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航空工业对比:俄基础好中国技术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 09:58 东方网
中俄航空工业对比:俄基础好中国技术优(组图)
中国国产歼11战机的工艺已经有了极大提高

中俄航空工业对比:俄基础好中国技术优(组图)
俄罗斯目前推出种类繁多的苏式战机,但总体上仍属三代战机改进并没有革新性

  航空工业涉及材料、气动、动力、电子、信息、武器装备、机械加工等行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与高集成产业。要想全方位对比分析中俄的航空工业,有一点难度,限于篇幅,笔者将从两国目前研制生产的军机、民机这两个基本方面进行分析,这样简单处理之后不能说能反映两国航空工业的全貌,也能反映一些大致概况。

  一、军机的对比分析

  俄罗斯的军机型号很多,光su-27家族就有很多种,例如su-30、su-32、su-33、su-34、su-35、su-37以及su-47。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国内大批量装备且成批量出口的就那么几种,米格-29、su-27和su-30,还有近几年在巴西空军竞标成功且能代表俄罗斯航空最新成果的su-35,以及伊尔-76军用运输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米格-29、su-27、su-30、伊尔-76、伊尔-78都是前苏联留下的底子。据有关资料,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85%的航空科研力量,航空生产能力的80%。雄厚扎实的基础是俄罗斯军机行业的一大特点。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扎实基础,俄罗斯才在建国后的十几年中,接连推出那么多的战机型号,尤其近几年,几乎隔年就有新机型推出。不能不说其基础好、底子厚。但细分析起来,这些军机也不会有多少的技术突破,还称不上俄五代机。因为五代机的研制时间长达十几年,研制费用高达到上千亿美元(美国F35战机的研发费用高达2760亿美元,研制时间长达10年。),俄罗斯根本花不起这样的投入。试想一想一个连本国的空军装备订货都很难完全满足的国家,那来那么多的金钱研制五代机。依笔者之见,那么多的军机型号,只能是小的变种,小的改动的集合体。就象中国当年歼7机型的变种一样,改来改去还是二代机,俄罗斯新近的su系列和米格系列的军机也是三代机的改型,不会有太大的进步。

  接着分析我国的军机。中国的军机相比于俄罗斯的军机,型号实在是少,就那么几种,这也说明俄的基础好于我们。笔者认为目前能代表中国航空工业目前水平的军机就属J10和全国产的J11了,我想这也是军事爱好者认同的观点。中国航空工业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已经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建国初期的仿制前苏联制式军机,到改革开放后开始接受欧美等西方国家的理念,从上世纪80年代初改装的歼7-M接受英国的平显等火控电子设备,到90年代J7G学习参考欧美标准而自己集成全国产的航电、机载设备,到2000年后学成之后的成果――J10、J11的成建制装备,无一不说明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代表中国军机目前水平的J10和全国产的J11,可以说是参考欧美制式的中国标准,欧美的血统占大部分,完全摆脱了苏制(俄制)。欧美标准相比于苏标(俄标),技术理念先进,后向兼容性好,便于集成和开发,这就是我军机强于苏制军机的地方,有那么一点技术优势。

  二、民机的对比分析

  俄罗斯目前的民机型号也不少,有图-204、图-214、图-334、伊尔-96、别-200、安-140、安-124、安-74、安-38、雅克-42等,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苏联研制的产品,继承了较雄厚的基础,基础好也是俄罗斯民机行业的一大特点。但就其技术性能,特别是“四性”指标(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生态性)而言,与欧美先进民机有较大差距,有专家指出至少有15~20年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欧美实行的是十分严格的飞行性能和装备技术标准,这就在西方与俄之间架起了一道鸿沟。由于目前俄航空制造业的产品、设备和民航运输业的现行标准与欧美存在一定差距,俄目前的民机产品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只能依靠采购国外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办法来解决。俄的精英集团也看到了这一点,开展了一些国际合作,如俄的新支线飞机RRJ项目就选用了法俄合资企业生产的SaM146发动机和多家西方公司生产的飞机系统和设备。总结的说,由于俄继承了前苏联的绝大部分民机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并拥有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能堪大用的民机产品多达几十种,所以业内人士还给俄冠以民机大国的称谓,但离民机强国目前看来还有很大差距,也就是说俄的民机产业大而不强。

  接着分析我国的民机。中国的民机主要包括干线飞机、支线客机、货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主要机型有:小型多用途机、中短程运输机、干线客机、直升机、超轻型飞机等。虽说型号多达几十种,但国产的大多是老旧机型,这是由我国的航空工业基础决定的。基础差、底子薄是我国民机行业的一大特点。为了提高我航空工业的水平,中国航空工业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尤其是2000年后,多在我们的基础差、底子薄的领域譬如发动机、机载设备等与国外先进水平广泛的合作,我们的新舟60、与ARJ21就是在这种合作方式下成果。这也是我们的民机走向国际商用必须要走的一步棋,因为你不这样欧美国家就不会给你发适航证。在民机国际商用化方面,我们与俄罗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俄虽然能生产大飞机,但他的技术明显落后欧美。首先是发动机技术性能落后。如果说俄在歼击机发动机领域,基本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却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俄目前生产的Д-30ky/k 和П、Д-436以及ПC-90A等民用发动机产品大都相当于欧美15~20年前的技术水平。其次是机载设备航空仪表的技术落后。例如:俄的航空仪表存在难已满足欧美现行民航运输管理部门的技术标准问题。这是技术标准体制的差距问题,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俄的民机技术体制虽然技术落后,但俄国内航线大多还是采用俄自产的民机,他自产的民机还是能堪大用,说明他的基础好、底子厚,也符合他民机大国的称谓。这也是他强于中国的地方。

  三、一点补充和总结

  对比中俄的航空工业,俄的航空体制总有被人遗弃的感觉。中国自改革开发后30年的发展,已完全抛弃了苏/俄体制,走上了参考欧美体制的中国式体制标准。中国目前的飞机是参考欧美标准制造的,发动机是,机载设备也是,还有机场的导航、进场等设备也都是参考欧美标准的中国制式。这条路目前看是走对了,因为欧美的体制标准更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国人依靠它的强大的技术实力搞出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F22,给中俄提出了一个追赶的方向。俄要想在短期内搞出一个类似美国F22那样的战机是不可能的事情,首先是限于俄目前的电子技术水平,航电这一关他就很难逾越,再加上苏俄体制与美体制上的差别,它消化吸收还需用一段时间,然后才是苏俄体制上的再创造。所以笔者预计俄五代机的出台还要等上数年,或许比中国的四代机还要晚一些。这或许就是中国不与俄联合搞五代机的原因之一吧。热爱祖国的军迷朋友们,为我们抛弃苏俄航空体制采取类似欧美体制的中国制式而欢呼吧,那是我国上层精英集团的一次英明抉择。 (老军00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