9月。

  卫星

  在“十五”规划期间,中国的卫星研发水平有了稳步提高。中国现在有三种不同型号的遥感卫星——气象分析卫星、海洋卫星和地球资源卫星。这些卫星能够提供不同的天气和灾害监视信息。中国也建立了自己的首个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国在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了首批两颗“北斗”卫星,据说利用这两颗卫星,中国初步建立起了公路、铁路和海洋交通的导航定位网络。第三颗“北斗”卫星于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功,中国官员称“北斗”系统只是一种初级系统,其功能不能满足中国未来导航定位的需要。系统的定位精确度为20米。虽然“北斗”系统不能获得美国GPS那样的精度,但它却具有双向通信的优势,信息的提供者和接收者之间可以交换信息,并且“北斗”还可以用于车辆定位系统,能够提供汽车防盗和发动机监控服务。“北斗”最终可能会被中国类似GPS这样的系统所取代。

  通信卫星中国在“十五”期间发射了两颗通信卫星,分别是2003年11月发射的中星一22号和由法国阿尔卡特公司生产的亚太一6号(2005年4月发射)。其中亚太一6号卫星是中国6年中进行的首次商业发射。中国还改进了其卫星通信地面设施。到末,中国已经有超过80个国际和国内通信和广播地面站,以及34个卫星广播和电视转播站。

  载人航天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太空工业中最艰巨的任务。中国在“十五”期间完成了5次“神舟”飞船的发射,其中两次是载人飞行。2003年10月15日,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这次飞行只持续了24小时,但这已证明了中国已经具备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的能力。2005年10月12日,中国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5天。中国载人航天飞行将逐渐提高难度,并将最终建立起永久空间站。

  空间科学

  探月计划:2003年1月,中国公布了其探月工程计划,但在此之前其计划早已实施了多年。2007年,中国的探月卫星对月球进行了三维成像拍照。最终中国要向美国的火星探测计划一样,将月球探测车发射到月球上。

  双星计划:双星计划是中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2001年9月签订的合作项目,其目的是开展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中国的2颗卫星与欧洲的4颗卫星一道形成一个监控网络。首次卫星发射于2003年12月30日实施,第二颗卫星于2004年7月25日发射。

  卫星出口 2004年12月,中国长城公司与尼日利亚政府签订卫星建造和发射合同,同时中国公司还承诺为尼日利亚培养和训练相关的技术人员。尼日利亚的通信卫星是基于东方红一4型通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的。中国还与委内瑞拉签订了相似的合同,卫星将于2008年发射。

  对外合作

  中国在区域空间合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005年10月,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鲁和泰国签订了亚洲—太平洋空间组织协定,推动多边太空科技合作,组织总部设在北京。之后,土耳其也加入。

  中国还与欧洲航天局加强了合作。2004年,中国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航天局联合开展名为“龙”的地球观测计划,时间为期3年。“龙”计划主要目的是促进欧洲的两颗航天遥感卫星(ERS和Envisat)的数据应用,同时提升中国的航天遥感技术。

  虽然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但中国在2003年投资2亿美元参与了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根据协议,中国将投资7000万欧元用于空间技术研发,1-3亿欧元用于地面基础设施和应用软件的研发。但从这以后,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的活动有所减少,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政治因素是中欧联合开展“伽利略”计划的主要推动因素,但在2005年法国和丹麦先后否决了欧盟宪法之后,欧盟一体化受挫。在中国加入“伽利略”的问题上,商业利益开始压过政治考量。欧洲的商人显然不愿意帮助中国提高其航天导航和定位技术,让中国抢占欧洲的市场。另外,美国一直在对欧洲施压。由于中国的加入,欧洲不可能在“伽利略”系统中使用美国的关键技术,种种原因使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的活动越来越少。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将主要集中在航天地面设施和应用技术方面,而空间技术方面的合作将减少。中国为此在北京大学与欧洲航天局联合成立了一个名为中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训练和合作中心的组织,专门从事中欧之间的相关合作项目交流。

  虽然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在减少,但中国与俄罗斯的航天合作却在增加。2005年9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发表声明称,俄罗斯与中国的航天合作达到了新的高度。2004~2006年,双方新增加了29个合作项目。2006年,俄罗斯与中国共同宣布,联合开展火星探测计划,将联合研制和发射登陆火星探测车。此外,包括月球探测和卫星通信项目也在合作的讨论范畴之列。

  评估

  “十五”规划是中国空间项目全面进步的时期。比如,“九五”规划期间,中国用于民用航天的经费是17亿元人民币,而“十五”的经费数是50亿元。中国在“十五”期间成功进行了26次航天发射,发射数量几乎为2001年之前全部发射总数(54次)的一半。中国还进行了两种新型空间飞行器的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和“海洋”海事卫星。同时还对现有卫星系统进行了改进。

  虽然,中国的航天工程在“十五”规划期间取得巨大的成绩,但与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航天技术还显落后。以空间成像卫星为例,中国“资源”卫星的分辨率仅为3米,甚至比西方商业卫星的分辨率还低。与此相似,“北斗”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仅为20米,而美国GPS提供的全球定位精度在几米的范围之内。

  中国在运载火箭技术上的进步也要全方面地来看。2005年发射“神舟6号”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46次成功发射。在总共88次发射中,“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达到了92%,这一数值接近了国际先进标准。但“长征”火箭的成功是整体的成功,细化到每一型火箭,其情况千差万别。比如主要用于发射返回式卫星的长征一2C型,28次发射无失败,可靠性很高。而长征一3型的成功率只有77%。鉴于长征系列中某些型号的火箭可靠性不高,中国仅将长征一2C、长征一2D、长征一3A、长征一3B和长征一4B五种火箭投入国际商业运营。而长征一2E和长征一3B(成功率仅为71%和86%)将仅用于国内发射任务。

  中国的空间发射能力较之发达国家也明显不足,发射密度大大低于主要航天大国,具体情况见该页表格。

  中国的运载火箭研发能力较之航天大国也还偏弱。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发周期计划为10年,实际可能需要15年。而美国的AtlasV和Delta IV新型火箭的研发周期仅为8年,欧洲的“阿里亚娜5型”大约为11年。

  中国惟一处于世界领先的航天领域是其载人航天项目。虽然美国的航天飞机技术先进,但美国已经意识到航天飞船在载人航天飞行方面的实用性较之航天飞机要高。美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载人航天飞船。可以说,中国的“神舟”飞船已经走在了美国载人飞船的前面。

  未来展望

  中国“十一五”航天目标有六个主要方面: 载人航天技术。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难度,2008年发射“神舟7号”进行航天员太空行走(现已完成)。

  探月项目:计划2012年向月球发射登陆探测器,对月球表面进行探测。2020年计划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

  空间技术:

  自主研发大型x射线天文望远镜,开展宇宙黑洞研究。 2009年发射实践一10号返回式卫星开展生物微重力实验。

  发展太阳望远镜研究太阳物理学。

  发射“跨夫”三星系统,研究太阳活动规律。

  国际合作:参加中俄火星环境探测计划和中法小卫星太阳耀斑探测项目。△ 军事文摘第11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更多关于 中国 运载火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