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放军士兵在丛林中把山泉水当冷藏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08:34  中国青年报
经过伪装的山林地潜望镜。
经过伪装的山林地潜望镜。

  被迫搬了5次“家”

  与一营不同,三营官兵的阵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阴面山谷,树林稀疏,潮气较小,而且不易被“敌”偷袭和野兽袭击。于是,他们在搞好伪装的前提下,按照计划在一块干爽、布满沙石头的空地,安营扎寨了。

  当晚,正当官兵们打开行囊,准备入睡时,突然,上级一道指令传来:“全营拔营起程!”官兵们迅速打点行装冲出营寨。

  原来是刚刚来检查营地的旅政委曹万山发现,这个营把营地建在一个干枯河道上,一但下雨引起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命令三营官兵立刻转移营地。

  两小时后,三营官兵找到一块开阔地,开始安营扎寨,又被从其他单位检查回来的曹政委给制止了。曹政委指着山顶说:“看上去,这里场地挺开阔,可上面山坡上到处孤立、裸露的岩石块,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会袭击官兵……”营指挥员立刻组织官兵向别处转移,建立新的宿营地。

  “中军帐”亮起了马灯

  部队安营扎寨第三天晚上晚8时许,部队用于照明的柴油发电机正在“突突”欢唱着,突然间,“突突”声消失了,随即旅作战值班室里一片漆黑。

  笔者了解到,因柴油发电机发出的巨响很容易暴露部队作战位置,被参谋长李洪伟叫停了。没有了电力照明,正在中军帐忙着起草作战文书、战术标图的参谋人员,不得不点燃蜡烛继续作业。然而,让参谋人员头痛的是,蜡烛照明效果不理想,而且蜡油经常洒在作战文书、作战地图上。更为重要的是,野外作业时,雨水一淋或风力一大,蜡烛就熄灭,多次影响了参谋人员的正常作业。

  怎样解决无电情况下的照明问题?官兵们集思广议,有人提议用马灯。第二天傍晚,这个部队就将库房内数百盏马灯全部配发到各营连。

  野战给养:“逼”出来奇法妙招

  山泉变成了“冷藏柜”

  三伏酷暑,山上的气温高达38度,最令部队炊事人员头痛的是,官兵们好不容易从山下将肉类、鱼类、蔬菜等运上山,却因没有冰箱存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霉烂变质,没有办法只好扔掉,官兵们的食品也因此得不到足额保障。

  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政治部主任高海廷,有天突然发现山泉水的温度在4度以下,这不正是冰箱的冷藏温度吗?

  “为何不用山泉水当‘冷藏柜’?!”随即,他建议炊事班将各种肉类、蔬菜类的食品用塑料袋封存好,放在让山泉水从上面流过的河道上。

  这一做法,迅速在全旅推广。随后,他们又研究出“腌制储藏法”、“熏干储藏法”、“地下储藏蔬菜法”、“烘干储藏蔬菜法”等一批食品类储藏方法。其中,油埋肉储藏法竟然可使肉食品在三伏天存放20至30天之久。

  三伏天用上了“地火炉”

  谁也不会想到,在三伏天,笔者在几个执行特殊任务小分队的帐篷里,竟然见到了地火炉。而且,每个帐篷内都有土质制做的长长的地火炉,日夜不停地在烧火。

  在一个帐篷里,笔者见几个战士抱着一堆衣服、鞋,推门进来,他们把衣服、鞋子分别依次放在了地火炉上。

  “深林里不仅阴雨连绵,而且,潮气特别大,一天训练下来,官兵的衣服、鞋、帽全是湿的”,旅副参谋长张玉森告诉笔者,“这些地火炉有烘烤衣物、被装的功能。”

  后来,笔者发现地火炉的用处还不只于此。

  在山高、坡陡、林密的山林地训练,配发到每个连队的野战炊事车,因没办法拉到驻训地点,也不便于作战,各个营连只能采取挖野炊灶,用来解决野战就餐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这个部队决定直接把各种主副食直接发放到班组,由各班组进行自我保障。每个班组都在小型帐篷下面挖一个“地火炉”。官兵们可以随时依托地火炉,进行自我保障。同时,他们为了防止“敌”侦察,将“地火炉”周围用隔热材料做了防散热处理,将排烟孔挖成了散烟式,确保了部队行动的隐蔽性。

  农民老大爷当上了“教员”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可仔细观察动物采食。一般情况下,老鼠、松鼠、兔子、熊等动物吃过的植物对人体是无害的。但鸟类吃的植物却大都不能食用……”一位农村老大爷手持木棍,在一块挂满各种可食植物样本的黑板前,向官兵们讲解丛林中可食植物的识别和采集的方法。

  为了训练官兵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个部队每天只发给了每个班组一点盐,让他们独自在丛林中生存2天,可是一些官兵面对满山遍野的植物,却不知道哪一种植物可以食用,哪一种食物有毒不可以食用,结果只好饿着肚子硬挺。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旅及时组织官兵对山上各种可食用植物和不可食用植物进行了辨认。他们专门从当地请来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大爷做“教员”,对全旅100名小教员进行了培训。他们对当地常见的38种植物,按照有毒、无毒、药用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植物拍成照片制成展板供官兵在对照中学习。

  经过强化训练,全旅官兵不仅对各种植物熟记于心,还掌握了多种取火、获取野生动物,寻找水源、净化水质的方法。如今,官兵们一星期不带食物也能在丛林中“活”下来。

  旅政委曹万山告诉笔者,经过野战给养训练,官兵还学会了利用火药、手电筒、电话单机、拉火管、放大镜等21种取火办法,利用雨露、用炭、沙过滤净化水等9种方式取水。(姜玉坤 宋艳华 摄影 姜玉坤 孟凡利)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沈阳军区 丛林战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